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自我提升

《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Better: A Surgeon’s Notes on Performance),(美)Atul Gawande著,李璐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222页。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知名外科医生Gawande,他曾在克林顿政府和奥巴马政府任医改顾问。正如书中所说,他是个爱思考爱写作的医生,写过关于医疗的系列知名书籍,除了这本外,还有《清单革命》、《最好的告别》、《医生的修炼》。

全书的主旨是医生该如何逐步提升自己:从勤洗手这种小事做起、帮助贫穷地区注射疫苗防患于未然、到战场一线冲锋陷阵并思考如何降低死亡率;如何尊重病人防止性骚扰、如何防止医疗公司改善医患关系、医生的收入该放到什么层面、医生该不该帮助注射死刑执法;产科医生和一些罕见病医生是如何不断创新逐步提升他们的水平的;贫困印度的案例告诉我们,医生不需要高科技纯凭技术与想象力照样可以创造奇迹。

Gawande的写作水平和本书的翻译水平都非常高,全书充满了很多小故事,一点不枯燥,把作者的想法一一潜移默化的说出来,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也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不管你是不是从事医疗行业的。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6lyDqBwZMHG00eBiqvDZw

提取码:tmB7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怎么学可以记得久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Make it stick: The Science of Successful Learnings),(美)Peter C Brown/Henry L Roediger III/Mark A. McDaniel著,邓峰译,中信出版社2018年出版,320页。

这本书研究的是人如何可以学的更好,记得更长久。这门学问叫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元认知”,就是人类可以学会什么,然后怎么学。

基本上,作者们在书中给出的建议是:

1、学过之后要回忆;可以通过小测验等形式强迫回忆,而不是过去了就过去了。

2、交叉学习,不要一味猛学一门,easy come easy go,来的容易去的快,相反,如果学习的很痛苦,回忆的也很吃力,记忆会更持久一些。

3、同样的道理,学习时增加难度没有坏处。容易读的书,也比较容易啥都记不住。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人是可以变聪明的,要有成长型思维,而不是认为智商是纯天生的。

4、书读不好的,未必生活中就不成功,相反,作者举了一些阅读障碍症患者的名人例子,说明他们考虑问题,可能视野更广,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5、记忆力有很多小窍门,如空间记忆、形象记忆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练习来增强。

6、学习前先想想如果自己面临这个课题会如何处理

7、事后多反思,多想想前后,能学到啥

8、用自己的话复述/记录学到的内容,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

9、根据自己的目的寻找需要掌握的知识

10、对自己的经历不断总结,总结出不同模式和理论,应用到将来的生活中

一点摘录:

了解一个潜在客户的有效方式是什么?有些人就能回忆起刚见面时颇有成效的练习:询问家庭情况、职业、娱乐活动与兴趣(FORE)。

认知天性.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ut6tllmPP71F25RrnO1Rg

提取码:VU3Q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日本的教训和经验

《以日为鉴:衰退时代生存指南》,分析师Boden著,开明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281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专注于研究日本社会演变的投资分析师,全书的主旨是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给我们今天的中国和读者带来什么借鉴。

看看本书才知道,原来日本也经历过经济下行时期用大基建、农村振兴计划来刺激经济,但最后都惨淡收场;原来他们也经历过泡沫经济、房地产崩盘、大批人失业、下岗、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金融人士、房地产从业人员、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都曾火过,也被大环境逼的难以生存;原来日本也施行过计划生育,经济下行后,普通人面临收入下降、失业等威胁,不愿意生孩子,人口出生率下降(这么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也堪忧)。

其中着墨较多的是医疗,日本20多年前也实施过矫枉过正的医保控费、DRG和集采,其导致的医疗质量下降最终由广大患者来买了单,发生过很多医患纠纷;但日本从一味追求低价、企业被迫低价低质竞争并纷纷破产,日本医药业丧失世界第二的地位,后来终于警醒,采用巧妙的激励机制、价格手段、重建药剂师体系、强推三级诊疗制度,重回创新正道,现在日本医药产业重新站上全球高端,日本政府也不必再为医疗付出那么大的财政代价,日本人均寿命也重回世界第一,日本医疗系统的效率重新站上世界之巅。

最后的部分,作者也用日本企业出海转型的案例,对比时代形势,说明出海也是中国企业和广大国内卷着的人才的唯一生路。树挪死人挪活,西方不亮东方亮,人不能让尿憋死,随势而动,天无绝人之路。

这个世界,只有变才是不变的,什么都有周期,还是多留条后路,多想想将来,增加新技能,拥抱和适应新的变化,才能活得久,活得好。

全书条理清楚,很多章节以问题结尾,引出下一段,而且引用了很多当时知名的电视剧、书籍、文章,勾起时代的回忆,同时对比时下国内的形势,也可以引发对我们自身的思考,总的来说,还是开卷有益,值得一读。多希望决策制订者们也看看这书啊!

一些摘录:

“经济处于停止增长时期,学历型社会将开始瓦解,学历将出现快速贬值。”

“只要市场仍以价格为导向,必然引发价格战,而价格战必然会导致药品质量下滑,这是经济学的基础原理,绝非采用监管手段可以解决。”

“对于中国来说,制造业出海的黄金10年,我认为就是2024年到2034年。”

以日为鉴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jiHRLz5UsXlH-DY58yg8g?pwd=1f9j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韦伯的两篇影响深远的演讲

《学术与政治》,(德)Max Weber著,冯克利译,三联书店2005年出版,204页。

这本书是韦伯两篇针对年轻学生演讲的演讲稿,分别是《学术作为人生志向》和《政治作为人生志向》,其中后者较长,对政治(国家、政党等)的各方面本质做了不少详尽的分析,堪称深思熟虑的经典、字字珠玑;另外前后加了不少述评和分析,其中尤为精彩的是后面的雷蒙 阿隆的评价。

在第一篇讲学术的演讲里,作者认为,做学问得不到解脱,求不到真理,不可能真正幸福,唯一可以提供的,就是脑子清楚,如果想做学问,那就只求做学问吧。韦伯提到了他非常有名的一个论点,就是当时祛魅时代的来临,人对万物的神秘感和敬畏感逐步被祛除,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理性。

韦伯这些演讲发表于1917年到1919年,充满讽刺的是,他一方面说传统的魅力已经被祛除,另一方面又说政治领袖,最好是充满个人魅力型的,不知道他的这种想法和影响力,对希特勒的上台有无助力?当然,他也说到了,“不管什么人,也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只要他同意使用暴力手段(这是政治家必须做的事情),他就必须接受由此产生的特定后果。”

学术与政治epub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B2vEtIdJ8lrDKvF5OnL1g

提取码:NL4z

国庆中秋长假是家人团聚、与自己的本根和原生价值重新链接的机会,祝各位书友节日快乐!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美国疫苗发展史

《疫苗的故事》(Vaccinated: One man’s quest to defeat the world’s deadliest diseases),(美)Paul A Offit著,仇晓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出版,288页。

这本书介绍的是美国一些疫苗的发明过程,以默沙东公司的一名科学家莫里斯 希勒曼的人生及事业经历为切入点,讲到了各种病毒(乙肝、流感、黄热病、狂犬病、天花、艾滋病、轮状病毒、水痘、腮腺炎、麻疹、风疹、白喉、百日咳等)和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脊髓灰质炎等)的生物学知识,以及对应的各种疫苗研发制备的各种尝试和科学方法,也涉及到了疫苗和病毒、细菌发展史上的名人。有很多知识点。

美国早期用过弱智儿童做疫苗试验,这在今天是绝无可能的。

莫里斯 希勒曼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搞疫苗,总共研发出了十几款,他的疫苗泽被苍生,让亿万人受益,改善了大众健康。他得过美国很多大奖,却因为是企业人员而从未能得过诺贝尔奖。

疫苗的故事.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4WNsSPy3C6OWSrME77XeEQ?pwd=gvnv 提取码: gvnv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