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翻译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传记

《傅雷译名人传》,(法)罗曼 罗兰著,傅雷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17年版,354页。
这本书是傅雷翻译的罗曼罗兰所著的三本名人传记的合集,原著出版于20世纪初,翻译完成于20世纪30、40年代。
罗曼罗兰写的三个人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写这三个人不是特别注意细节,而是挖掘他们的心理、介绍他们的作品精神。
之前介绍过另外一本贝多芬的传记。米开朗琪罗生活在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时期,活了很久(80多岁),一直周旋在佛罗伦萨和罗马之间,他留下了很多伟大的作品,也有很多没有留下了。家庭生活不是很幸福,跟贝多芬一样。托尔斯泰也活了80多岁,生前是一个伯爵,家庭环境优越,曾经关注印度非暴力不抵抗运动和中国老子的思想。
傅雷与新婚夫人,1932年
傅雷翻译参照的是当时的中文习惯,不少文言文,“的”字往往写成“底”,男女的“他”、“她”一律都是“他”,加上那么多注释(8、900条),读起来很痛苦。
对这3个人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看这两本书可以让你脑子更清楚

《逻辑学是什么》,陈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340页。
《逻辑学讲义》,(德)康德著,许景行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155页。
最近看了两本逻辑学方面的书,一本是康德写的,据称是三大批判的入门,但实际上也极其枯燥抽象,因为是康德上课的讲义,没有举例,是旅途催眠神书。
另外一本是北大一个教授写的全面介绍逻辑学的作品,举例较多,而且还有很多给出了答案的题目,对于各时代的逻辑研究主要概念和观点、因果律、批判性思维有较大帮助。

所谓逻辑,跟哲学的关系比较密切,考察的是元知识的结构,很多时候跟内容关系不大。
陈教授在书中指出,中国人不是很擅长逻辑,话往往说一半,让你自己去悟,这样的外交辞令的好处是,不必承担责任。
我自认逻辑不是很行,多看看这种书,做做脑筋体操,脑子可以更清楚一些。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创业宝典

《穿越寒冬:创业者的融资策略与独角兽思维》(Surviving a Startup: How Entrepreneurs Struggle, Fail& Fight Their Way to the Top),(美)Steven S. Hoffman著,周海云译,362页。
这本书是美国创业者、风险投资人及一个孵化器创始人的一本面向创业者的专业书籍,写的非常全面,包括谁可以创业、怎么找风投、怎么跟他们打交道、找什么样的律师、专利有没有用、如何搞营销把公司做大、如何找人、如何领导、中国和美国创业的异与同、失败了怎么办等等内容,可以说涉及了创业的方方面面。
作者的语言非常平实,翻译的也很好,举了非常多的事例,哪怕你不创业,从一个企业管理人员的角度,有空翻翻也很有好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当代熊猫研究第一人的回忆

《最后的熊猫》(The Last Panda),(美)乔治 夏勒著,张定绮译,胡锦矗校,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出版,354页。
这本书是美国野生动物学家讲述的他上世纪80年代被WWF指派到四川卧龙、九寨沟等地研究熊猫的事。原著出版于1992年。
这个作者曾经在全球观察研究各种野生稀有动物,是个专业人士,他应该也是当代最早研究熊猫的人之一。熊猫热也可能跟此人的这次研究有关系。网上一查,他出版了21本书!都是跟野生珍稀动物相关的。后来他提到熊猫租赁展览之风,其实根本可能源于人类对熊猫的兴趣,人觉得它可爱,就想看它摸它关心它(吃它穿它的皮。。。),在这种情况下食源严重依赖于不时开花的熊猫怎么还可能完全生活在野外的世外桃源呢?

NEW YORK – JUNE 03: George Schaller attends the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s “Safari! India” at the Central Park Zoo on June 3, 2008 in New York City. (Photo by Andrew H. Walker/Getty Images)

这个作者真的爱熊猫,把它的自由和生命看得比什么还重要,为一些冤死的动物鸣不平,刨根问底、得罪官员。书里也提到很多其他珍稀动物和植物,各种美景描写,可以说作者乐在其中。
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非常深入,有一些古诗我都没读过,包括京剧三岔口的故事,他在书中也有引用。
作者的田野调查发生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间,还有很多文革遗留之风、陋习待改进,很落后,在作者眼里,和这些刚刚开放的中国同事接触、工作和观察,也有点象研究大熊猫一样。
另外作者在野外的工作其实是非常艰苦的,条件毕竟不容易,经常冻的不行。书里还提到自由,当年他随时随地都有人跟随,没有自由,有一次终于跑出去,回想起有一次和一群终生生活在密林里不见天日的印第安人来到山顶,周围视野开阔,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样子。我们是不是也是这群印第安人?
文笔非常好,翻译的也很赞(台湾人翻译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当下如何理财

《钱从哪里来:岛链化经济》,香帅著,新星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264页。
这本书是一个理财系列四本书中的一本,作者貌似有志于写到2040年,每年一本。作者香帅是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读过金融学博士的一个人,现在看起来做一些理财方面的咨询教育出版工作,好像也有个专门的团队。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现在是个乱世,东西方冲突,2000年到12年中国GDP年增长>10%,13年到22年平均增长6%左右,大家对未来没有信心,不太愿意花钱、投资,大背景不太有利于理财,从大时代、房地产、股票基金、求职、数字化平台等几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这样的时代,怎么管好自己的钱包,怎么守住、不贬值。
他的一些基本观点是: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跟强势货币(美元)绑定更加靠谱,如果其他货币相对美元贬值,个人资产也会大幅缩水;房子仍然是相对安全的理财方式,前提是要一线城市好的地段;基金去年大家都在跌,最后就是凭运气,短线操作,股票千万要谨慎,不能搞长期价值投资,没有意义,实际上我去年到今年在股票上已经赔了3、40万;求职就业方面,作者建议多发展跟人打交道、需要创造力的能力,不容易被取代;平台需要不断创新,不能守旧,不断找到第二曲线。
总的来说作者很多话说的很隐晦,还是可以提供一些思考。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