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美国看不起病!

《代价高昂的健康:美国卫生保健怎么了,怎么办?》(The Price We Pay: What broke American Healthcare and How to fix it),(美)Marty Makery著,潘驿炜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325页。

​这本书英文原著出版于2019年,写的是美国医疗收费奇高,给广大人民和企业造成巨大负担,以及作者的建议如何改进。作者本人是约翰 霍普金斯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霍普金斯医学院可以说是美国的医疗泰斗级教学机构,其本人关注医疗成本多年,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接触了很多患者,自己也开刀、给处方,并且也是过度医疗的受害者,又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所以他的论据非常充分,改善措施也非常得力。本书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很多医疗收费过高的案例:有小小一个手术收几万几十万美元、患者不付款就起诉ta的医院,也有收费高昂的直升机急救公司;有为了赚钱玩命做不必要的手术的医生,也有无尽的检查、拍片费用;有向企业兜售各种不停涨价的保险方案的经纪人,也有在药房和病人之间加成的中介;有不必要的医学教育,有大可以改善的各种统计数据和关键指标;有利用义诊拉拢穷人去治病从而发财的手段,也有被误导认为阿片类药物不会上瘾而疯狂开出完全无必要的毒品药物;有最新科技无法应用的无奈,也有对GPO(集采集团)的控诉。

看这书,你可以知道剖腹产比顺产可能利少弊多;在美国等国家,坐急救直升机千万要小心,账单可能要你的命;看病时最好长个心眼,问问价格可能是多少,省得接到账单时吓出心脏病来。

说到底,还是制度的错,美国的医保只保退役军人、老人、穷人,其他人全靠商业保险。无商不奸,商人都是逐利的,层层加码,最后整个社会背上巨大的负担。中国的医疗有收费体制,明码标价,没有收费、不进医保的项目和产品,大部分医院和商户都不敢碰。当然,这也不能避免部分有些医生有些医院采用种种办法逐利。我前不久头碰了一下,去了上海10院崇明分院,那个眼科医生给我开了3种眼药水,加上破伤风花了800多,问题是我的眼睛是外伤,根本不需要眼药水!那三瓶我拿回来连包装都没拆。书中提到韩国甲状腺癌过度医疗的情况,其实中国也有,由于诊断的发达,很多莫须有的甲状腺问题被查了出来,大家都怕得癌症,干脆开刀。诊断行业也是,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查那么多套餐项目,然而医生还是查了。。。

英文版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AtcccTQVrDGqMRGnvi28Q?pwd=hfr4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幕后之人:社交媒体时代的内容审核》(Behind the Scene: Content Moderation in the Shadows of Social Media),(美)Sarah T. Roberts著,罗文译,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248页。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名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互联网内容审核员。这是一群身处社会阴影之中的人,他们就象凌晨4、5点在城市里搬运垃圾桶、保持城市清洁的人一样对互联网的运行必不可缺。想想如果城市垃圾不能及时清理将会变成什么样!2020年初我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时就有这样的感觉。

不幸的是,也象垃圾清运工一样,由于这个工作性质不是那么光鲜,因此他们常常收到忽视,拿着很低的薪水,天天是接触的是垃圾内容(文字、图片、视频等),经常由移民或干脆外包到印度、菲律宾这样的地方,身心健康很难说。作者在书中处处体现出了对这些人的人文关切。

作者从事相关研究8年,采访了硅谷大型互联网公司(我猜测可能是Google)、菲律宾外包商、在墨西哥运营小型外包公司的加拿大人、曾经参与新闻评论管理的人,组织过相关研讨会,可以说有非常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也研究了大量相关理论。

我和作者年纪应该也差不多,经历过网络聊天室、论坛等早期互联网社交,知道网管的权力与对社交平台的重要性。不过发展到今天,网络审查的水平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了,而且,正如书中所说,是网络运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真实的世界从不如我们所见或所想,我们看到的,都是有很多幕后之人操纵和过滤的。作者在书中考察的,主要局限于在一些大型网站或app后面管理内容的公司,确保不会出现非议事件,也有负责帮企业客户运营社交媒体页面的公司,也提到了人工智能和关键词审查。GFW内,有无类似的机构?他们的工作,除了保持清洁,包括产生正能量内容吗?如果有,规模有多大?国内应该没有那么多网络仇恨内容吧?看多了仇恨相关内容,会制造出象日本核污染海水那样可能产生的怪物吗?字节跳动的推荐算法,是否直接就是这样的自我审查与自我激励模式?算了,不写了,毕竟,这篇文章如果想发表,也是要经过审查的。

英文版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_8I71RfR5FlWx7cfO6q4g?pwd=22se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熊廷弼死在哪里

熊廷弼死在哪里《熊廷弼之死》,唐元鹏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248页。

这本新书写的是明朝末年名将熊廷弼在辽东抗击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最终不敌被斩首的故事。明末因为抗金致死的将领有很多,包括被凌迟处死的袁崇焕等。

熊廷弼死在哪里

个人认为,从其本人能做到的地方,熊廷弼有两个地方没有做好。第一,他性格太锋芒毕露,言语上一点亏也不愿意吃,树敌太多,连皇帝也敢顶撞(虽然万历一直在支持他)。这一点上,40岁后的曾国藩比他强太多了。

第二,他在王化贞丢了广宁后,不该撤退。一线将士,丢了国土重镇,后方等着他的,只可能是屠刀一把。与其回去受辱,不如在战场上博一把。毕竟,他第二次出山镇守辽东,本来活着回去的可能性就很小。怨只怨,命中注定碰到的努尔哈赤这个对手,实在太强!个人在大时代面前,实在太微不足道!

这本书是一位爱好历史写作的记者写成,力图用通俗的语言把他考证的历史史实讲清楚,并对很多地方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viZAlOpvlPM5eqN0P8K8g?pwd=ca2z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民国轻工业史

《美妆帝国蝴蝶牌: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美)林郁沁著,陶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313页。

原著着眼于1900年到1940年的中国民间工业,突出描写了陈碟仙这个人物,他的文学创作、科普、创立蝴蝶牌牙粉和化妆品的历史。

这本书是一本学术作品,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可以说是一位专业人士,故事性并不象书名暗示的那样强,穿插了很多学术比较和解读,可读性值得商榷!

陈碟仙的真实事例表明,即使在乱世,仍然有人不想被时代埋没,努力生活的很精彩。奋发有为,拒绝躺平!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曼联老帅弗格森的自传

《亚历克斯 弗格森》(Alex Ferguson),(苏格兰)亚历克斯 弗格森、(英)保罗 海沃德著,虎扑翻译团译,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4年出版,351页。

这本书是曼联前主教练弗格森的自传。主要写了他在曼联的经历,并没有按时间顺序(所以读起来有点吃力),而主要是以他对一些球员(贝克汉姆、C罗、梅西、鲁尼、范德萨等)、教练(温格、穆里尼奥等)、球队(切尔西、利物浦、皇马等)的观察和体验,加上他执教曼联的买卖球员、一些关键里程碑事件的回顾,也说了点个人爱好(看书、历史和葡萄酒收藏、赛马等)和家庭。

弗格森是苏格兰人,崇尚艰苦努力地工作,性格强硬、永不言败,主张主教练权威神圣不可侵犯,再大牌的球员也得听教练的(他在书中坦陈曾经用球鞋把贝克汉姆的眉毛磕掉一块)。同时他在外面也拼命保护球员。他的心里只有赢球一件事,为了赢球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球员再忠心耿耿,哪怕受了很严重的伤,只要对俱乐部没用了或者年纪大了,也果断无情卖掉。

这本书应该是他口述、记者编写而成,口语化痕迹明显,但记者编纂的不能说精彩。我看过弗格森写的那本Leadership,可以说比这本质量要高。但这书有很多照片,对很多比赛的细节也有描述,曼联球迷可能看的更入门道一些。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