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求生存的艺术

《被统治的艺术:中华帝国晚期的日常政治》(The Art of Being Governed: Everyday Politics in Late Imperial China),(加)宋怡明(Michael Szonyi)著,钟逸明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19年出版,392页。
这本书的标题有借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的嫌疑,写的是明朝老百姓如何应对军队征兵、屯田等国家政策,在造反叛乱和被灭绝之间找到温和一点的中间路线,最大化自身利益。作者总结了他们的方法有“优化处境”、“近水楼台”、“制度套利”、“诉诸先例”等几种。所谓“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县官不如现管”,“不能改变环境就去适应环境”。几千年的积淀使得中国老百姓身段柔软,在这方面非常有心得、经验,极其有创造力,为了活下去、活得更好,把钻空子发展成了一门艺术,令老外们叹为观止。本书分七章,从不同方面、举了很多家庭的案例来进行这门艺术鉴赏。中国的各种政策始终都比较模糊、僵硬,更新较慢,古代尤其受技术限制程度高,治理水平绝对达不到今天的网格化、大数据水平,因此有很多钻空子的空间,也给了很多有办法的人趁机牟利。与制度做朋友,伴君如伴虎,“和朝廷互动,有可能带来好处,而不仅仅增加负担;不只是激起人民反抗,同时提供了操纵局势的机会。和朝廷保持近距离接触,同样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深谙制度特点,说它说的话:“在明代中国,被统治的艺术意味着能够地道、熟练地掌握国家的语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者这个研究的时间跨度拉的很长,从明初到清朝开始,很多家族的历史,跨越几百年,因此被统治的艺术,可能也意味着个体为家族做出牺牲,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个人在制度面前,仍然是无力的。
书里写到,朱元璋认为,国际贸易会破坏他理想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秩序,激起百姓的贪欲,鼓励人员的流动。金正恩不能同意更多了吧?作者也提到,明朝的沿海倭寇性质很难说,不排除兵匪一家,甚至老百姓也当倭寇的可能。
书里说,有案例表明,私有财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经济仍然能飞速发展。不知道是哪个国家哪朝哪代?
“古人虽在军旅,不废诗书,人间唯此一种味最不可少。”
作者是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知名汉学家。汉语说的很好,也精通古文,直接能阅读各种碑文、家谱,章节标题模仿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红楼梦》等的对仗形式。这是一本耗费8年时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田野调查和理论总结的学术著作,书后长长的参考书目,并不是很通俗易懂。但翻译的很好。

Epub

https://pan.baidu.com/s/1ONP7IhhU1yqnwLm6A4PtTA

提取码:8146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