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世界

《思考的框架》(The great mental models: General Thinking Concepts),(加)Shane Parirish著,尚书译,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176页。

这本书总结了一些投资家(Munger / Taleb等人)常用的9个看问题基本的思维模式,包括:

1、尽信书不如无书(地图都是人画的,书也是人写的,必然有缺陷,不是100%的现实)

2、第一性原理(要善于刨根问底,打破沙锅问到底)

3、能力边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智也”,勇敢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超越自己能力圈的要好学好问,向懂的人打听,多回顾、总结、思考)

4、思想实验(多思考,多预测)

5、概率思维(量化思考而不仅仅是定性、感情用事,这个对于理性思考尤其有用)

6、奥卡姆剃刀(事情的原因往往简单,不要太复杂,追求最极致的看法,和第一性原理有共同的地方)

7、二阶思维(考虑行为的后果要全面、长远,但也不能因此裹足不前,畏首畏尾,综合概率各种可能,一方面要谨慎,另一方面也要大胆做事

8、汉隆剃刀定律(人往往是蠢的而不是坏的)

9、逆向思维(想象一个梦想成真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塑造它;不是要实现什么,而是要避免什么)等等。

作者提到,人之所以有视角盲区或者不撞南墙不回头,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面子重于真理,最后要靠现实来矫正。其实回首我们一生做出的那么多的决定,有多少是错误的!我们是何其蠢啊!

人不愿意修正自己观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做出决定的人往往不是承担后果的人。这一点,从系统上来说,指出了保证决策与结果一致性的重要性。如果搞营销的人把业务当成自己的生意,他们会更努力吗?搞生产研发的人,把他们手中的仪器试剂当成自己孩子救命的诊疗产品,他们会更负责、做出精品吗?另外,设计大体系的人,也应该躲在无知之幕的后面,让自己设计的体系跟自己未来的福祉完全无关,才能确保体系的公平性。

只要我们以特定的角度呈现证据,大脑就会失灵,没办法以理性的方式衡量变量。销售也是要尽可能近距离、迅速成单,所谓忽悠的力量。

书里总结了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1. 澄清想法并解释想法的来源 (我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会这么想?)
  2. 对假设提出挑战(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如果正好相反呢?)
  3. 寻找论据(我该如何支撑自己的观点?论据源于哪里?)
  4. 思考其他可能的视角(别人可能有什么想法?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
  5. 探究后果和影响(如果是我错了,该怎么办?如果我错了,会有什么后果?)
  6. 质疑最初的问题(我为什么会那样想?我的想法对吗?从推理过程中,我能得出什么结论?)

也提到了逆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

  1. 定义问题
  2. 想象问题解决后的世界
  3. 罗列为了实现这样的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
  4. 罗列这样的世界必须避免的事情
  5. 努力增加3,减少4,这就是解决方案

这书很多地方有启发,但需要认真实践,反复体会,才能缩短知道和做到的距离,为我所用。

有很多伟大的想法,我们不去实现,必将有其他人将它实现。如何实现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很多悲观者之所以悲观是因为无能,怯懦,为自己干不成事找借口,他们注定是失败者,loser。

作者有个blog,地址是fs.blog,上面有他的一些最新鸡汤,这书也出了续集。

麦肯锡如何做事

很多人认为大学刚毕业,搞咨询是很好的第一份工作,因为能接触很多行业和企业,并且学会销售自己。我那天问一个麦肯锡的合伙人,作为顾问接触行业和企业众多,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诀窍、奥秘,如何快速进入角色,掌握业内诀窍,让自己看起来很懂、入门很快,是顾问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麦肯锡的顾问们是怎么做到的?

她说,任何知识都有元知识,就是所谓的方法学,从方法学入手,学习如何学习知识:知名的麦肯锡七步法分析解决问题;

  1. 定义问题(最为重要也最容易被轻视)
  2. 分解问题(利用MECE等逻辑框架罗列可能因素)
  3. 优先级排序(优先可改变的关键性因素)
  4. 计划分析(资源分配以及时间框架设定)
  5. 执行分析(保持探索性和怀疑性)
  6. 整理分析结果(编织有逻辑又不失亮点的Storyline)
  7. 提出解决方案(得出分析结果还远没有结束!)

80/20原则,抓重点而不是不相干的细节;

从MBA们(他们叫“小朋友”)刚加入麦肯锡就开始培养、灌输这些方法学。

她说另外一个方法是内部高效运作,时间以半小时为单位,会议从不超过1小时。

很多事是有共性的,如任何企业都是逐利、求增长的。企业看多了,自然也能总结出很多相通的东西来。把握一些共性不会有错,比如人都爱钱(财富带来的自由),权(社会地位、影响力),色(交配权)。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