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列为文化战犯的北大校长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王汎森著,王晓冰译,三联书店2017年出版,385页。

这本书是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一名学者写的有关这个研究所创始人的一部英文书译作。

傅斯年是山东老乡(聊城人),曾任北大代理校长,台北大学校长。当年与胡适走的比较近。在五四运动中办杂志、领导学生运动,之后留学欧洲7年(没有拿到学位,胡适说他在虚度青春),在广州中山大学时曾经差点亡命于张太雷的起义,在北大创立了史语所,为中国考古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掘了龙山文化和安阳王坟(“将中国信史往前推进了1000年”),抗战中提议设立西南联大,毕生忠君于蒋介石,曾经猛批过孔祥熙、宋子文,把这两个人从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职位上骂了下来。

傅斯年的思想比较矛盾,属于比较早期睁眼看世界、认识到要破除传统、效仿西方才能进步的学人,日本侵华后又面临是否靠学术建立民族认同的吸引。他在后者方面做的不多。

在北大时是学生领袖、风云人物,同为北大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求交往而不能。傅斯年曾经到延安拜访过毛,毛泽东曾与他深夜长谈,傅斯年说自己只是陈胜吴广,毛泽东才是刘邦项羽,毛送了他一封手写的条幅,录了唐朝章碣的一首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窃以为毛的这个条幅实在是妙。

傅斯年是知名大儒,毛泽东在他面前以“不读书”自谦,而且诗里也提到“帝业虚”、“山东乱”,暗指当时的时局:书读的再多没有实践又咋样?刘邦照样成就帝业!咱也能!蒋介石已经完了,你这个山东人反正是反骨,跟我一起干吧!

45年8月,毛骂傅斯年是文化战犯。

这书也介绍了他的学术成就、与胡适、陈寅恪的交往、在台湾的作为等等,书里也有不少照片,但并不是傅斯年的传记。书中谈到他对阶级斗争的实质也比较有意思,在这里不便摘录了。可以参照之前介绍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等书一起了解那一段的历史。

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nTwSYI-MFpCSWtGwghyrA?pwd=63q7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