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的故事

《最大的小发明:螺丝与螺丝刀》(One good turn: A natural history of screwdriver and the screw),(美)Witold Rybczynski著,敦一夫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142页。
本书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受《纽约时报》所托写的一篇千年最佳工具简史的文章,作者本人极爱动手,对工具有独特的好奇心,曾亲手造过房屋,因此虽篇幅不长(我只花了两小时不到就看完了),但作者考证翔实,而且趣味性很强,插图也很多,对于想了解螺丝这个了不起的小发明的读者是很好的读物。
螺丝的用处很大,但它为人类所用,据作者推测,应该起源于对螺纹原理有深刻认识、精通数学的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书里当然也提到了达芬奇对螺丝与机床的贡献。加拿大人Peter L Robertson发明的四角内凹头螺丝钉因为比现在同行的十字花头螺丝更好用而受到作者的大力赞扬,可惜其在Ontario省Milton小镇的公司商业上的失败导致其发明未流行于世。英国天才Henry Maudslay及他的学生们也在把螺丝的精密与标准化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螺丝的用途,已不仅仅局限于木工和机械上紧固物体,它对精密测量、机床改进等都有巨大的贡献。
提供PDF版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Xj8HXd密码:5721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盗火还是丢魂?

《盗火》(Stealing Fire),(美)Steven Kotler、Jamie Wheal著,张惠玉、徐开、陈英祁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出版,341页。

这本书的中文版验证了一句俗语:中国人一个是条龙,一群是群虫。三人合作的翻译水平之差近年罕见。而中信出版社的大力炒作,也正演绎着虚假广告的可怕。最新的东西价值一般都堪忧。

其内容是我80%都反对的;靠药物、性、科技操纵感官来寻求脱离现实,正是我生活哲学的对立面。我自己从来没试过药物致幻,不过看过一些报道说在欧美一些大学里不少学生为了集中注意力开始吃药,不少人听音乐也喜欢抽大麻,也见过一些欧美高管惊人的精力(可以开一天的会说一天的话最后还是神采奕奕、毫无倦意)。虽然全书最后一章也提醒读者不要走火入魔,但我觉得看沉迷于酒精、迷幻药和性肯定容易掉进感官的陷阱。性高潮带来的兴奋只是短暂的几秒。药物迟早会让我们付出代价。虽然我很喜欢吃比萨饼,虽然这次来意大利一次比萨都没吃上,虽然机场有个比萨店而且是炉子里现烤的比萨,但为了不影响倒时差,我还是没吃。自律是幸福的第一步。

只有努力工作,沉浸在忘我的状态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最幸福。虽然书中不推崇冥想,因为它需要常年练习,但这是一种最绿色最健康的状态转换方式。

总而言之,这本书绝不值得花钱去买,更不值得在它上花太多时间,顶多匆匆翻过即可。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时势造英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俄)普列汉诺夫著,王萌庭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152页。

本书作者普列汉诺夫是俄罗斯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列宁的导师,精通欧洲各语言(尤其擅长法语)及各派哲学思想,著述颇丰,全集共24卷,生于1856年,卒于1918年。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想回答一个问题,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作者的观点是,社会关系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各种矛盾的总和会涌现出一些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是时代发展的代言人,以自己的才干推动了历史进步,给人类历史留下了自己的个人色调,但即使没有这个英雄,也会有其他人取而代之,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该来的还是会来,因此简言之,时势造英雄。

书中也论述了历史发展中的自由与必然性的关系。在他的马克思主义角度看来,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必然性基础上的。在所谓的自由身后,肯定可以抽象总结出一定的必然来。

这本书是《原则》里Ray Dalio推荐的书。从本书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1. 人是改变不了大环境的,要从大的、各方面的利益的角度出发认清方向,顺势而为。利益是一切社会创造的源泉和动力。除非是玩投资、对冲的,逆势才能赚大钱,不过一般人对抗大趋势毫无胜算。
2. 想出人头地就只能把自己变得在本行业出类拔萃,变得对其他人有用,从你身上受益的人越多越好。
3. 想成功也离不开群众基础,没有跟随者,也就不是领导。只要对他们有好处,你就有当他们领导的可能。
4. 要创造人才能出人头地的大环境。
5. 没有激情,什么伟大事业都不能成功。

书里提到,西班牙文宜用同上帝交谈,法语宜用同朋友交谈,德语宜用同敌人交谈,意大利语宜用同女人交谈。

本书思路清晰,书里引经据典,普列汉诺夫的阅读量实在惊人,翻译的也不错,篇幅不长(附录比正文长),值得一读。我是在上海飞罗马的飞机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看完并写出这篇读后感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生命之书—《基因传》

《基因传》(The Gene: an ultimate history), (美)悉达多 慕克吉著,马向涛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出版,593页。

本书作者此前只写过一本书,不过那本书出版第二年就获了普利策奖。那书就是之前介绍过的《众症之王:癌症传》。悉达多 慕克吉是一名印度裔美国学霸医生,曾在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哈佛大学求学,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助教。这本书英文原著出版于2016年,出版后即好评不断,被比尔 盖茨推荐,也进入几个美国报纸杂志的2016年度书单中。

与《癌症传》相同,该书也是一本医学科普读物,资料翔实,叙事生动,穿插个人故事背景,说理深入浅出。全书分6个部分,介绍了遗传学的发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发表、孟德尔的实验、优生学的诞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重组技术的几次发展、挫折及被叫停、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扩增技术的发展、Gentech公司的起源、基因检测、基因疗法、基因与性别、同性恋、基因与癌症、基因与病毒、基因与干细胞、基因改造与编辑等等时至2016年的生物学最新进展。值得一提的是,这门科学仍处在飞速发展中,有些2016年末、17年出现的新发展如Car-T和PD1没有收入书中。

书中当然提到了漫画电影X战警和Gattaca(千钧一发),这两部片子都和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尤其喜欢Gattaca这部名字全是ATGC这四个DNA碱基组成的电影。

我有几个朋友在基因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行业从业,一个朋友曾经在Myriad公司参与了书中提到的BRCA1基因的发现,我自己也曾经短暂涉足癌症基因检测,知道一些Sanger测序仪和NGS第二代基因测序,现在的公司还有快速PCR检测技术,但究竟什么是基因?他们我们身上每个人都有的23对染色体,21000个基因,32亿碱基对。它们记录着我们的终极遗传密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虽然人类掌握了一些单基因疾病知识和简单的基因组编辑手段(Crispr/Cas9),但对基因组、多基因疾病知之甚少。和《癌症传》一样,本书也满是浓浓的印度哲学味儿。的确,基因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改造基因,无性生殖,我们还是人吗?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知识性很强的科普读物,对了解生物技术最新进展、人类的医学研究最前沿有帮助,如果你想在2018年多学点东西,这本书值得花时间看。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Tough Love Is Love

《原则》(Principles),(美)Ray Dalio著,刘波、綦相译,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1月版,550页。

作者Ray Dalio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Bridgewater桥水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现在管理着1600亿美元的资产,是多年以来回报率最高的对冲基金之一。Ray的个人财富约180亿美元,是意大利后裔,的确与意大利民族的马基雅维利特性有些相似。这本书里经常提到要把某某员工解雇。他今年68岁。这本人生和工作经验总结是写给自己的后代看的书,是给公司的继承人看的书,是给公司CEO看的书。全书分为三部分:人生经历,生活原则,工作原则。

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大千社会形势千变万化,各种现象让人应接不暇,如何应对和行动?判断的准绳确定了,就有了方向或参照物。“活下去”或“自我保存”就是一个准则。

Ray作为一个创始人,他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出色的业绩,要求组织重于个人、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分权(集体决策比个人拍脑袋强)。要求极度透明、求真(Truth,truth,only truth!),不信任任何人,所有人都必须得到制衡。
原则也是有例外的,当某条小原则(如极度透明)与公司的终极原则(利益最大化)相悖时,毋庸置疑该如何抉择。

超觉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Ray在书中极度推崇这种冥想方法,称自己练习这种冥想50年,从中获益很多。之前我在多伦多时,也听Easy Financials公司的创始人说他的一切成功都是靠这种冥想得来的。上世纪70年代,这种冥想因为Beatles乐队练习而声名大噪。
这种冥想方法与内观略有不同。早晚各20分钟,闭目,默念某个词语或句子(或者说,咒语)。咒语是不外传的。有说法这咒语或颂词是古印度宗教里的一些词语,发音比实际意义重要(这从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明为什么Beatles乐队会修炼)。学习这种方法要交960美元的费用,这种冥想方法的印度创始人因此成了巨富。

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生和管理智慧,我简单总结如下:
独立思考,面对现实
头脑必须极度开放。不要在学会用别人的视角看问题之前就对此人做判断
有智慧意味着具备同时看到两面并做出适当评估的能力。“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所有的东西都是放在眼前看更大
回顾:从过去的经验教训中学习。学习,不断进化,变得更好。
不要被失败打倒:丘吉尔: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但依然热情不改。
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须挑战自己的极限。
相信万事总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焦虑是好事。焦虑让我们生存下来。生于忧患。痛苦+反思=进步。
长期来看,现金是各种资产中最差的,因为通货膨胀和税收会让它飞速贬值。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坎贝尔 《千面英雄》

对不应妥协的事绝不让步。
公司是自上而下建设的,文化先从金字塔顶端做起。
把企业设计成一个机器,没有人比机器更重要。考虑问题时,要分清这是个例,还是机器、系统层面的问题。将组织设计成一台永动机。带领团队的领导者像是乐队指挥一样,不必也不应该代替某位乐手的位置,但能带领大家奏出优美的曲子。最好的经理人,是让公司在没有自己的情形下仍然可以运转的很好。
定期开会,把组织造的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准。
如同雇佣军一样,外部的顾问是靠不住的。
找到出色的人很难。公司人员流动性太高,提高了培训成本。(桥水公司貌似新员工一年内的淘汰率是40%)。
做决策时不必过于追求细节。抓大放小,从高层次看问题就可以了。不必太战术性,而要战略性。
判断别人可信与否,一是看ta过去有没有成功经验,一是看ta的说法有没有逻辑。
管理者要像西餐大厨一样,不时尝尝汤的味道。
管人:严厉的爱最宝贵,也最难给。 所谓Tough love is love。不要追求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如何。管理者的天职是把业绩做好,团队拿高工资、奖金,只求一团和气,业绩一落千丈,最后公司倒闭,一时的好受造成了永久的痛苦。重要的是达成目标,不必顾及他人感受。

Ray在书中介绍了一些管理工具,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
每日更新:要求每个向他直接汇报的经理每天写一封电子邮件向他汇报每日进展和想法。
问题日志:强迫每个员工主动把犯下的错即时写下来,避免重犯,也让别人吸取教训。

作者在书中说,我们不要夸大新东西的好处。的确,这些大道理我们都懂,从我们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中总结我们自己的原则同样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就看你怎么做了。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