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做决策时最好看看这书

《偏差》(You’re about to make a terrible mistake!) ,(法)西博尼著,贾拥民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404页。
这本书作者在麦肯锡干了25年咨询,现在HEC商学院教书,他之前和卡尼曼合著了《噪声》一书。主要面向企业高管读者群,讲的是怎么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团队、合作,寻求差异化、多样性、对话,延时做出反应,不要冲动,然后做试点,循序渐进,事前假设事情没搞成,想像哪里会失败,总结经验教训,有新的视角或证据出现时要勇于改变观点和立场,鼓励大家说出心里话,多听听不同意见。少用PPT。让所有人列出支持和反对的观点。要有人被允许甚至强制做坏人、唱反调。
本书把认知与决策偏差分成5类很有意思,主要有:模式识别类(优胜者偏差、后见之明偏差、光环效应、归因谬误等)、行动导向类(过度自信与乐观、过度精确、忽视竞争对手等)、惯性偏差类(锚定效应、现状偏差、沉没成本偏差、损失厌恶、过度风险规避等)、社会偏差类(群体迷思、群体极化等)、利益偏差类(自利偏差、管理短视、不作为偏差等)。
我们自己错过多少回?又学到过什么?
总的来说,对于企业界来讲,这本书给出了40个有用的决策技巧,也穿插了很多故事,还是值得一看。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他是怎么一单赚到20多亿美元的

Money Machine,单伟建著,Wiley出版社2023年出版,320页。
这本书是投资人单伟建的第三本书也是最新的一本(前面两部是之前介绍过的自传《走出戈壁》和讲投资韩国银行的《金钱博弈》),讲的是他当时所在的新桥资本投资收购深圳发展银行的谈判过程,花了几年时间重整,最后2010年以10几倍卖掉的故事。新桥资本一开始花了1.5亿美元控股深发展,最后以22.7亿美元退出。据说单本人此单的奖金也高达一亿多美金。
故事性很强,很多交易的细节,他在谈判和管理中的创意让我学到很多。可以说,他的书是很好的商学院(单伟建本人在沃顿商学院教过书)。
他在跟平安打交道时多次与马明哲直接谈判,马明哲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他的谈判技巧我总结有(还有很多其他的,大家可以补足):
  1. 不让对方看出自己的底牌,越是想要,越要欲擒故纵。
  2. 永远都要有第二方案!这样会让对方感到压力。
  3. 永远都有一个内部委员会需要知会和批准,缓解己方压力,以利于争取到最好的利益。
  4. 设定最后期限,让时间做自己的朋友。
  5. 对方的提议永远都要求落到纸面上,口说无凭。
  6. 在有纸面有法律约束力的前提下,极端情况下不惜诉诸法律,让对方怕。
收购标的后他在整合方面也出了很大的力,虽然只是幕后:
  1. 把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换成自己的人
  2. 对方是个国有银行,裙带关系和内部腐败严重,如何确定谁能干谁不行?他用了两招,一是看哪些人在差的区域干的好,大力提拔;二是360度匿名评价(让上级、下级和平级的人来匿名评价全公司管理层),得到大家广泛尊重和认可的人最后肯定会胜出。他就是用这个360度选出了中层管理层。
单伟建为什么离开新桥
新桥资本后来并入了TPG(德太资本),改名TPG亚洲,向TPG集团的一个法国人汇报。单伟建搞成了深发展后,实现了个人财富自由,厌恶大公司的官僚主义(不太想被自己看不上的人管),于是2010年6月离开了TPG,另立门户,自己和人合伙搞了个资本PAG。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Wzv8kJ6CUKbAEHzs-Zo9g
提取码:BpH4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硅谷老将的职场创业经

《创造:用非传统方式做有价值的事》(Build: An Unorthodox Guide to Making Things Worth Making),(美)托尼 法德尓著,崔传刚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版,388页。
这本书作者致力于打造出众的个人电子产品,曾经带领团队做出了iPod、iPhone,之后创立Nest公司,32亿美元卖给了谷歌。现在他自己搞创业基金投资各种公司。
本书可以说是功成名就的他写给创业者的一本教材,跟之前介绍过的《穿越寒冬》类似。书里谈到了怎么找工作,职场一些混蛋特写及如何应对,怎么辞职,怎么创立公司,怎么打造产品,如何招人,如何搞销售,如何用好法务,怎么跟风投打交道,怎么跟投行打交道,怎么当好CEO,怎么设计公司福利,怎么跟董事会相处,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等等。
书里穿插了大量的产品图片和他自己的职场细节,包括在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的工作细节,可以说是他的一部简单的个人自传,同时也可以对苹果、谷歌等公司的运营以及iPod、iPhone等产品的出炉有更多的了解,对企业管理运营也可以有很多反思,总体来说写的还不错。
一些摘录:
20来岁时唯一的失败就是无所作为,其余的都叫试错。
你不应该为了工作而牺牲健康。任何公司也不应该指望你这么做。
严格追求结果,不要过度管理。你的职责是确保团队产出高质量的成果。如果你把重心放在他们具体的工作流程上,却不关注他们的成果,就是在搞过度管理。
(作为管理者)你至少应将85%的时间花在管理上。如果不是如此,那说明你做得不对。管理就是你的职责。管理是很难的。
顶级咨询公司在我看来它们一文不值。
乔布斯是如何提高演讲技巧的:在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开发过程中,他每天都在对我们、对他的朋友以及他的家人重复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他一直在研究并不断完善它。。。继续打磨和微调自己的故事,直到它变得天衣无缝。
竞争,既有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也有心智占有率的竞争。
你大部分的聚焦点和整个品牌宣传要么是针对企业,要么是针对消费者,但绝不能同时针对两者。。。任何试图同时做B2B和B2C的公司都会失败。
手写非常重要。手写的任务清单拯救了他。
一种非常好的面试技巧是进行工作模拟。
品牌广告满足了我们的虚荣心,但它们并没有推动销售。
(他推崇晚点给销售提成,甚至以股票形式给,以鼓励长期行为)最好的销售,即使不能立马赚钱,也一定要维持长久关系。
(作为CEO)得到尊重比被人喜欢更重要。
(在收购兼并时)你不能让投资银行家控制你的交易,也不能让它们设定你的节奏。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自我成长, 营销 | 留下评论

历史总在重复

《1973大转折》(An extraordinary time: The end of the postwar boom and the return of the ordinary economy),(美)马克 莱文森著,多绥婷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版,377页。
这本书的作者写了《集装箱改变世界》,是一名记者,专门从事经济史方面的写作。
本书类似《万历十五年》,力图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年份,对整个二战后经济史横切,说明该年为何是一个大转折,西方发达国家的繁荣为何一去不复返。
1973年这一年发生了阿以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产油国为了惩罚欧美,大幅提高了石油的价格,这个导火索导致不少欧美国家短期内物价飞涨,但真正终结战后繁荣的因素其实远不止这个:经过几十年发展欧美经济基数已经很高,增长空间不是那么大了,人口增长停滞、红利消失,各国背上了社会福利的沉重包袱,环保运动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极高的成本,而且人民的信心没了,不管政客们(撒切尔、密特朗、尼克松、里根、卡特)使什么招都回天乏术。
其实里面很多因素,跟我们2013年和23年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可能23年的形势更严峻。繁荣昌盛一去不复返,要做好足够的准备。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英明正确地做决定

《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美)希思兄弟合著,宝静雅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出版,426页。
这本书是希思兄弟行为设计学4本书中之一,前不久介绍过Switch那本如何引领变革。本书写的是如何更好地做决定。我们每天都面临很多决定,人人也都做过一些之后悔不当初的事,我也做过很多错误的预测,如何能避免错误决策呢?
作者总结了4条:
1. 不做选择题,想尽办法两边都占,而不是人为地缩小选项;如果有人让你做选择题,千万别上当!要去谈判,谈出更有利于自己的条件来!
不妨假设现在的选项消失,情况会怎么样?
犹豫不决时,想想机会成本是什么;
强制自己多找些选项和可能;
多听听有经验人的意见;
参照其他类似情形成功的经验;
  1. 用事实检验,多听不同意见,问反面问题;
试点;
增多信息来源,亲自到一线了解情况;
  1. 不要一时冲动,冲动是魔鬼,控制情绪,要头脑冷静时再决定
想想10分钟,10个月,10年后自己会怎么看这个想法;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如果换做是别人,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给最好的朋友建议,该怎么说?
听从本心,不忘初心,清楚自己的核心目标,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以此为标准来决策;
  1. 做最坏的打算
对结果做最好和最坏的范围预测,“大不了。。。”
想想如果计划失败了,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想好应对措施;
多留点余地;
丑话说在前,降低预期;
设置一个止损点,超过该点果断撤;
尊重决策流程,尽量达成共识。
总的来说,作者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无数的案例(很多例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配合很多行为研究的理论,试图给出了如何更好决策的一些建议。多看看没有害处。
这里可以下载该系列套装4本(需要VPN):
https://zh.annas-archive.org/md5/78915828b90ce53ac047ee3662b43a3e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