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自传

《旅人:一个物理学家的回忆》,(日)汤川秀树著,周林东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262页。
这本书是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的自传,他生活在上世纪中期,写到他27岁发表获得诺奖的论文为止。
他研究的是核物理学,发明了所谓的介子理论,是对当时量子力学的延伸,对原子核的构造理解有帮助。
他成长于一战后二战前,家里兄弟姐妹多,从小靠自己。孤独是件好事。能让孩子自己去琢磨一些东西、看一些书。如果给孩子的关注太多,可能ta啥都学不了,干不了。
https://zh.annas-archive.org/md5/1e3296a10f056a79c80b2f5fdd54e28d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我在FBI工作时如何与狗熊发生关系并找到了上帝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The Art and Craft of Feature Writing),(美)William Blundell著,徐杨译,华夏出版社2006年出版,291页。

这本书是非常有名的专门讲报刊文章写作的一本书。作者认为,写文章的人就是个讲故事的人。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看他会想看啥(冲突是吸引人的;用神秘制造悬念,抓人眼球《我在FBI工作时如何与狗熊发生关系并找到了上帝》)。他的核心观点是文章要尽可能精炼、尽可能抓人眼球、吸引人的兴趣,而且让人一直读下去,文字要生动,有力量感、速度感和节奏感,能经得起挑剔,用跟读者相关的动物和人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取得读者的喜爱。调查采访要取得第一手资料,要有故事性、新闻性,选取的角度要独特,尽量要少用数字,数字要尽可能让人看得懂,要有参照系、比较(这在之前讲过的另外一本书Making Numbers Count里也非常详尽地描述过)。可以有引用、参照,但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性格。

作者的采访和写作计划很赞。开头极为关键,要抓人。报刊的结尾可能被牺牲,不要把精华留在结尾。字斟句酌,精确具体的想象,描写。口语化、尽可能生动的语言。处理好叙事者自己,评判、观察。

这本书关注了好久,还买过纸质版,才有时间看完。看本书你会发现你根本不会写文章。

作者是码字为生的华尔街日报记者,得过很多次奖,有很多实战经验和行业技巧,本书语言很幽默,还举了很多例子,道理讲的深入浅出,是一本优秀的写作教材。

“优秀的写作从来都是痛苦的产物,如果你没有受伤,你就没有尽力。”

“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投入战斗。”

记者应该把重点放在“做了些什么”,而不是“说了些什么”上面。言语是廉价的,行动才是宝贵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HBR有关领导力的经典论著

《什么造就了领导者》(On Leadership),(美)德鲁克、吉姆 柯林斯等众作者,石小竹等众译者,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234页。
这本书是一本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杂志有关领导力的文章合集,是HBR文章合集丛书10 must reads中的一本,收集的是有关领导力研究方面的10篇经典著作,包括德鲁克、写《从优秀到卓越》的吉姆 柯林斯、《真诚领导力》作者比尔 乔治等人的知名作品。可以说作者中有学院派的教授,也有有过企业实战经验的高管。
虽然我在HBS上过一段学,但个人认为,商学院培养的领导实际上只是高明一点的经理人而已,跟创业的领导者有很大区别,很少有商学院培养出的杰出商业领袖。
书里提到一个人物,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经历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施一公其人

《自我突围:向理想前行》,施一公著,中信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300页。
这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自传性质的一本书,是他很多文章的合集。前半部分最有意思,讲的是他的出生、幼年、家人、成长、在河南,清华和美国求学的经历,其中也讲到了在美国留学期间打工、赚钱、兴趣爱好,从事各种体育运动的时候多次遇险,也有怀念他的父母、朋友,以及他写的有关杨振宁和饶毅的文章。
后面半段是他的治学观点,相对来说范范,有一些自我推广和推广西湖大学的成分。
总的来说他这个人应该是非常聪明,当年保送进清华,学霸,也比较自负,比较勤奋,书里也写到,他跟家人讲,回国主要是为了赚钱。在清华大学曾经当了几年的副校长,后来2017年去创建了西湖大学,只收博士生,追求精而小的学校。
施一公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今年55、6岁,仍然坚持跑步,跑量也很大,半马PB139,一般人跑不过。
他在Johns Hopkins大学、Princeton大学是一个非常牛的分子生物学家,貌似也想拿个诺贝尔奖,但一个熟人说他现在的心思全在钱和权上“入戏太深,“已经自宫”,得诺奖基本无望。
书里提到清华大学生物系另外一个工程院院士程京,这个人在业界口碑不好,他的学生永远毕不了业,都在给他的企业北京博奥免费或廉价打工。
就像书里写的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很牛的科学家,作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应试教育的错,中国顶尖的科技人才,连美国的5%都不到,与美国的科学界有很大差距。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怎么给孩子讲故事

《你也可以成为故事高手》(Storytelling with children),(美)南希 梅隆著,周悬译,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3年出版,191页。
这本书是专业传授该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一个美国培训师写的经验分享书籍。
全书分为5章,讲了讲故事的氛围、节奏、声音、故事后的沉默、如何用回忆和想象力来编故事、如何边讲故事边玩、给不同年龄的儿童讲不同的故事、故事用于儿童的成长、四季故事、月亮故事、在家庭中讲故事、用人类宏大的背景讲故事等等。
人人都爱听故事。人们对故事的喜爱制造了无数巨大的产业,包括影视、小说、戏剧等等虚拟性娱乐业。寂寞的人都爱讲故事,主要是自己的故事。我从前就有一个网名叫Storyteller,但其实寂寞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听。大多数人只对自己感兴趣。
讲故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能够用话语、眼神、表情调动别人的情绪,制造悬念,让别人跟着你的思路走,最后伴随一阵大笑,可能比干巴巴的罗列事实与数字要有说服力的多。
有了孩子后发现讲好故事挺难。而且我一躺下就想睡觉,儿子又缠着我非让我讲。有时候他会让我讲不要太可怕的故事。最近主要让我讲战斗机的模拟空战,这个说实话更难。书里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人人都能讲故事,只要练习就好了。但我估计我这辈子都不会赶上JK Rowling或每天写1万字的Stephen King了。
如果你想发现一些讲故事的模式、元素、结构,那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但故事这种事,很难说,是吧?不知道你看过什么增进讲故事的能力的书?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