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日历
分类
新评
- zhengpengxin 发表在《如何知行合一》
- SherryZhu 发表在《老当益壮》
- El_Contusion 发表在《一本真正的加拿大小说集》
- Joe 发表在《About》
- xiaojun76 发表在《《人性论》》
旧帖
- 2025 年 10 月 (4)
- 2025 年 9 月 (6)
- 2025 年 8 月 (12)
- 2025 年 7 月 (6)
- 2025 年 6 月 (5)
- 2025 年 5 月 (8)
- 2025 年 4 月 (6)
- 2025 年 3 月 (11)
- 2025 年 2 月 (11)
- 2025 年 1 月 (15)
- 2024 年 12 月 (11)
- 2024 年 11 月 (12)
- 2024 年 10 月 (13)
- 2024 年 9 月 (10)
- 2024 年 8 月 (8)
- 2024 年 7 月 (14)
- 2024 年 6 月 (14)
- 2024 年 5 月 (13)
- 2024 年 4 月 (13)
- 2024 年 3 月 (14)
- 2024 年 2 月 (13)
- 2024 年 1 月 (12)
- 2023 年 12 月 (15)
- 2023 年 11 月 (13)
- 2023 年 10 月 (14)
- 2023 年 9 月 (11)
- 2023 年 8 月 (13)
- 2023 年 7 月 (11)
- 2023 年 6 月 (16)
- 2023 年 5 月 (11)
- 2023 年 4 月 (9)
- 2023 年 3 月 (6)
- 2023 年 2 月 (5)
- 2023 年 1 月 (13)
- 2022 年 12 月 (11)
- 2022 年 11 月 (14)
- 2022 年 10 月 (14)
- 2022 年 9 月 (12)
- 2022 年 8 月 (14)
- 2022 年 7 月 (6)
- 2022 年 6 月 (10)
- 2022 年 5 月 (9)
- 2022 年 4 月 (15)
- 2022 年 3 月 (14)
- 2022 年 2 月 (7)
- 2022 年 1 月 (10)
- 2021 年 12 月 (12)
- 2021 年 11 月 (13)
- 2021 年 10 月 (30)
- 2021 年 9 月 (13)
- 2021 年 8 月 (9)
- 2021 年 7 月 (5)
- 2021 年 6 月 (3)
- 2021 年 5 月 (4)
- 2021 年 4 月 (3)
- 2021 年 3 月 (4)
- 2021 年 2 月 (5)
- 2021 年 1 月 (9)
- 2020 年 12 月 (4)
- 2020 年 11 月 (6)
- 2020 年 10 月 (3)
- 2020 年 9 月 (8)
- 2020 年 8 月 (8)
- 2020 年 7 月 (4)
- 2020 年 6 月 (5)
- 2020 年 5 月 (7)
- 2020 年 4 月 (12)
- 2020 年 3 月 (4)
- 2020 年 2 月 (4)
- 2020 年 1 月 (6)
- 2019 年 12 月 (9)
- 2019 年 11 月 (3)
- 2019 年 10 月 (3)
- 2019 年 9 月 (4)
- 2019 年 8 月 (9)
- 2019 年 7 月 (3)
- 2019 年 6 月 (3)
- 2019 年 5 月 (3)
- 2019 年 4 月 (3)
- 2019 年 3 月 (3)
- 2019 年 2 月 (5)
- 2019 年 1 月 (3)
- 2018 年 12 月 (4)
- 2018 年 11 月 (6)
- 2018 年 10 月 (7)
- 2018 年 9 月 (5)
- 2018 年 8 月 (8)
- 2018 年 7 月 (10)
- 2018 年 6 月 (1)
- 2018 年 5 月 (1)
- 2018 年 4 月 (4)
- 2018 年 3 月 (4)
- 2018 年 2 月 (6)
- 2018 年 1 月 (7)
- 2017 年 12 月 (8)
- 2017 年 11 月 (6)
- 2017 年 10 月 (8)
- 2017 年 9 月 (5)
- 2017 年 8 月 (5)
- 2017 年 7 月 (8)
- 2017 年 6 月 (1)
- 2017 年 5 月 (5)
- 2017 年 4 月 (5)
- 2017 年 3 月 (2)
- 2017 年 2 月 (2)
- 2017 年 1 月 (4)
- 2016 年 12 月 (3)
- 2016 年 11 月 (6)
- 2016 年 10 月 (3)
- 2016 年 9 月 (5)
- 2016 年 8 月 (9)
- 2016 年 7 月 (6)
- 2016 年 6 月 (5)
- 2016 年 5 月 (4)
- 2016 年 4 月 (5)
- 2016 年 3 月 (7)
- 2016 年 2 月 (3)
- 2016 年 1 月 (5)
- 2015 年 12 月 (6)
- 2015 年 11 月 (5)
- 2015 年 10 月 (3)
- 2015 年 9 月 (6)
- 2015 年 8 月 (10)
- 2015 年 7 月 (4)
- 2015 年 6 月 (12)
- 2015 年 5 月 (14)
- 2015 年 4 月 (8)
- 2015 年 3 月 (18)
- 2015 年 2 月 (6)
- 2015 年 1 月 (9)
- 2014 年 12 月 (5)
- 2014 年 11 月 (4)
- 2014 年 10 月 (7)
- 2014 年 8 月 (3)
- 2014 年 6 月 (1)
- 2014 年 5 月 (7)
- 2014 年 4 月 (1)
- 2014 年 3 月 (4)
- 2014 年 2 月 (10)
- 2014 年 1 月 (12)
- 2013 年 12 月 (12)
- 2013 年 11 月 (19)
- 2013 年 10 月 (5)
- 2013 年 8 月 (3)
- 2013 年 6 月 (3)
- 2013 年 5 月 (2)
- 2013 年 4 月 (13)
- 2013 年 3 月 (2)
- 2013 年 2 月 (12)
- 2013 年 1 月 (1)
- 2012 年 12 月 (1)
- 2012 年 9 月 (1)
- 2012 年 8 月 (3)
- 2012 年 7 月 (3)
- 2012 年 5 月 (2)
- 2012 年 4 月 (3)
- 2012 年 3 月 (1)
- 2012 年 1 月 (1)
- 2011 年 12 月 (2)
- 2011 年 11 月 (2)
- 2011 年 10 月 (4)
- 2011 年 9 月 (5)
- 2011 年 7 月 (3)
- 2011 年 6 月 (3)
- 2011 年 5 月 (8)
- 2011 年 4 月 (7)
- 2011 年 3 月 (20)
- 2011 年 2 月 (10)
- 2011 年 1 月 (4)
- 2010 年 12 月 (13)
- 2010 年 11 月 (8)
- 2010 年 10 月 (7)
- 2010 年 9 月 (10)
- 2010 年 8 月 (4)
- 2010 年 5 月 (1)
- 2010 年 4 月 (1)
- 2009 年 11 月 (1)
- 2009 年 6 月 (1)
- 2009 年 1 月 (1)
- 2008 年 12 月 (3)
- 2008 年 11 月 (7)
- 2008 年 10 月 (6)
- 2008 年 8 月 (1)
- 2008 年 7 月 (2)
- 2008 年 6 月 (1)
- 2008 年 4 月 (2)
- 2008 年 3 月 (5)
- 2008 年 2 月 (9)
- 2007 年 3 月 (1)
- 2006 年 9 月 (4)
- 2006 年 8 月 (1)
- 2006 年 5 月 (1)
- 2006 年 2 月 (2)
- 2005 年 12 月 (2)
- 2005 年 11 月 (9)
- 2005 年 10 月 (2)
- 2005 年 9 月 (6)
- 2005 年 7 月 (2)
- 2005 年 6 月 (1)
- 2005 年 5 月 (15)
如何一步步大卖新品
《卖轮子:选择最佳营销方式》(Selling the Wheel: Choosing the best way to sell for you, your company, your customers),(美)杰夫 科克斯、霍华德 史蒂文斯著,李耀庭、张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350页。
这本书是一本商业小说、营销寓言,简单易懂,而且趣味性很强,人物性格鲜活,场景刻画生动。其作者之一Jeff Cox也写了之前介绍过的另外一本商业小说《目标》。小说讲的是在古代,轮子发明以后,创始人夫妇是如何把轮子卖出去,并逐步做大做强的。中间经历过一开始的冷遇、起步、逐步被初期客户群接纳、市场逐渐成熟竞争加剧等阶段,在每个阶段,市场和客户都对销售人员有不同的需求,如何找到客户,适应这些需求,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建立竞争优势,是各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本书通过4个不同类型的销售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
作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市场不同阶段、不同客户群和步骤的划分,与《跨越鸿沟》作者的观点比较类似。
英语里Reinvent the wheel是从头再来的意思,往往是贬义,这书里也有提到在现在基础上创新之难。
书的开头也提到,很多美国现在的大科技公司,如微软、亚马逊,可能就是按照书中这些方式不断发展壮大的。的确,作者们对销售的过程进行了不少美式的简化,但的确有不少美国公司几十年时间发展成全球巨头。
为书作序的人中有爱国者的总裁,20年前这家公司有移动硬盘有鼠标等电脑外设产品,现在貌似不存在了。
这书很好,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再版。我在当当买的旧书。
赋能以提升执行力
《赋能执行力》,姜桐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9年出版,258页。
这本书作者是法国里昂商学院回来的留学生,回国后自己创业搞企业咨询和培训,主攻方向是赋能、执行力。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对一大帮80后、90后、00后,管理者最好想清楚如何用好他们。作者举了很多成功企业的例子,如腾讯、阿里、百度(BAT)、韩都衣舍、海尔、小米等等,说明放权、赋能、激发组织活力的机制和领导力方法,包括目标设定、激励、考核监督、竞争淘汰、选人用人、流程设计、岗位清晰、复盘改进、有效沟通等等。
可以说把西方一些经典理论以较为浅显的方式说了出来,容易懂,也有很强的操作性。当然了,光看懂不够,管理,正如德鲁克所说,重要的是实践,关键看结果。
书里一些摘录: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驱动人们的行为有两大因子,一是利益最大化,一是意义最大化。
什么得到认同,什么就会再次发生。
老外开会,会上可能有10个声音,会后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人开会,会上只有一个声音,会后有10个声音。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管理经典之作
《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美)彼得 德鲁克著,齐若兰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602页。
《管理的实践》是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彼得 德鲁克的经典作品,这本书写于1954年,到今天很多企业管理的提法和理念都是这本近70年前的理论巨著的注脚。
他看问题非常全面深入,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思考。这本书提出了很多核心理念,如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客户,企业的基本职能是营销和创新,企业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器官,目标管理,管理者的责任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与社会责任。包括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继任计划,团队的激励,考核,决策(问题的界定、分析和解决),一线主管,技术人员,等等,非常全面,也举了很多例子。
任何学习企业管理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而且越早越好,很遗憾我到现在才看。而且这本书也应该常读,里面的观点虽然不是那么深奥但也不是非常浅显,每句话都有它的意义,常读常新。
书中金句:
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服务是建立顾客忠诚度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容易的方法。
企业无法买到忠诚,只能努力赢得忠诚。
我们不应该让高层主管变得太注重安全感。处理事情时,老是只考虑安全保障的人,不太可能从其他角度看待工作,也不太可能开拓和创新。
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人们的弱点上,而不是人们的长处上,这个人绝不能被任命担任管理职务。
如果一个人对“谁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比“什么是正确的”这一问题更感兴趣,这个人就不应予以提拔。将个人的因素置于工作的要求之上是一种堕落的表现,并且起着腐蚀的作用。打听“谁是正确的”会鼓励下属谨小慎微,或是玩弄权术。总之,它会鼓励人们一发现错事,便立即进行“掩盖”,而不是采取纠正的行动。
真正的领导力能够提升个人愿景到更高的境界,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锻炼一个人的性格,让他超越原来的限制。
企业首席执行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质:“思考者”、“行动者”和“抛头露面的人”.
坐在总裁位子上的人是全世界最寂寞的家伙。
如果一家公司的最高主管领的薪水比公司第二、第三、第四号人物的薪水高了好几倍,那么你可以肯定地说,这家公司一定管理不善。但是,如果公司最高层的四五位主管的薪资水准十分接近,那么整个经营团队的绩效和士气很可能都很高。
大企业应该了解,“只为公司而活”的员工对自己或对公司而言,都是一大危险,他很可能变成一个“长生不老的童子军”。
企业总部的专职幕僚严重阻碍了运营主管的绩效表现。
理想幕僚的条件听起来还真像所有最危险而不负责的腐败贪污者、幕后操纵者和阴谋家,那些只想享受权力的特质,却不愿意负责任的人。
即使拿耙子大力铲除人性,人类的本性仍然坚定不移。
关于管理者的培养:我们不需要等到成为管理者,才学习阅读和写作。。。最容易了解逻辑,学会运用逻辑分析和数学工具。
习惯漫谈
《习惯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生活,那样工作?(The Power of Habit)》,(美)查尔斯 杜希格著,吴奕俊/曹烨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出版,286页。
这本书比较有名,原著出版于10年前,现在在加拿大的书店架上还能看到在卖。
作者引用了威廉 詹姆斯的话说,人是他习惯的集合体,我们的生活里80-90%都是各种不经过脑子的习惯自动驾驶的结果,而人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只要有决心,就能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继而讲到了习惯的方方面面(个人/企业或组织/社会如何形成,有何优缺点,如何改变),举了棒球知名教练、星巴克、美国铝业、黑人种族平等运动、梦游过失杀人、嗜赌成瘾、商场如何利用分析人的习惯营销等非常生动的例子。
基本上,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养成好习惯,要遵循暗示、惯常行为、奖励这样的机制,挖掘出行为背后的渴望、动机;如果要改掉坏习惯,那么要仔细分析动机究竟为何,暗示在哪里,有了新的好习惯后怎么激励自己而不能仅凭有限的意志。
关于酗酒的习惯,书里也有分析。首先你要看这人为什么爱喝酒。很多人其实是生活压力大,借酒浇愁。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在等待一个重要的招标结果,压力实在难以承受,干脆买了瓶酒麻醉一下打发时光。所以你批评别人好酒时,首先要象《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的那样,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是你这样幸运的。著名斯诺克台球明星奥沙利文貌似是靠跑步戒酒成功的。
我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其中一个是爱咬指甲。象书里所说,是觉得手上那个地方不完美,有突起,需要改进一下;当然也有时候在思考问题,焦虑。如何找到替代习惯,我还没有成功。
我也有很多不错的习惯,如每天记日记,每天冥想,每天早上列个to do清单,坚持锻炼身体,坚持阅读、写读后感,感觉很受益。
如果不断自我提升,最有名的一个例子是本杰明 富兰克林,他的自传里有非常详尽的描述他是如何做的。
你有什么好习惯?怎么养成的?有什么坏习惯?打算怎么改?
柏格森的自由意志观点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Henri Bergson)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出版,180页。
这本书是法国哲学家、诺贝尔奖文学奖获得者亨利 柏格森的博士论文,原著名为《论意识到直接材料: Essai sur données immédiates de la conscience)出版于1889年,也是我读的柏格森的第一本书。
全书共分3章加一个结论,前面比较好懂,后面非常形而上学。柏格森在书中提到了他的部分哲学观,提出人的主观世界的不可测量、人的自由意志不能由外界决定、语言的局限等论点,驳斥了决定论、机械论、因果论,提出了延绵、广大、时间可以被空间化等概念。
对现代法国哲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本书译自英文版,有人说翻译不好,可惜我没找到法语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