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非凡的人际关系

《深度关系:从建立信任到彼此成就》(Connect: Building Except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Colleagues),(美)David Bradford/Carole Robin著,姜帆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出版,354页。

这本书两位作者是斯坦福商学院两位专门教人际关系的教授,他们开创的“人际互动”是这个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课之一。他俩把这门课的内容变成了本书。是彭博社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处好人际关系。把人际关系看得比啥都重要。在本书里可以学到:

1、如果鼓励别人讲出心里话

2、如何接受别人的反馈(而不是把所有负面反馈都当成人身攻击),如何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

3、哪怕关系再好,也要知道如何设置底线,同时也要能问对方更困难的问题

4、如何保持两人关系的平衡,不哈不舔,平等相待

5、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不走极端,给人留余地,同时自己也有更多选择

6、如何处理关系中的冲突

7、好的关系应该是逐渐成长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书中举了5、6个朋友、同事、夫妻之间关系的例子,还有两位合作者之间的波折,深入浅出地说明如何深度链接两人关系。

总的来说,这书对欧美如何改善提升人际关系给出了一套方法学,我们也可以用来在家庭里和朋友交往。能做到书中的深度关系非常不容易,可能我们大多数人一个这样的关系都没有,工作中更不可能,但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往那个方向努力。

英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NlpyqROL-TsSjmS9prc0w?pwd=1hmd 提取码: 1hmd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

《吸引力法则:心想事成的秘密》(he Law of Attraction: The Basics of the Teachings of Abraham),(美)希克斯(Hicks)夫妇著,邹东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年出版,215页。

这本书是一对美国夫妇合作而成。他们通过冥想,得到了超现实世界的亚伯拉罕关于人生奥秘的真传,并通过对话答疑的方式,记录到了本书中。

它的核心思想是,相似的东西互相吸引;你真正想要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想啥就有啥);关注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凝视深渊,你就会变成深渊的一部分;只有主动地去追求,真正地想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主动追求让自己快乐的事物;竞争会刺激欲望;世间的资源是无穷的,人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关注自己不想要的、负面的事物,把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真正想要的方面就好;主动接纳一切,接纳自己本身,接纳别人的不同,只关心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即可,不要受他人影响;练习自我暗示,强调自我,因为自私是世间唯一的道理,人人都自己好才能确保大家都好。

如果你习惯于逆来顺受,看看这书也有好处,你得首先想有欲望才能得到,接纳是一种根据自己想要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降低期望,并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总的来说,这本原著出版于1981年的书在西方很受好评,是一种非常唯心主义的人生观,但光有唯心主义也不行,因为人还是要和外部世界合作、受外部制约的;但唯物主义也忽视了精神的强大力量,个人认为只有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结合、平衡,才能内外一致,天人合一。

一些摘录:

文字无法育人,只有生活经历才能给你带来智慧;

满足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想要,然后接纳,然后接受。

与其让全世界人都做相同的事情,或者做你喜欢的事情,不如自己承认,每个人都有权利成为、做出或者拥有他们想要的任何事物;而你,通过思想的力量,从中吸引与自己协调一致的事物。

接受、赞成、欣赏和接纳自我是接受、赞成、欣赏和接纳他人的第一步。

生活的真正乐趣在于有意创造。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华为基本法的前前后后

《走出混沌》,黄卫伟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出版,350页。

这本书介绍了1998年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和基本理念,附上了华为基本法(第一稿)的全文。作者是起草参与过程主要的外部人民大学的几位教授:黄卫伟、吴春波、彭剑锋、孙健敏、杨杜、包政等人。不久前任正非把这些人又聚在一起,怀念过去,更多是为了勉励未来。任总还是任总。

华为基本法很多用语一看就是任正非的风格,当然很多表述还是保留了操作的余地。公司使命、核心价值观、文化、行为准则是公司大事,值得公司一把手亲力亲为。

书中华为基本法后就是任正非关于基本法的讲话汇编,之后的几个报告讲述了基本法编写的背后理念、由来,对一些核心部分进行了解读和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中辅导报告1、3是精华。

96年的华为,作为一家中资企业,制订这些纲领,在国内是遥遥领先的。

如果把前几年西方对华为打压后华为发展的不顺利排除,从1998年,华为至少经历了20年的黄金发展。当然这20年也是中国繁荣的20年,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企业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连任正非也说要顺应时势—今天全球性的俄罗斯的大企业在哪里)所以肯定有内因,这其中华为基本法应该功不可没。

基本法这个提法够大胆,颇有模仿基本大法宪法或者当年的香港、澳门基本法的感觉。华为基本法长达44页,是一个宏大的综合性文件,远不止文化建设,还包括了使命愿景、运营基本的理念以及战略、公司治理与决策机制、各主要职能(研发生产、投资理财、质量/成本控制、业务流程、审计监管、人力资源及价值等)评价与分配、事业部与继承人选择与基本法修改(不知道这27年修改过几次,修改的内容是什么)等等方面内容,可以说高屋建瓴,包罗万象,长达几千字。

它回答了几个核心问题:华为向何处去,怎么做大做强,如何实现从一开始误打误撞、单打独斗的成功到专业化、不断改进的运营管理转型,形成正向的文化氛围,基本法还明确了价值分配的原则和对员工的期待,是对华为未来的思考、畅想,八易其稿,是全司人讨论两年的智慧结晶,也是所有员工必须认同和贯彻的宗旨。除了对未来做什么不做什么进行畅想、明确对员工的激励办法(当然也保留了灵活性)外,还对公司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做了一些宏观规定。有标准,行动时就不会迷茫,决策就会更加迅速。

在营销方面,华为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与核心目标和重点,对网络、队伍等都提出了指导意见。

在治理决策方面,明确了不搞集体决策、中央集权外加委员会顾问的管理方式,以及矩阵式组织、事业部制度。

打破官本位,打破对人才的依赖,既要民主听取大家的意见,也要唯贤、承认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文化方面,子公司不管在地域上和经营领域上离母公司有多远,其组织的核心能力和价值评价都必须控制在母公司手中,并不断接收没告诉的文化输入,并认同母公司的文化。

欧莱雅子公司从成立第一天开始就自负盈亏,要出去自己找钱。

法规与道德约束两手抓,一边是后发性的管理,一边是事前群众性的约束。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当年的华为,至少起草基本法的这些人,没有想到过华为有朝一日可以超越Alcatel或者Lucent technologies。

除了时代红利外,基本法里也提到和客户利益一体,具体操作中以大设备大项目高返点为主要牵引,这种操作方式可持续性存疑。

另外,虽然大法把技术提到很高的位置,提出华为要掌握核心技术,但西方一卡脖子马上就发展受限,这也是战略上的硬伤。

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战略方向到底是对是错,当时可能是对的,后来难说。

然而,瑕不掩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华为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中小企业发展。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mPd7HpmJNIbGAOmXG-ilw?pwd=82gt 提取码: 82gt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改命

《未来思维》(The Future You: Break through the Fear and Build the Life You Want),(美)Brian David Johnson著,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266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原来从事电子信息业的未来学家,专门以给企业/组织及个人提供未来方面的规划设计咨询为生。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他建议别人为未来做准备的方法是:1、清晰地描述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或者不是什么样的);2、想想哪些人、工具可以帮你实现这样的未来,哪些障碍要规避;3、倒推到现在,设立实现目标的里程碑,目标实现一半时要干嘛,1/4时要干嘛,下周一起要干嘛。。。

其核心理念是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构建自己的未来。绝不能等未来自己找上门,或者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别人。改变对未来的叙事,改变未来。有梦、生活有目标的人更容易幸福。

书里也专门对技术取代人、世界末日等恐惧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人在设想未来时总容易走极端,作者是乐观主义者,倾向于认为未来不会与现在有很大差异,世界末日不会马上到来,为了增加掌控感,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哪怕很小,去影响别人就好,用行动来克服恐惧。珍惜当下每一天。二战后出生的人,其实一直生活在对核战争的恐惧中,生怕有朝一日像广岛和长崎那样灭亡,恐怕比现在怕被普京扔核弹的法国人更甚。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如何规划未来提供了一个方法学,对未来感到迷茫的读者可以参考,但总的来说,这书不厚,干货不是很多。

英文原版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o-ru8HKyKaAMHSxJhlNIw?pwd=w5z4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太平洋战争史第三部:美国是怎么摁住日本的

《诸神的黄昏: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Twilight of the Gods: War in the West Pacific, 1944-1945),(美)Ian W. Toll著,谭星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1026页。

这本书是Toll著的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从莱特湾海战,写到硫磺岛登陆战、冲绳登陆战、菲律宾战役、原子弹的研发和两次投放,以及日本最后投降的详细过程,是三部曲中最长的一本。

原著出版于2020年,所以属于比较新的二战史著作。英文原版也获评甚高。

作者在书中的一些观点:

日本时任天皇裕仁在二战中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常常直接干预战争进程。

山本五十六其实是非常反对进攻美国的,他知道消耗战中日本对美国根本毫无胜算。

美国二战赢在后勤保障上。登陆战时,后勤部队运来物资平均每个士兵一吨的补给。美国在二战中其实战死的不到30万,付出的代价并不高。

日本军队二战中的表现是非常牛逼的,在硫磺岛和冲绳让美军付出了非常血腥的代价,很多战术赢得了美国军队的敬意,日军将领以身作则,输了后将领往往切腹自杀。日本的自杀攻击(神风特攻队)让美国舰队束手无策。直到最后,日本还有很多人有全民“玉碎”的决心。在输给美国人以前,日本人几千年没打败过。日本其实输在资源上,石油供给给美国潜艇和舰队切断后,军工生产基本就完了。

日本天皇和政府决定投降时,日本驻华最高将领冈村宁次非常不服,因为他很难接受向一支从来没打败过他的中国军队投降。

日本在战争后期一直在寻求让苏联做中介人调停,向盟国乞降,苏联一直爱搭不理,最后苏联时任外长莫洛托夫终于接见了日本大使,日本外交官等来的却是苏联对日宣战的通告,而且战争发动是在 会见的一小时后,日本根本没时间准备。那时候广岛已经吃了一颗原子弹,日本必败, 苏联只需要快速推进,抢占东北及日本领土就好了。斯大林真会做生意。当然苏联的趁火打劫也是美国急于接受日本保留天皇的投降条件的原因,防止苏联在 日本占到太多便宜。

中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sZeFB2Bzkp2QxIG3WKCcw?pwd=rbee

英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vzLfTeqN_tmv913PBzwbA?pwd=tv3a

另外附上青梅煮酒写的太平洋战争系列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0vu9dICCR5W2RVFwT4exSA?pwd=k338

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的太平洋战争史第一部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SwVU_AMnNaaDXd8XlYpWA?pwd=7ddu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