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三王

《棋王》,阿城著,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出版,208页。

这本书是阿城《三王》系列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的合集,其中个人以为《树王》最好(貌似棋王树王都被改编成电影过)。看作者自序,时间上也是《树王》写作时间最早,三本都是写于上世纪70年代。

小说讲的都是作者知青时代经历的故事,颇有人文情怀,作者文笔凝练,故事讲的很好。那段世间罕有的历史在中国整整一代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伤痕文学”。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s6pLTyyWdR99gCqdG-amg?pwd=k2nu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成就幸福人生

《幸福之路》,(英)罗素著,黄菡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出版,10.5万字。

这本薄薄的小书是英国哲学家罗素近100年前出版的关于人生幸福的一些思考随笔。

他首先讨论了什么样的人不幸福。过于关注自我,罪恶感、自恋、自大的人都不会幸福。罪恶感是教育的失败,自恋者虚荣,自大者追求权力。

罗素不认为悲观避世、看破红尘、逆来顺受、将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是正确的幸福之路,有期待,有追求,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才可能找到幸福。“保持对一些东西的渴望是幸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幸福在旅途中。

一心竞争,整天焦虑的人也不可能幸福。在忙碌和闲情逸致、无聊与兴奋、努力与放弃中做到有张有弛,适度即可。我们毕竟是动物,需要不时融入大自然。中庸之道是真正的智慧。

疲劳、嫉妒都是幸福的大敌。妄想别人天天针对你、迫害你也是太把自己看重了。关于关注别人的意见也容易不幸福,“过度的尊重其实是自甘臣服于不必要的专制”。舆论太强,社会礼制太多,也不太容易促进个性,个人很难幸福。

第二部分罗素从正面分析了什么样的人幸福。他认为幸福和教育水平无关,两眼看不见的盲人脸上始终平和、幸福感更强。搞科研的人在受教育的人中更幸福。真正对别人发生兴趣,不对别人苛求太多的人也容易幸福。投身于某种事业也可以获得幸福,人是社会动物,在自己的领域受到相应的尊重的人会更幸福。事业上的所有成就,全凭你对与事业相关的东西抱有真正的兴趣。培养广泛的兴趣也有好处。

幸福当然跟爱有关。跟自己爱的人呆在一起是幸福。得到爱的人正是付出爱的人(所以商人不容易得到爱;因为他们太善于计算得失,有了计较之心,往往不容易幸福)。太关注自我的人,无法爱人,幸福之路难于登天。从人类天性上来看,为人父母能在心理上给人带来生活中最大最持久的幸福感。

工作要有趣,需要运用和打磨自己的技能,而且有建设性、目的性、有用。

大环境不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想幸福很难。我刚去过瑞典,这个1000万人口的小国,其国民幸福感全球排名前几。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人生如何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幸福,进行了一些思考,部分地方还是有借鉴意义的。相对于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学会感恩,知足常乐,降低期望,作者认为,幸福感是主观的,来自自身的,要想得到幸福,“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那么介意,把越来越多的主力一放到外部事物”,要放下自我,不能自恋自大,要把眼光朝外,爱别人,在劳动和付出中找到快乐,把自己融入到比自己更大的事情当中。

也许,罗素和我们之间的差别,中西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处理外部环境。中国人讲逆来顺受,因为这是传统,生活就像那啥,不能反抗的话就闭着眼默默享受。相比之下,罗素提倡的,更积极主动,更鼓励人改变环境与命运,而不是仅仅做环境的奴隶。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X0vz8YK7N7NX1HciT7Cg?pwd=dqhe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太平洋战争第二部

《征服的怒潮:1942-1944,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The Conquering Tide, War in the Pacific Islands, 1942-1944),(美)伊恩 托尔著,徐斌、曹军、王小琛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出版,706页。

这本书是之前介绍过的《二战太平洋海战三部曲》之一《燃烧的大洋》的第二部,讲的是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两年间的太平洋战争。

这场战争是非常血腥的。自从中途岛海战后,日本在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面前,一步步走向衰败,除了一开始偷袭珍珠港占了点便宜,后面都是吃大亏。长期的战争就是消耗战,谁打的起,谁的胜面才到。小规模的战斗不会改变任何战局。

延续了《大洋》的历史,文笔生动,斯普鲁恩斯、哈尔西等人物刻画鲜活,对一些关键战役描写充分,以事实为主,还穿插了很多在场者的回忆录片段。

Clint Eastwood拍过一部电影,《父辈的旗帜》,里面也有​硫磺岛登陆的壮观场面。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bO7oT5nVL4Vkqyh4JiA?pwd=japu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有关医学进步的思考

《医学的真相》(The Laws of Medicine),(美)悉达多 慕克吉著,潘斓兮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96页。

这本薄薄的小书是知名美国癌症研究人员慕克吉对医学进步的一些基本法则的思考。作者还写过《众病之王 癌症传》、《基因传》等书籍。

作者回顾了几十年前医生对医学的认知、当时的实践及对未来的展望,通过三个鲜活的例子,说明了:

1、医学要多观察,多思考,多联系,才能发现真相,所谓的贝叶斯定理;不能完全相信各种检查检验结果,(但作者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方面对诊断价值的推断是非常肤浅的)

2、医学并没有那么发达进步到对人体那么了解,对很多疾病其实我们完全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医学并不是一门已经完成的科学,而是非常年轻、不断改进的,现有知识非常有限,只有不断摸索,才能不断进步。从例外中也许能发现宝藏(基因突变);3、医学里充满偏见,很多理论和实践都是只见一叶不见泰山,因为自己看到的不同而坚信自己发现了真相和正确的方法,但实际上只是盲人摸象。

作者的行文非常有特色,高智商。我曾经参加过一次ASCO(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年会),很多报告的发言语速快到感觉人家的智商是外星人一般。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QPNhMS8KaF_KOmEX7ertw?pwd=yjqz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职场如何出人头地

《权力进化论》(7 Rules of Power),(美)Jeffrey Pfeffer著,郑晓明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284页。

这本书是昨天介绍的《权力》一书作者的最新著作。这个美国教授靠在欧美商学院包括斯坦福、哈佛兜售职场弄权之术为生。

这书讲的是权力7大法则,包括:

1、认可权力,尊重权力的规则,追求权力,不固步自封,不相信真诚领导那一套,不轻易示弱。

2、要不按常理出牌,规矩都是为当权者服务的,只有出奇招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要主动向别人求助,生米煮成熟饭再说,猛一点向前冲,而是需要什么事先批准。守规矩的人给人感觉没有权力,比较弱。

3、绝对自信,不管什么时候都强势登场,给人自己强者的印象,该发火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这样的好机会,愤怒是有权力的人的特点,能让人害怕。轻易不道歉,道歉说明你心虚,让人觉得你很弱。抓住演讲的机会,让人感受你语言的力量。

4、要打造个人品牌,编造自己的故事并不停地讲,注重外表,花时间在媒体关系上,钻进各种上层圈子,争取拿到各种奖。

5、要经营人脉,多搞弱链接,成为人际网络中心,亲力亲为

6、要迅速做出改变,有权不使过期作废。把手下全换成自己人,不服的尽快赶走。该强硬时一定不能手软。

7、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得到权力后可以为所欲为,因为权力会自我掩饰,自我增强,“权力不断巩固着权力”,马太效应。人人都喜欢跟有权的人打交道。

书中一些摘录:

要想知道什么人是真正的领袖,只消看看谁承受的明枪暗箭最多。

具备意志力与适应力的前提在于保持稳定的自我强度,不囿于他人的态度,不轻易受到问题和批评的打击而偏离正轨。

展示弱点也有不利的一面,特别是对于任务导向互动占据较高地位、扮演领导者的个体。

领导者需要同盟,需要支持者,所以他们一个首要的任务就是收买人心。如果领导者本书忠于所谓的自我,而是去忠于他人的动机和需要,那么把这些人收入囊中就容易的多。

如果把受人喜爱作为自己的目标,你可能会碰到一个问题:别人可能觉得你的能力不足。

如果你想做什么,成功率最高、生产率最佳的做法就是直接放手去做,等到木已成舟时再请求别人原谅,而不是一开始就征得别人允许。

优秀的销售一定会告诉你,如果你受不了拒绝,就别干销售这行,而事实上,每个人的一生本质上就是一场营销:推销自己,兜售想法。所以,你要习惯开口求助,习惯被拒绝,并勇于再次开口,或是再向不同人索要不同的东西。

只要你能站上顶峰,无论你是用什么方法爬上去的,人们都可能会遗忘,都可能会原谅。

胜利不是一切,它是唯一。

“领导力不是一种道德追求。”归根结底,它是助你成事的一切务实手段的总和。

1、你的任务是得到权力。一旦得到它,你便很可能一直拥有它。

2、权力能让你免于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过重的惩罚。

3、倘若你成功、富有、有权有势,并拥有一个强大的社会网络,那么无论你做什么,这些成就与社会网络都将可能让你免于落魄。

4、只要你能站上顶峰,人们都会遗忘你爬上去的过程,都会原谅你这爬上去的过程中可能犯下的错误。

5、一旦你拥有了财富、名声、地位或权力,别人就会在一致性倾向的驱使下自动循环和不断强化对你拥有的这些认知。

6、你一旦取得了成功、权力、地位与金钱,别人会调整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来与你保持一致,并且忠于自己接近你这位掌权者的意愿。

7、把权力、财富等资源赠与享誉盛名、地位崇高的公益组织,你就可以强化自己社会地位与合法性。

总的来说这书作者对组织里的政治有些研究,本书是上一本的一些摘录和补充。当然跟中国比起来,美国办公室政治都是小儿科。一般来说,你的对手取得重大成就的时候也是你最危险的时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ReSJfjzU0CZcHtQHfRvZA?pwd=vvaj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