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酒里的熊

《伏特加政治:酒精,专制和俄罗斯国家秘史》(Vodka politics: alcohol, autocracy,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Russian State),(美)Mark Lawrence Schrad著,王进/余杜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660页。
这本书是一位美国学者写的近几百年来伏特加对俄罗斯的影响。从15世纪伏特加这种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烈酒被发明以来,作者的笔下,它出现在每一个重大的俄罗斯历史转折点:伊凡雷帝、彼得大帝、一战、沙皇被废、苏联成立及解体、叶利钦的失败统治、普京的强权。
在作者眼中,伏特加是沙皇时代上层为统治寒冷帝国强力推广的统治工具、一方面让老百姓失去反抗意志,整日沉迷,举世皆醉,一方面又通过国家垄断供应及酒馆,确保所有收入全入国家财政。据书中介绍,伏特加曾一度占到全国国家收入的1/3.
伏特加这种魔鬼的毒品统治下的俄罗斯人民生活是很悲惨的,今天俄罗斯每人每年喝18升伏特加,平均寿命缩短,健康大受影响,各种恶性交通事故、犯罪激增。蒙古王族的后裔也是短命的下场。
书中最后提到,瑞典和加拿大的本地酒精贩卖自治制度更为成功,由当地省政府直接管理,18岁以下禁售,所得利润大部分用来支持本地社会事业。的确,在加拿大这种同样寒冷的国家,人均寿命要高的多。
杯中物的好处
虽然说书中写的伏特加烈酒一旦沾上就离不开,正如毒品让人自甘堕落、沉沦,但酒让人做出对他人有利的事,所以酒是一种利他性饮料。用伏特加把来宾(外交人员)灌醉,让他们口吐真言,古已有之。酒能乱性,增加亲热的机会,可能也是因此,山东女人都喜欢让自己的男人喝酒。
酒也能忘忧,至少是暂时性的,因此,能一直不必喝酒的人,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书里也提到,伏特加是俄罗斯人的上帝,历任统治者,只要实行严厉的禁酒措施,几乎都会垮台。最后的沙皇就是禁酒搞垮了帝国,戈尔巴乔夫同样。让俄罗斯完蛋,只要让这国人禁酒就可以了。
山东人,别再喝了!
满书都是对一些醉酒的描写,我仍然成功做到了看此书期间只喝了一杯冰箱里的Stolichnaya。
山东人乃至中国北方人都比较喜欢喝烈酒。每年回到故乡都听说有人因醉酒丧命。真是浪费!
本书立意独特,数据翔实,配有多幅插图,写作水平很高,翻译的也不错,看这书也让我对俄罗斯这个野蛮的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汉史新作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张向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631页。
这本书写的非常精彩,我打满分,全力推荐,作者是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文笔好,阅读体验非常棒,史料充分,把典故、道理说的非常清楚,是一本难得的中国历史佳作,甩《明朝那些事儿》几条街。
全书写的是颠覆西汉的权臣王莽,不过前面把汉朝的延续、各位皇帝的作为、儒家与政治的关系用了较大的篇幅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后面叙述和评论了王莽上台后的外交内政及覆灭,对王莽这个人,作者有异常精彩独到的思考。
从豆瓣上看,作者读过的书是我的3.5倍,电影1.5倍,音乐1.2倍。当然了,写过的书,他1我0。如果他能把中国历史都写一遍就更好了。
全书最后一句话发人深省。王莽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人的权力欲可以大到怎样疯狂的程度。但这本书批判的实际上不是王莽这个人,而是要面子摆架子讲排场论资排辈削尖脑袋往上爬的儒家。趁着这本书还没被禁,大家最好赶紧买一本存着。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初创企业如何逃出生天

《跨越鸿沟》(Crossing the chasm),(美)杰弗里 摩尔(Geoffrey Moore)著,赵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原著出版于2002年),251页。
这本书作者是由英语文学博士转行做IT营销咨询的一名美国顾问,他博士学位研究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文学,文笔自然很赞,内容更是精彩,不过翻译稍逊。被Forbes杂志评为过去20年中最有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
本书研究的是一个问题,IT企业如何从初创走向稳步收入,如何跨越一开始的叫好不叫座到在市场上真正立住脚这样一个鸿沟。在作者看来,精心选取一个别人不曾注意到的空白市场,吃透客户需求,完美在客户心目中定位自己,通过构建成熟完整的生态系统,选取恰当的销售渠道并巧妙定价,一击制胜。他把这个过程比做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D Day战略),因为只有实现这个突破,站住脚跟,并不断复制初期的胜利,才能逐渐做大做强。
作者绝不是纸上谈兵地空谈,在客户细分、市场选择、定位、渠道、构建生态系统(书里译作完整产品,其实译者未必明白作者的原意)、定价、薪酬管理、初创团队与后期职业化管理团队的衔接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思考,并且书中举了不少成功企业的例子,可以说干货很多。
在客户细分方面,他提倡深入了解客户需求,选择自己的客户,试着理解客户的应用情景,力图解决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客户痛点难点问题,创造价值。在定位方面,他与特劳特一致,认为定位不是你自己说你是什么,而是客户心里认为你是什么;要清晰简单明白,电梯对话式的定位,不是广告词;在渠道选择方面,他认为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渠道,不能全靠雇佣兵;在定价方面,要从市场领导者的定位出发,比市面平均价格高30%。他认为初创团队(研发、销售)不一定适合走上正道后的企业,在薪资奖金激励体制方面给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建议。
这本书是写给初创企业的老板看的,是一本企业营销、人才管理、薪酬设计、企业周期等整体企业管理的佳作。
这个鸿沟理论,有点像亚马逊Jeff Bezos提的飞轮效应,企业的增长就像转动一个巨大的轮子,要持续不懈的努力,逐渐积累,才能让轮子从静止到慢慢动起来,然后越转越快,到后期甚至不需要继续给力它自己都能转,并带动其他的轮子转。
书中提到的IBM,其实这家公司的崛起,和二战是分不开的,战争中通过为美国政府服务,抢得了很大的先机。微软的成功,如书中所不齿的,窃取了很多公司的技术,但把他们标准化、普及化了,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好时候。运气在企业崛起过程中的确有很重要的角色。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全球巫术、习俗、神话纵览

《金枝》(The Golden Bough),(英)J G 弗雷泽著,汪培基、徐育新、张泽石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原版出版于1925年),1218页。
这本书很厚,1200多页,还只是上下两卷,另外还有一个12卷本,更厚。作者洋洋万言,考察、比较了全球各个未开化民族的一些巫术、习俗、神话与传说,从解释意大利的一个森林神话的来龙去脉说开去,思考了人类思想进步的过程:由巫术到宗教再到科学的流程。作者认为,所有这些都是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生存环境的思考,当原始人认为可以通过模仿、接触或顺势等手段来改变命运改变自然时,他们是觉得自己可以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它的,这个其实和科学相仿,只不过科学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而巫术纯粹是瞎猜;宗教则完全躺平,认为造物主力量无穷,只有认输、讨好它,才有机会得到一点怜悯。而科学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思考另外一种假说,未必是终极真理,只有不断进取,人类才有希望:Fatti non foste a viver come bruti, ma per seguir rirlute e conoscenza(但丁语:让我们不要象野蛮人一样活着,而把追寻美德与知识作为目标)。
作者举例非常多,旁征博引,这本书也被认为是比较人类学的鼻祖。只不过论述相比之下非常少,举例较多,有时候很多例子可以匆匆越过。精华论述只在第3、4、23章及最后一章(第69章)出现。其实作者的文笔是非常优美的。
下卷中讲到灵魂存在于体外的一些各地民俗,我个人曾经有过一次灵魂出窍的体验。初中时,一个五四青年节的晚上,地点是学校操场,当时学校里举办火炬跑步比赛。那是一个月夜,月光很亮,我和同学在操场上,当时感觉,有个东西从我身体出来,升到半空中,看着下面的我和操场上的人群。整个过程持续了几分钟,之后它又回到我体内。
书里也提到世界上有些地方把脱落的牙齿扔到屋顶上,我老家乡下的确是这么做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决策心理学

《决策与判断》(The 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美)斯科特 普劳斯(Scott Plous)著,施俊琦、王星译,彭凯平审校,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9月版,259页。
这本书是面向大众介绍决策心理学(现在时髦的叫行为经济学)的各种判断谬误的比较早的科普读物,罗列了很多美国大学针对个人及集体的判断、决定过程中容易受到的影响的实验和研究,很多知名案例其实在《思考,快与慢》、《心理学与生活》、《错误的行为》、《社会性动物》、《地球人,不靠谱》等书中有介绍。
我们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
预期很重要,预期的高低对判断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行为也可以影响态度;
人的直觉不靠谱;
回忆从本质上来讲具有重建性,并高度取决于情境因素;
问问题的方式对答案会有较大影响;
人总是受到经常感受到的东西的影响(历史上太监对皇帝的影响力);
相关性不等同于因果关系;
人性:事后总结原因时人往往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失败往往是外界因素、环境不利,把别人的成就则正相反,认为他们人不行;
Pigmalion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他行,他就行,不行也行;
人越多,个人往往觉得自己的责任越小;
太民主的决策过程并不一定是最明智的;
人往往容易过度自信,虽然膨胀对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关键职位经常换人可以规避一些前任容易犯下的错误的延续。
这本书再次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如果要想得到比较聪明的决定,最好多一些不同视角、不同观点,只贪图决策时的意见一致的美好感觉,往往容易翻车。(开会时能否强制要求几个人做反方,搜集所有反对意见,并与正方进行激烈辩论?)
这本书举了非常多的研究,书前面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测验,根据测验可能对本书阅读兴趣更高一些。全书分为6部分21章,章节的设计非常精炼巧妙,最后的总结很谦虚全面,可以说篇幅虽然不长,但写作水平很高,把直到21世纪初的决策心理学的研究介绍的非常全面。可惜翻译和编辑一般,有不少错别字,也可以说审校失职,否则在中文世界里其他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的书要逊色不少。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