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越早读越好

《最小阻力之路》(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美)罗伯特 弗里茨著,陈荣彬译,华夏出版社2021年出版,247页。

这本书是一位专门搞成长培训的人写的教材式书籍,全书用培训的口语化语言写成,比较容易读。

这个作者(也是个犹太人)经历比较奇特,他原来是学音乐搞作曲的,从音乐创作中悟出了创造的人生大道理,后来开始用这个大道理开始教书育人,搞培训发财。

他的核心理念是,人的所有烦恼来自于被动,要想创造不凡的人生体验,只能靠主动,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啥,然后立足当下,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愿景。这个过程就是创造。

结构

所谓最小阻力之路,就是万事升级一层看,其实都是大环境大趋势造成的,只有因势而为,才是最小阻力的成功之道。一直上山,只会累死,只有西西弗斯那样的神才干的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忙忙碌碌,却并不知道自己在忙啥,大方向如何,只是墙里的另外一块砖而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经常,我们看完一本书,要再回头快速地翻一下章节安排,才能明白作者全书的设计与核心信息。过于纠结于段落与句子,可能会错过大的信息。

实际上我们都生活在结构(某个特定环境)中,结构决定了我们是啥、能干成啥。结构蕴藏动力,结构决定行为。

我们随波逐流,顺应或反抗环境,说到底最后都是环境的产物而已。尤其在中国,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听话,要照着别人的做,“枪打出头鸟”,不要出格。还有一句话,“生活就象被强那啥,不能反抗就闭着眼默默享受”,这些都是非常佛系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有时候我们不主动,也是避免承担将来责任的一种做法,明哲保身。有些人公开自我批评,是为了不被别人批评。这种防卫心理,实际上让我们一辈子都不自由。

人生不是解题

创造者的人生是非凡的人生。但解题不是创造。创造是造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解决问题。病治的再好,不是健康之身,追求健康不是靠治病就能得到的。创造是自动自发的。只有主动才能创造。被动无法创造出伟大的东西,不会有成就感。创造源于热爱。创造是你内心觉得非干不可的事。

创造的5个步骤

1、清晰目标

2、掌握进度

3、采取行动

4、遵循节奏

5、积累动能

你究竟想要啥

这是个无比重要的问题,但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不去思考,或者用力思考,更别说搞清楚问题的答案。

作者在书中指出,想搞清楚这个问题,一个方法是想象你很快要死了,然后回顾一生,你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有没有干成?有一定时间的紧迫感,会让你看得更清楚。

还有,要搞清楚手段和目的的差别,没人不想发财,但钱只是手段,不是终极目的。钱是好东西,有了钱可以干好多事,单有很多东西钱买不来。世界首富马斯克兼职几家公司的CEO,一周工作100-120个小时,事无巨细全亲自过问,如果他很快挂了,移民火星也就没戏了,他搞的几家公司可能都得垮。

想目标的时候不要考虑达成的难度或可能性。做梦不需要务实与理性。最好要把自己的梦想可视化,想象和描绘的越清晰越好。

认清现实

创造者的一个动力来自于愿景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为此,除了要有一个明确的愿景,还要对现状有着清醒的认知,而不能自欺欺人,睁眼说瞎话。认清现实也意味着不要匆忙归类

创造的周期

萌芽这个步骤最爽,但维持不了多久,只是第一步,还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完成创造。萌芽期要根据愿景做选择,关注结果,关注长期目标,不要被噪音干扰。

同化把愿景与技能内化,身体力行,日后自然外显出来。

完成完成一件作品,会积蓄下一个作品的动能。创造者是没有退休一说的,他们就是爱干这一行。

总的来说,这本书提出了一套创造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方法学,有可取之处。结合刚看完的《牛棚杂忆》,季羡林的确是把这段磨难变成了财富;Viktor Frankl也是主动选择把濒死的体验变成自己可以管理的感受。

祝您早日开悟,开启非凡的创造人生!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bXrjetsLdHjB6tZjnv2ew

提取码:s9u6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教子, 自我成长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