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医疗的逆向思考

《逆向创新:价值医疗的实践》(Reverse Innovation in Healthcare: How to make value-based delivery work),(美) Vijay Govindarajan, Ravi Ramamurti著,谭竞、黄奕祥主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229页。
这本书是两名在美国商学院任教的印度裔教授,他们合作搞了很多逆向创新的研究。所谓逆向创新就是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和应用倒推到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美国。这本书侧重于医疗方面。
作者提出一个概念,价值医疗,说穿了就是低成本医疗。他们认为美国的医疗系统成本过高,资源浪费,同时又有很多穷人看不起病。而印度这样的国家,一开始就不得不非常关注成本,催生了不少医疗实践,在作者眼里,美国完全可以从中学到、借鉴。作者举了印度几家医院和美国几个医院的例子(其中一个甚至把分院开到开曼群岛,美国的家门口,从美国抢病人),用事实说明,降低成本同时保证质量是可能的,美国的医疗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全覆盖,而且还可以让现有覆盖人群成本降低。
这些医疗机构是如何优化成本同时保证质量,还能实现盈利以保证可持续的?首先要有伟大的使命;其次,建立从中心辐射周边的网络结构(医联体医共体);再次,利用无线网络、蓝牙、手机等通讯科技手段;然后,重新设计流程,改变传统做事方式与服务提供者;最后,当然是高度关注成本的文化,把自己当成破产的小企业,处处要省钱,而不是财大气粗的大机构。
看病贵是全球通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就连美国、英国、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不可持续,几近破产。不仅印度,其实中国很多方案也完全可以输出。世界同样需要中国。价值医疗是有前景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拯救。
这本书是盖茨基金会中国副主任徐福洁所赠,本书主审李文凯还亲自签字留念,在此深表感谢。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最新的丘吉尔传

《丘吉尔传:与命运同行》(Churchill: Walking with Destiny),(英)Andrew Roberts著,李晓霞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1081页。

这本书是2018年原著最新出版的丘吉尔为数众多的传记,作者是丘吉尔的同胞英国人,书中给出了很多丘吉尔秘书、同事、政敌们的日记、回忆录细节,还有很多最新披露的政府资料,并配有很多历史照片,详尽回顾了丘吉尔的家人、童年、成长、从政、掌权、打仗、外交、功过,因此可以说较为全面。这书分上下两册共34章,非常厚,我花了7、8天才看完。

丘吉尔这个人很有意思,出生在贵族之家,含着金汤勺生下来就要干大事,作为贵族志在领导大众。他早早就立志要力挽狂澜,在战火中拯救大英帝国,一战给了他很好的锻炼,二战终于以不屈服的姿态傲立西欧,最终与美国、苏联一起改变了世界。他父亲及祖上都不长命,因此他很早就有自己不会长命的意识,争分夺秒地想干大事。结果,他活了91岁,比同时代的伟人可能都走的晚。他一生做了很多事,著述颇多。从小就有明确志向的人是幸运的。我们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最美好的自己的境况是什么样的,所以也无法成就自己。

语言是丘吉尔谋生的工具和战斗的武器。他一生演讲无数,每次演讲都做了充分的事先准备,“把英语这门语言发挥到了极致”,靠着演讲征服了英国民众,也成就了他的仕途。他同时还是著述最多的西方领袖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之前介绍过)都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大战回忆名著,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著述,包括他的先祖史,英语民族史等等,达到很高的文学境界,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书当年就很畅销,版权费很高,供养了他奢华的生活。他写作都是口述。他也靠演讲赚了很多钱。而且,他也早早就意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要传世的,是要留给后人批判的,所以保留了大量的资料。

说到钱,贵族出身的丘吉尔和他父亲从来没有节制过,大手大脚,过着极为奢华的生活,曾经几度入不敷出,但最终他的文笔和演讲还是让他得以过关。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真正的富人,没有被钱束缚过,没有担心过自己的财务状况。他一直生活的象个皇帝一般,住的地方大,各种设施,而且仆人佣人秘书各种服务人员一大堆。

他亲犹太人,反共,对印度人中国人有种族歧视。不支持跟妇女选举权(但对他老婆很好,写了很多信给她)。白人/男人至上者。

他喜欢冒险,喜欢打仗。把鼓舞人心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到到一线去,跟士兵逗闷子,让被轰炸的市民们看到首相跟他们在一起,经常流泪(眼泪是他的武器)。

1940年是最难的时候,各种败仗,但他挺住了,没有向德国求和。至暗时刻要挺下来,总会苦尽甘来。

看这书也会让大家明白,西方为什么那么挺乌克兰了。独裁者的胃口是贪得无厌的。

书中一些摘录:

如果想要指导别人、说服别人、鼓舞别人,他就需要指导如何让大家获得乐趣。

我如果没有犯过错误,就什么都学不会。

犹太人毫无疑问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强大、最引人注目的民族。

除了被花掉,钱还有什么用呢?

永远不要把领导力和受欢迎程度混为一谈。

一切联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语言是唯一永恒的东西。

一旦被剥夺了职位,他就成了众矢之的,任何一个暴怒的群体或者嫉妒的贵族阶层都可以对他大加鞭挞。他所做的一切都会被轻视,他的胜利被蔑视一笔勾销。

如果他只是在演戏,那么可以说他一生都在演戏。

他总是一头扎进竞技场,索要他认为自己应得的东西,他并不感到内疚或尴尬。

他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认为,成功本身就是一种正义。

士气是战争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对于失败的回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胜利。

我一向是靠我的笔和我的嘴谋生的。

武力,或者无力加贿赂,是唯一值得尊重的事情。

不讲道理的人想让世界适应自己。因此,一切的进步都依赖于不讲道理的人。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LfvHlF1J_bFRE5kf__FwA?pwd=nbgh 提取码: nbgh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Lonely Planet

《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网络下的未来》(The Lonely Century: Coming Together in a World that’s Pulling Apart),(英)Noreena Hertz著,黄菊、邵小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出版,276页。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中文翻译也不错,在国外获得了很多好评,作者做了很多材料搜索和深度思考,对当下社会人人更孤独、更原子化的现象、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剖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作者是个犹太神童大美女(我也是看完这书赞叹不已上网一搜这作者才知道),而且2001年就被英国卫报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年轻思想领袖之一。祖父是英国的首席拉比,20岁时知名时装设计师、女权活动家妈妈去世。她3岁就开始上学。18岁大学哲学系毕业。

书中作者认为,人类在逐步走向孤独、个体化、原子化,而这对每个人都不好,首先对个人的健康就有非常坏的影响,而且使人更有攻击性,更容易将自己的不幸归因于他人,导致社会更加分裂,更容易支持特朗普之流的民粹主义者,让这些losers到这些蛊惑人心的政客那里寻求社群感、融入感;而这是资本主义鼓励自私、快节奏的城市化、零接触新科技的出现、无处不在比毒品更甚的社交媒体、开放式办公让人更加有隔离感、如影随形的老板监控手段、各种数码伴侣与机器人等因素造成的。作者也分析了利用孤独做为经济手段的一些行业,还讲了很多亲身体验的案例。最后作者给出了个人和政府能做的一些改善方案。

英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x6Fv28Nrq4sIFKJ75PbJA?pwd=ucqp 提取码: ucqp

作者也写过其他几本畅销书,如讲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IOU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viIlbXIcLPeygD21mNwsw?pwd=ndfs 提取码: ndfs

如何辨别信息真假做出正确决断的Eyes Wide Open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czjpAa2bJFhkCoZHCysYA?pwd=r8ai 提取码: r8ai

讲无节制的资本主义、贪婪和大金融机构是如何碾压草民的 The Silent Takeover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bkt62iKDGdGxdFUWrj2Bw?pwd=itxt

你孤独吗?你的父母孤独吗?

看这书时,听到一首老歌,Jacques BrelCes gens-la,很难说清楚什么感受。俗世里,孤独一点,也没什么不好吧?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3028年的世界

《未来十大趋势:商业、文化、消费》(The New Megatrends: seeing clearly in the age of disruption),(美)Marian Salzman著,杨晨光译,中信出版社2024年出版,289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专门搞未来预测的消费趋势研究人士。她每年都会发布对下一年大趋势的预测。

本书是作者对2000年千年虫以来的社会变迁的思考,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考虑到2038年我们这个星球会怎么样。之所以选2038年是因为届时UNIX电脑系统的时间不够用了,跟千年虫相呼应。全书其实很多对当下环境的评判,如女权主义、社交媒体的冲击、贫富差距、美国的分裂与中国的崛起、边界的消失、大与小的变迁等等。

展望未来,作者的一些未来预测是:

1、气候变迁会更加剧烈,极端天气会越来越多。

2、社会不平等会加剧,富的更富,强的更强。

3、大国冲突不可避免,但时局需要他们合作。

4、个人空间将成为奢侈品。财富可以买到自由。

5、水资源将成为稀缺品。

6、一切更以自我为中心。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文版少了一章(原著第6章),关于中国的。

你2038年还会活着吗?你的未来会如何?

英文版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UxxWbBx_BMNn2KutzjbVA?pwd=y7wq 提取码: y7wq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欧美顶级商学院为CEO们提供什么样的心理咨询

《王的耳语者:关于领导力、生活和改变的沉思录》(The CEO Whisperer: Meditations on Leadership, Life and Change),(荷)Manfred F. R. Kets de Vries著,金延芬译,东方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341页。

这本书作者是INSEAD商学院的一门专门研究和从事高管心理辅导的教授,他把多年给高管辅导的方法和一些主要内容汇集成了这本书。他曾经在哈佛学精神分析,后来创立了高管精神分析这门课,还组织CEO研讨会等等活动,全球授课。他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家公司的CEO,后来离婚,所以他对公司高管的生活,有第一手的感受。

他的授课和咨询对象往往都是事业极为成功的人,企业主、CEO等,应该都是物质生活没有任何顾虑的一群人,但看他的书中,这些人也有很多烦恼,也孤独,也迷茫,也需要帮助。作者年纪不小了(今年81岁),很多事情也看得比较透了,书里很多观点比较有斯多葛派色彩,书名和内容也影射了古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的那本《沉思录》,还为弗洛伊德的贡献做了辩护。

总的来说,作者除了介绍自己的方法学外,还涉及了CEO们的生命/工作的意义与自我实现、自大自恋、贪婪、孤独、偏执、重写自己的故事、动力、改变、移情、对过往的遗憾和失望、没有安全感/不自信的人的人很难做好领导招到一流人才、企业文化与邪教洗脑、CEO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工作场所文化、反抗一切但提不出诉求的民粹主义的危险、怕死与时下风行的健康产业和社交媒体的害处、活的久也未必好等等观点,几乎每一个论点都分一到两章,以名人名言开头,穿插了很多案例、分析与作者的应对方案。

全书引经据典,作者的写作水平也较高,翻译的也很棒。不管我们是不是CEO或高管,反思一下我们的职场文化和社会总是好的。以下是一些金句摘录:

当飞机忽然出现故障时,我们得首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才能帮助他人。同样地,我们必须先爱自己,然后才能爱他人。

替换一个人比更换一个人容易得多。

与其担心你无法控制的东西,不如把你的精力转移到你能控制的东西上。此外,不要被恐惧驱使,要被希望驱使。

你为什么不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你最好的模样呢?想象一下你想要拥有的生活。如果那是你真正渴望的,那就放下任何你不相信的部分。

少靠习惯生活,多以目标来牵引生活。

成功的蜜糖很容易变得有毒。

你就是你反复所做的事情(的结果)。

征服自己的人,才是最强大的斗士。

那些聚焦于自我实现的人,很少依赖他人的意见。

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你曾经做过的,那么你将得到的,只不过是你已经拥有的一切。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你不喜欢的,其实是他身上“属于”你的那部分,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打扰不到我们。

孤独的解药是社区。

你想要的越少,你的快乐就越多。

永远不要屈服。永远不要。永不,永不,永不。任何事情,无论大小,永不屈服,坚守荣誉和美好。(丘吉尔)

一流的人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佣三流的人。

缺乏内在安全感的人,更有可能做出不符合组织最佳利益的自私自利的决定。

改变固执的人的唯一方式是让他们相信,改变的想法来自他们自己。

固执的人最终会意识到,尽管世界上到处都是“唯我正确”的人,但一个人的力量和通往伟大之路的秘密在于一个人有能力承认自己做出过错误的决定。

领导者唯一真正重要的事是创造和管理文化。如果你不管理文化,它就会管理你。你甚至可能察觉不到这种情况发生的程度。(埃德加 沙因)

当被问及人性中最令人吃惊的是什么时,有人回答说:“是人。为了赚钱,他牺牲了健康。为了恢复健康,他又不得不耗费金钱。他对未来如此焦虑,以至于他无法好好享受现在。结果是,他既未活在当下,也可能无法好好活在未来。他活得好像永远都不会离去。某天他离去了,又好像从来就没有好好活过。”

青年是涉世未深的鲁莽,成年是拼死拼活的挣扎,老年是无所不在的遗憾。(迪斯雷利)

一个国家的伟大,取决于它如何对待它最弱小的成员。(甘地)

英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ESMLbZD1NOOXo9Uxt736bg?pwd=pn4x 提取码: pn4x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