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第6天 《旁观者》

《旁观者》(Advantures of a Bystander),(美)彼得 德鲁克(Peter Drucker)著,廖月娟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374页。
这本书构思非常巧妙,以回忆人生对自己影响大的人物的方式,来写自传,通过对人物或褒或贬,反思人生,也表达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虽然说自己旁观,但全书其实还是围绕他自己来写。
总的来说他分15章,写了10几个大部分他欣赏、觉得有特色的人物。基本上他欣赏的都是特立独行、逆流而上的人。这些人物有:他的奶奶、两位小学老师、他家的世交奥匈帝国财长夫妇、弗洛伊德(作者对他是觉得他是在装的)、被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潮流抛弃的社会名流、基辛格背后的思想巨人、纳粹中的平庸之恶、成功的商人与他们的玩偶、美国《时代》、《财富》、《生活》杂志的创办人、加拿大信息学先知麦克卢汉、通用汽车帝国创造者斯隆等等。
看完此书才知道德鲁克此人非同小可,出生于犹太豪门,在英国伦敦短暂呆过几年,20世纪30年代逃到美国。原来只以为是个管理学奠基大师,没想到他在维也纳的家族背景如此厉害,朋友圈有的是影响世界的大人物,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且德鲁克的人生也异常精彩,做过很多事,包括记者、编辑、作家、商人、政府和企业顾问、教授。远不止涉猎于管理学,且著述颇多。
文字功底很强,观察锐利,所以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跃然纸上,他的文章从来都是思考后的产物,因此并不能一目十行。德鲁克在书中通过对他人的观察,总结出很多自我学习成长、做学问、经商、企业管理的人生大智慧,绝对值得一读。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隔离第三天 亚马逊如何开会

《贝佐斯如何开会》,(日)佐藤将之著,张含笑译,万卷出版公司2021年10月出版,200页。
这本书作者是亚马逊日本创始成员之一,在亚马逊工作了18年,离职时级别不低,有机会接触到亚马逊核心文化,因此写了一些关于亚马逊的书,这是最新一本。
全书分7章,第一章讲亚马逊开什么会,第二章讲亚马逊会议资料的标准,第三章到五章讲亚马逊各种类型的会议如何开,第六章讲亚马逊领导原则在会议上的应用,第七章讲如何给各种会议瘦身。
总结一下,亚马逊的会议文化特色有:
  1. 会议手段不用PPT,而是写文章汇报,写成1页或者6页的文件,会前发下去,开会一开始6分钟到15分钟大家认真阅读,然后讨论。这份文件需要非常具体并写出解决方案建议。文案写不好会被骂(据说贝佐斯本人很多次把文案撕成两半,然后问手下为什么要浪费他的生命)。文案一开始就要把结论写明白,然后再解释。力求简明扼要。文案可以以新闻稿的方式写。
  2. 会议按目的分成4种:信息传达(这种越少越好,可以被各种信息手段取代,增加1对1面谈),进度管理(一切落实到数字上,PDCA,不断复盘),决策讨论,头脑风暴(也要精确控制时间)。
  3. 严格按照亚马逊14条领导原则开会。
  4. 严格控制参会人数(最好在6人以内),参会的人都要对会议有贡献,要发言。
  5. 严格限制会议时间,绝不超时。

网上看到一个如何缩短会议时间的照片​

6.鼓励冲突而不是一团和气。

7. offsite meeting是为了让大家远离日常的忙碌工作环境,全心开会,不是为了别的目的,不是为了观光,不是为了团建。
8. 项目负责人也是会议责任人,负责会议召集、会议主持、会议纪要发送。
9. 每次会议结束前都要回顾会议是否达成了目的,确认跟进事项、责任人、时间节点。
总的来说,这本书干货不是很多,不过道理谁都懂,从目的出发思考过程、手段,但具体实施起来需要执行力。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回国第二天 隔离生活

酒店前台一切从简,入住时需要缴现金。入住时酒店可以选择两种房间,套房(600一晚)和普通房间(300一晚),都含三餐。
房间门口有个小桌子,每天的饭和快递都有人送到桌子上,房间需要自己打扫,需要什么东西可以打电话问前台要,同样放在小桌子上。
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有人(当然穿防护服全副武装)来量体温,量的时候离的很远,用测温枪扫一下就好了,让人感慨现在科技的发达。
有一次我开门对面有一个穿着防护服的服务人员走来,看见我开门赶紧像见了瘟神一样离开了。
理论上不准出房门不准串门,不过门也没有反锁,貌似出去也没事(我没尝试过)。
旁边就是上海站,除了各种呼啸的火车声音提醒我时光飞逝,今天还有凿穿路面的建筑机械的轰鸣声加入了战团,告诉我外面是个热闹的人间。
工作、看书、冥想、健身,无比幸福。没有车来把我拉走,说明前天在机场的双检双测结果正常。随申码昨天绿码今天红码,行程码一直是黄码。
这趟出差哪些东西不该带
iPad不该带,比较重,几乎用不上。为了增加重量,我还带了个保护套,而且还带了个键盘,结果背了一路,几乎没用过一次。全程都是用我2013年产的MacBook Air,11英寸,非常轻便好用,电池足。不是视网膜屏,但是几乎没什么影响。这次出差出了大力的还有充电宝,iPhone的电池太不堪用,因为时常在路上,包里有充电宝,心里不慌。几副3M耳塞也给我安静的睡眠增加了不少帮助。
带了几件夏天的短袖衣服,也几乎没穿。意见跑步背心,一次没穿,因为国外实在太冷了,穿长袖不戴手套都觉得不行,别说穿背心跑步了。
除了西装还外带了条免熨西裤,一次也没穿。
发表在 见闻 | 留下评论

回国第一天 杨斌教授《学好管理读好书》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出国第30日 Day 30 回国!

早上又没有跑步,法国刚刚把夏令时结束了,时间朝后调了一小时。半天时间在巴黎走了走,香榭丽舍大街上有个跑步比赛
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门前
协和广场中央的方尖碑,拿破仑从埃及抢来的
杜伊乐里花园里的一些雕塑
卢浮宫前。。。
一个专门给拿破仑的凯旋门
满是珠宝店的旺多姆广场
天气还是不好,早早去了机场。结果飞机起飞前3个半小时才开始办票。感觉去中国的人很多,飞机坐满了,旁边一架去莫斯科的Aeroflot和去东京的飞机都没看见有多少乘客办票。
巴黎戴高乐机场
飞机上睡了5个多小时,后来再也睡不着了,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面罩、口罩,带耳塞不是很方便,所以噪音比较大。飞机上穿防护服的人不多,被一对年轻法国人一顿笑话。还有一个空姐过来跟我说,老以为我说她同事,她还奇怪呢,他怎么老拿客人东西。一路上上了三次厕所,只喝了一口水,没有吃飞机上的任何东西。都是餐盒装的方便食品。
下午1:30落地上海,飞机准点。检疫、出关好花时间,拿到行李后,到上海各区的机场临时代表处填表,然后去往各个酒店。
上海机场的防护服艺术
晚上6点多入住了隔离酒店假日智选,我要了个包间,一天600,条件还可以。第一餐也感觉不错,吃的很饱。
隔离的规矩很多,冲大便小便时要把一片消毒丸一起扔进去;可以点外卖,但不能买跳绳,怕用来上吊。。。
跟儿子视频,他不理解为什么我回到上海了还不去找他。我告诉他还有14天,让他数着。
发表在 见闻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