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成名作

《疯癫与文明》(Histoire de la Folie a l’Age classique),(法)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已,三联书店2019年7月第5版,273页。

这本书是福柯的博士论文,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书里考察了在精神分析出现之前尤其是18世纪西欧社会对疯子们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先是与罪犯们一起关起来,最后是更人道地建了疯人院/精神病院。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是怎样界定什么是正常什么不正常,疯癫的表现与人们对成因的解释,如何对待异类,如何惩罚、囚禁、改造、治疗他们,最后还简单探讨了艺术与疯狂的关系(还特别提到了之前刚刚介绍过的梵高)。

福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入木三分,思考极度深刻,他的理论水平非常高,生花妙笔也特别能写。福柯书中大量引用文艺作品,但这些作品靠戏剧性和夸张为生,是否可以有力支持作者的论点?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8LVwYsMJw2tdJtgR2SyR4w?pwd=79jf 提取码: 79jf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最畅销的梵高传记

《渴望生活:梵高传》(Lust for Life),(美)Irving Stone著,常涛译,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608页。

这本书是小说体的著名画家梵高的传记,原著出版于1934年(90年前)。近百年来,这书的不同版本卖出了几千万本,可说是梵高诸多传记中最畅销的。

全书以梵高生活过的8个地点为线索讲述了梵高的家族、恋爱、艺术进步、疾病、癫痫及最后的死亡。

梵高家族是经营艺术画作的大商家,对他的画作启迪和推广应该也有助力。别的不说,梵高学画近10年,几乎一张画都没卖出过,全靠经营画廊的弟弟供养。

法国对梵高影响很大,他在巴黎开了眼,遇到了高更、劳特累克、塞尚等印象派名家,也遇到了卢梭、左拉等人,书里有传神的介绍。

中文版有多个,除了这个版本外,余光中、刘明毅都有译本,另外貌似丰子恺也出过一个版本。

个人认为,综合本书内容,《渴望生活》这个书名翻译的不好,梵高的一生,应该是对生命的不倦追求,他年纪轻轻,当然对性方面有需要(网上有人说他得了梅毒才发的疯,鉴于他曾经两度交往妓女,不无这种可能),他的作品,也充满了动态的生命力。网上有人把歌手Lana Del Rey的同名歌译成《欲望人生》,可能更贴切一些。

另外,这个版本一开始有个人写了介绍,把书的内容几乎全概括介绍了,非常低级幼稚。剧透是不道德的。不知道编辑怎么想的。下面这个2014年的版本没有剧透,编辑较好,可以放心看。

中文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PHY8DbV4OnBmY0HZ7TEhw?pwd=qpgn 提取码: qpgn

英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WD3yQDOklOEIigXoPZLhQ?pwd=mh22 提取码: mh22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思考

《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陶然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22年出版,408页。

这是一本研究中国城乡土地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的专业研究,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人员。

书中有很多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讨,也就如何在新形式下利用土地政策为经济发展服务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有些可谓大胆。

作者总体的思想是不能光卖地,不可持续,各种政策主张放权,让市场、地方更自由发挥。

作者的功底深厚,数据资料翔实,除了我国历史政策和数据的列举外,还水平对比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操作,但这书专业性较强,非本专业的人可以不看。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usW-Jc4E7MpOqgrq7YJBQ?pwd=ny54 提取码: ny54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这本书告诉你什么叫有钱能使鬼推磨

《古根海姆传》(The Business of Tomorrow),(美)Dirk Smillie著,汪幼枫、吴鑫磊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304页。

这是美国富豪古根海姆家族第三代传人哈里 古根海姆的传记,作者是古根海姆家族企业的一名员工,之前从事新闻行业。

大众对古根海姆这个名字的了解可能大部分都来自纽约的那个博物馆,10几年前我在纽约时错过了,当时只去了MET和MOMA。

这个家族是犹太人,19世纪中从瑞士移民到美国,从最底层的生意做起,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矿产企业,从此全家走上了巨富之路。

本书的主人公哈里是第三代传人,在剑桥受过一流教育,之后去智利建矿,赞助美国航空航天科研发展,掌舵后又主持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造,收购和发展壮大了《新闻日报》,在赛马场上也屡创佳绩。

看这书可以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尤其是在美国,是什么意思。哈里办个party,能请到的人有:美国总统肯尼迪(及他弟弟罗伯特)、艾森豪威尔、柯立芝、约翰逊,他的一个继承人候选人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丈夫,第一个飞跃大西洋的飞行员林白,二战美国王牌飞行员杜立德,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和Joan Miro,各国政要等等。

盖古根海姆博物馆时,因为博物馆设计太出格,很多方面需要整改,搞了几年没获批开建。哈里找到了纽约市主管建筑规划方面的大佬Robert Moses,建筑许可证马上搞定。

他曾经任美国驻古巴大使,还曾被多位总统咨询或委任负责南美关系的助理国务卿或重要官方特使。

古根海姆家族现在最大的生意是金融,管理几千亿美元的资产。

因为作者本人的利益原因,本书不排除对家族及主人公有美化的可能。

新书,没找到电子版。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人工智能女神的自传

《我看见的世界》,(美)李飞飞著,赵灿译,中信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436页。

这本书是人工智能女神李飞飞的自传,书里也穿插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

她是美国工程院等三院院士,曾经是谷歌人工智能方面的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与黄仁勋、吴恩达、OpenAI创始人等平起平坐。

书名有点影射她自己的经历,她1976年出生和成长于成都,92年举家移民到美国,在美国一开始非常不容易,全家打最底层的工,家里开干洗店,干各种零碎活儿,后来李飞飞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全家,从此走上了物理学和人工智能的道路。因为李飞飞非常聪明,后来在加州理工和斯坦福、谷歌公司任职,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所以这本书是她穿行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学术与生活、现实与人工智能未来的感言、感受。

她在书里也提到,刚移民到美国时全家生活都非常艰难,得到了当时中学数学老师的大力帮助,她后来终生都很感激,并跟这家人保持了联系,她现在的价值观已经完全美化了。她嫁给了个意大利人。​能让全世界的能人为自己所用,这是美国强大的地方。

她在学业、学术有成就时,曾经受到很多企业的吸引,从财务角度考虑,她不是没有动心,但她父母坚决支持她走了学术道路。

她对人工智能最大的贡献是机器的视觉学习,建立了ImageNet,用众包的形式从谷歌上下载了2000多万张照片,并进行了分类,为卷积神经算法的演进提供了很好的用武之地。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她也积极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她在谷歌的时间只有两年,后来还是回到了学术界来,书里并没有说到什么原因。她对当下人工智能依靠大数据大算力大企业的玩法提出了质疑和反思,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垄断与特权,提倡人工智能必须以人为本,讲人性、尊重伦理、公平、隐私,不能取代人类,而是变成人类更强的工具。

她书里有很多对人工智能的最前沿的哲学思考,对该学科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讲解的深入浅出。网上也有她在TED演讲的视频。

她从小阅读量就很大,包括文学作品,文笔不错,很多随笔,本书的写作水平很高。英文版才出版没多久,中文版还没有正式出版,翻译的很不错,请大家拭目以待。

英文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hYHePkvJU8vXAuAPb01Yw?pwd=nkb9 提取码: nkb9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