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史佳作

《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路风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出版,47.3万字。
这是一个北大学者写的京东方的企业史,截止于2015年。是做液晶显示的一家企业,原来是家国企,后来上市了。网上查了下,这家公司发展的还可以,去年一年销售额上千亿人民币了,除了原来的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器业务外,已进军医疗、传感器等领域。原董事长王东升已经退居二线。
作者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市场换不来技术,只有自己发展,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工业基础。他举了京东方、高铁、运10、红旗轿车的例子,当然,全书京东方的篇幅最大。网上也因为这点对本书很有好评,民族主义的确是一门很好的生意,当然,作者书写的不错。作者出的其他几本书也是类似题材。
书里对支持引进外企的官员点名进行了批判,也许是这个原因,这本书买不到了。
作者也列举了很多西方学者的发展观点,部分章节很有理论性,但全书还是比较容易读。属于国内企业历史中的佳作。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有关元宇宙的一切

《元宇宙改变一切》(The Metaverse: and how it revolutionize everything),(加)Matthew Ball著,岑格蓝、赵奥博、王小桐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出版,37万5千字。
这本书介绍了元宇宙的概念、基本要素和构成、区块链,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对元宇宙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世界,是现有数字世界的延伸,现有网络、存储、硬件、计算、标准等技术条件和周边环境还无法实现完美的虚拟体验,虚拟支付也有种种问题,充满了很多技术细节,构造一个新世界是非常艰巨的任务,但元宇宙一定会循序渐进地到来,并必将对教育、娱乐、广告、生活和工业等领域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元宇宙的建立需要去中心化的、非营利性的组织统一标准,需要监管体系的完善。作者在中文版序里提到,其实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上是非常领先的(我几年前去韩国发现酒店的上网速度非常快)。
 本书作者是专门搞游戏、元宇宙方面投资的,因此对游戏界的内情知道很多,书里讲了很多电子游戏的事,他认为在线的电子游戏可以说是元宇宙的一个雏形、先行者。我个人并不是非常认同非要走游戏这种3D、虚拟的道路,元宇宙必将和现实世界高度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元宇宙已经来了。
作者分析了将来有可能在元宇宙的构建中受益、起作用的公司,这部分作者认为苹果公司一家独大或者说和谷歌公司两家独大对整个业态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用封闭的方法收了太高的费用,对竞争、用户和开发人员都不是好事。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挺好的,但阅读体验太差了,好多地方理解起来有难度,因为翻译质量很烂,我第一次见到有人把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翻译成字母表公司,大概跟3个人合翻有关系。湛庐号称“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的确,要非常聪明才能看他们出版的这些难懂的书,而且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翻译和编辑水平人为造成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改命利器的由来及现状

《解码者:珍妮弗 杜德纳 基因编辑的历史与未来》(The Code Breaker: 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美)沃尔特 艾萨克森著,王宇涵译,高福、崔樱子主审,中信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466页。

这本书是曾经给乔布斯、达芬奇、爱因斯坦等名人立传的知名作家艾萨克森写的关于基因编辑CRISPER技术发明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杜德纳的传记以及基因编辑的由来和科普汇总。

书里详细讲了杜德纳的早年、求学、科研以及和法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2020年两人一起获诺贝尔奖)研发CRISPR技术的过程,以及和张锋的专利、学术争斗,最后以新冠病毒全球爆发两方在疫情中的表现结束。书里也穿插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的遗传学开启,基因工程公司基因泰克,各国研究人员在CRISPR方面做出的贡献,基因编辑的伦理、道德思想实验,及mRNA、DNA疫苗、疗法最新的研究成果(原著出版于2021年)。

简单说来,CRISPR是用定制的基因剪刀修剪、编辑基因的技术。这技术发明于20年前,在杜德纳、Charpentier和张锋等人手里逐渐发展成熟。因为涉及到理解和修改基因这个生命的密码,所以本书叫解码者。

CRISPR众生像

虽然得奖的是两位女性,但作者还是很公正的,认为CRISPR的发现有很多人的贡献,不仅仅是这美国法国这两位。日本、阿根廷、加拿大、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都有建树。作者认为杜德纳比较喜欢争强好胜,上镜头;Charpentier不是很了解,感觉很高冷的法国妹;张锋跟杜德纳一样听到啥就赶紧抢着发论文;贺建奎是个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科学小丑;发现了DNA双螺旋的沃森年纪大了,放飞自我,直接在媒体上说黑人智商不行。

我今年在波士顿Logan机场还看见候机厅里专门介绍张锋的画廊,把他当成一个移民成功的美国故事来讲。东海岸是力挺张的,而立足伯克利的杜德纳当然获得西部的推崇。

书里除了张锋(河北人,81年生)、贺建奎(湖南人,84年生)外也提到亓磊(山东人),可以说作者高度关注中美的生物技术竞争。美国国防部也花了好多钱研究CRISPR技术在国防上的应用,我国应该也有些趁手的家伙吧?

书中着墨很多的第一个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类胎儿的中国学者贺建奎今年已经刑满释放,重出江湖,要拿回他在真迈公司的股份,带领公司上市。书中提到,他在婴儿实验泄漏后曾有人要杀他,不敢在外面过夜。作者笔下,美国科学界对他的态度比较暧昧,既觉得他的行为不道德,但又不主张禁止该类实验。当时那个研讨会还坚持让他介绍实验的详情,希望借此博眼球。

CRISPR是人类成为上帝、主宰自己命运的工具吗?

作者认为生物技术是人类科技继信息技术后的又一次科技浪潮,必将席卷全球。作者对于基因编辑的道德立场是,只要是有医学目的,为了治病救人(医学必要性),只要技术上可实现而且确认没有风险就可行;但为了实现人类肉体及智力上的增强则是犯了大忌,因为这种优生学手段干预了人类的多样性。人的很多成就,跟他经历的苦难往往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人人都幸福,可能这世界就没什么进步了(这两个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张锋、贺建奎都是边缘/底层奋斗的案例)。

CRISPR能拯救人类于新冠病毒吗?

新冠病毒彻底改变了人类,在检测方面,CRISPR技术的经济有效性不如抗原和PCR。到目前来看,即使mRNA疫苗和其他疫苗能产生抗体,但仍然阻挡不了病毒的变异及大流行,科学家们会用CRISPR技术搞出对应的药物或疗法吗?期待这样的福音!

作者是专业作家,文笔了得,本书看起来手不释卷。作者对于技术的理解也很深入,解释的比较到位。我本来以为今年只能读140本书了,没想到还是看完了这本,总数141本。这本书应该也能入选我今年读的10佳了。

本书中文版由中国CDC前主任高福作序,他这几句说的特别好:

其他一些摘录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中国通回忆录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Chinabound: A fifty year memoir),(美)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著,阎亚婷、熊文霞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版,534页。
这本书是费正清研究中国50年的回忆录,他曾多次来华,在30年代、40年代曾经常驻北京和重庆,与中国近代史很多人有近距离接触,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胡适、宋美龄、乔冠华及夫人、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郭沫若、茅盾、蒋廷黻等人,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方面可说是美国泰斗,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即以他命名,是《剑桥中国史》两位主编之一。
本书一开始回忆了他的早年,他出生于南达科塔州,是罗德奖学金获得者,在牛津读过之后进入哈佛,跟中国扯上了关系,在抗日前、抗日中、内战前及文革中来过几次中国,在战时还参与了美国的情报工作,和深陷其中的很多人有直接接触,对时局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兴趣,也到过台湾、前苏联,可以说对中国近代史是很好的旁观者的视角见证。可以说对于理解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很有意义。
本书作者对二战后英美地位的转换、麦卡锡运动的分析也入木三分。
看本书对比一下今日也可以了解,其实很多事中国到现在仍如此。作者对中国的理解是很时刻的。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和美国的关系都非常深。
的确,有些地方的历史可以任人修改、书写,但它就象账本,多存几本,哪怕版本不同,也是有好处的。
值得诟病的是本书要么是翻译水平太差,很多段落词不达意,逻辑混乱,要么是编辑的剪刀删减太多,影响了阅读。作者终身搞研究,文笔应该不会差,可惜了。不过这也只能怪我不够明智,直接看原版可能就没这些烦恼了。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美联储8年主席的心路历程

《行动的勇气:金融危机及其余波回忆录》(The Courage to Act: A Memoir of Crisis and its Aftermath),(美)本 伯南克著,蒋宗强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603页。
这本书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前主席的任职8年期间的回忆录。他是一个犹太三代移民(美联储有几个主席不是犹太人?格林斯潘是,伯南克和耶伦貌似都是,美国人的钱真的是被犹太人管着),自幼就是个学霸,在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大学都呆过,之后进入了美联储任理事,2006-2014年任美联储主席,经历了小布什和奥巴马两任总统。任内遭遇2007-09年美国金融危机,其量化宽松政策(直升机撒钱)、对雷曼、贝尔斯登、美国国际集团、美林等大集团的救助很受争议,本书里也提供了很多第一手材料(当时中国在美国两房有7000多亿美元。。。)和视角。其中内容可以和另外一位当时的风流人物、美国财长保尔森的书以及格林斯潘的回忆录(The Age of Turbulence)交叉看。今年获诺贝尔奖奖。
虽然美联储与美国政府相互独立,但其政策毕竟影响广泛而深远,因此在任内及以后饱受攻击,这是体制使然,与美国其他政客的回忆录一样,本书有很大成分是在自我辩护,包括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正确性及积极意义等方面。
伯南克是一名在美国多个知名学府学习、教学和研究过的经济学家,对美国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大衰退有很深的研究,属于智商很高学术派(权力欲还是很强的—不想当官的人能当上美联储主席,主导全球最强大货币吗?)。本书中涉及很多金融术语,但他力图用浅显的语言和比喻解释清楚。他对一些大公司、大人物的历史、背景也做了很多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本书翻译的质量也不错。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