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个温暖的家

《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出版,328页。

这本书是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写的有关家庭心理学方面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主要涉及了与孩子的关系,与配偶的关系,与长辈之间的关系,还有儿女的成长。

家庭是中国文化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如何处理好家里人之间的关系,对一个人的终生幸福至关重要。基本上武志红是人本主义的,主张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关注家人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问题。

一些观点和摘录: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而不是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不能溺爱孩子,该放手的要放手,让ta自己去经历,去吃苦对其成长是最大的帮助。

“交流感受”才是配偶、密友等亲密关系进行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

家里讲感觉,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利益已退居次要位置。

“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切不可为了“爱孩子”而忽略配偶。实际上,孩子乐于看到父母相爱,而不是都到他这里来争夺爱。

孩子是天使,那么父母不是上帝,而只是天使的守护者。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

MOBI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4TfyDFstz6mM9SW1abmcw?pwd=wuin 提取码: wuin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中国官史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出版,242页。

这本书作者是民国时期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翻译过《国富论》、《资本论》,又对中国历史有深入研究,建国后任厦门大学校长,文革中被批斗,70岁不到就去世了。

他在书中考察了世界各国的官僚主义、中国官僚政治的由来、主要成因(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经济基础(就是吃人的剥削)、特点、发展变迁、对社会的全面极坏影响、将来可能消亡的原因,引经据典的同时,也驳斥了不少中外学者的观点。

作者认为,官僚主义是各国历史上都有过的现象,因为各国都经历过封建时代;在中国封建帝王传统、家族体系、土地经济和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科举制度是官僚主义存在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各朝代只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仍然是封建制度,所以中国的官僚历史特别长,士大夫、官员、行政贵族特别多。历朝历代,刚开始时还能自我束缚,发展经济,对百姓好点,越到后来就越贪婪,疯狂压榨电池们。自古以来做官就是为了发财,作者考察了中国的官员贪污史。而作为社会最下层的农民生活是极其悲惨的,社会阶层流动性几乎为零,永远是被剥削被压迫的对象。官僚主义严重束缚了中国的发展,因为官僚们希望维持现状,重农抑商,祖宗之法不可变,厌恶任何变革可能,帝国主义也希望维持清朝的腐败统治,顺便上下其手。只有破除封建主义,破除了官民对立,人民真正觉醒,才可能让官僚主义寿终正寝。

官僚本质上是社会的寄生虫。中国历史,想多了都是泪。国内企业里也有很多官僚行为,因为很多企业一把手都喜欢当皇上,很多事不想自己干,需要找一些打手来处理。如果有人考察一下国内企业的官僚主义行为,也许是个不错的研究题裁。

一些摘录:

官僚政治是专制政治的副产物和补充物。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归根结底,不是中国人对于孔子学说特别有好感,而是中国的社会统治,特别需要孔子学说。

一个为官僚把持操纵的社会,本来没有什么法度可言,要说有,不外是有关人们对于他们的义务的规定,或有关他们自己相互之间的权利的规定罢了。

把当官当作一种最好的赚钱手段。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eABSe0SDqlsTcPxDuf0YQ?pwd=c8tx 提取码: c8tx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骗术大全

《我们为什么会受骗》(The Confidence Game),(美)Maria Konnikova著,孙鹏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出版,264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位美国心理学专家,分析的是各种骗人伎俩,骗子们如何一步步获得我们的信任,编织好陷阱,甚至让我们自己也成为骗局的一部分。骗人的过程,也是取得信任的过程,实际上这些骗术,在职场和营销场合,有很广泛的应用,“买卖无真”。

基本上,骗子跟你打交道时,最常用到的手段有: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人制宜;跟你接触时非常善于察言观色的骗子会试探后推进对你有效的招数;曝光效应、叫上你的名字、换位思考、让你觉得他和你有很多共同点(或装熟)等都是取得你信任的方法;

挑拨情绪,让你在情绪的作用下无法思考分析(要小心所有煽情和制造恐惧的人),人在失意时更危险,更有可能上当受骗;

利用稀缺性、紧急性逼你尽快做决定(拼多多里经常有特价将在几小时内结束的提示。。。);

让你感觉独一无二,这么好的机会非你不可;

讲好故事(作者本书里就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当然也引经据典讲了很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和实验结果);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骗子懂得看穿你心里所想,知道你要什么,然后给你设个套,让你往里跳。爱贪小便宜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名声和面子—没人想宣传自己曾被骗的经历(法语里说被骗的一种说法是se faire enculer。。。)

先请你帮个小忙,然后得寸进尺,让你无法拒绝第二个请求;或者先漫天要价,让你帮个大忙,你拒绝后利用你的内疚再让你帮他他真正想要你做的事;障眼法:对你进行信息轰炸,让你应接不暇的时候做出匆忙决策;让你想象中奖、赚大钱后的生活;

先让你尝到甜头,利用你的乐观心态(或不长记性的选择性记忆),编织一个美好未来的愿景,或者利用你不愿止损/心理暗示的心理,或者用个托儿,或者欲擒故纵,最后把你彻底拿住;

宗教、邪教骗人更狠,吃人不吐骨头的那种;

我个人的经验是,八面玲珑的那种人反倒不那么危险,因为人自然会防备,但那种看起来很老实,一直让你占点小便宜,最后弄你一票大的就闪的人,才是真正的骗子高手,让人防不胜防。

人人都曾经欺骗过,说过谎话。可能也没有人没被骗过。你有什么独到的骗术?或者遇到过什么样高明的骗子?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上出现过厉害的骗子,如最近的那部Trap的电影里那个女孩的爸爸。

一些摘录:

“基因装填子弹,环境扣下扳机。”

“最成功的人不是把这个世界看得最清楚的人,而是那些善于把这个世界看成他们心里想要的样子的人。”

“故事的内容、意义,讲故事的方式与讲故事的人,所有这些因素相结合,能够对我们的思想、行动和观念造成深刻且持久的影响。”

“故事的力量足以让一个人改变其光宇关键问题的想法。实际上,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比以理服人等直接策略更有效。”

“马克 安东尼骗局”:我不是来。。。的。

“憋尿时人更容易冲动。”人在一些肉体迫切需要时会放弃长期利益。”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内在的影响:贪婪、饥饿、淫欲等。”

“权力主要有五种来源:奖赏权力,即相信某人有给予你奖赏的力量(发红包,发奖金,发工资。。。);强制权力,即相信某人有通过某种方式对你施以惩罚的力量;法定权力,即真正的职权带来的力量;参照权力,即因为与他人联合(或希望与他人联合)而产生的力量;专家权力,即某人具有某些专业技能所具备的力量。”

“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

“骗子利用的是希望。”

“我们在花言巧语面前给自己打预防针的方法就是自我意识,也就是“核心自我”,你要知道容易相信哪种人,什么样的事情(无论好坏)容易打动你,并努力保持清醒,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以防落入圈套。”

“一个成功的故事具备两个基本要素。首先,它依靠叙述本身,而非论述或逻辑来传达信息。其次,它能使人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认同感。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xPK0vfO06Mz-nq2f2CiOA?pwd=ydnx 提取码: ydnx

发表在 图书, 教子,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麦肯锡是如何让员工给客户快速搞出一份高质量的PPT的

《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日)安宅和人著,郭菀琪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出版,168页。

这本书是一名在麦肯锡工作过的日本高管总结的工作经验。基本上是作为一个咨询顾问,为了输出一个对客户当下面临问题的有价值的PPT材料,需要做哪些工作。

主要观点是需要先搞清楚啥问题有价值,值得解决。不要着急马上开展工作,先想清楚究竟问题在哪里更重要。

先给出自己的判断、预测,然后去验证,总之就是要动脑子。

要把问题具体化,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

寻找第一手材料,掌握最关键信息,但不要过度搜寻信息和材料

找到故事线,详细分解、分析问题,以终为始,从最终结果出发,做到定量分析:比较、构成、变化。

制作图表要以简单为上,一图表一信息,纵轴横轴明确

不要把听众当傻瓜,重视逻辑、搞清楚流程、准备好电梯演讲,用最短的时间把事情说清楚。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oB5W53w5VqZGcxZyEgikQ?pwd=vbau 提取码: vbau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万物皆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加)Marshall McLuhan著,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9年出版,595页。

这本巨著是加拿大知名哲学家麦克卢汉的经典作品,阐述了他对媒介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眼中,一切技术手段(工具)都是人延伸自己的媒介,根据需要人介入的程度高低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各种媒介互相作用,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电子时代来临,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个地球村。

这书充满了对世间万物的深刻认知,共33章,分别阐述了他对文字、电影、电视、报刊、广播、广告、汽车、数字、服装、住宅、货币、时钟、照片、漫画、打字机、电话、电唱机、各种体育竞赛、武器等种种媒介的认识,很多地方发人深省,入木三分。因为大部分地方比较抽象,这书并不容易读。但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的,好书也需要付出时间去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加拿大多伦多搞的媒介实验,是在Ryerson学校,这个学校离我住的地方不行10多分钟远。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视的教学效果比现场、看书要好(这个我个人表示存疑,可能跟电视出现的年代有关系)。McLuhan用这书跟广大读者开了个大玩笑,认为电视是高参与度的冷媒体,而有些贬低这本书的实际载体就是印刷业。实际上现在已经把坐在电视前追剧的人成为沙发土豆了,而象本书那么晦涩抽象催眠的语言,是绝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挖空心思想作者在说什么的冷媒体,而且书籍这种让人思考的媒介,是有着永久的生命力的。

这书原著出版于1964年,成功地预测到了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认为电子媒介会碾压一切传统媒体,的确,现在还有多少人看电视?下一个新媒体会是啥?媒介的确改变权力与财富结构。谁把握了新媒体,谁就控制了未来。

一些摘录:

“任何传送信息的新媒介,都会改变权力结构。”

“将一切技术都视为媒介。”

“问题不是现在的孩子不会读书,而是在深度介入的时代里,人们看不见长远的目标。”

“新媒介绝不是旧媒介的赘加物,也不会让旧媒介过清净日子。它绝不会停止压迫旧媒介,直到它为这些旧媒介找到新的形式和新的位置。”

“信息是关键的商品,而实物产品只不过是信息运动的偶然形态。”

“洗脑这种猛攻无意识的深刻原理,大概就是广告能起作用的原因。”

“战争被称为帝王的运动。”

“书籍的知识垄断赘新语言的挑战下能苟且偷生吗?答案是:不能。”

“使用者才是媒介的内容。”

“媒介是探索我们与周围世界打交道时所用的任何事物和一切事物的效应,当然包括语言。”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47EsatGDpIfA2zLsPhFcw

提取码:6W35

2013年出的英文原版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Q3ALBz7HXa8n47gViNSEQ

提取码:6o9Q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