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我的风采

《真北:125 位全球顶尖领袖的领导力告白》(True North: discover your authentic leadership),(美)比尔 乔治/彼得 希姆斯著,刘翔亚译,广东 经济出版社 2008 年出版(原著出版于 2007 年),303 页。

这本书的作者 Bill George 曾任美国医疗器械大公司美敦力全球董事长和 CEO,美敦力在他掌舵 10 年期间市值从 10 亿美元涨到 600 亿美元。他退休后到 各商学院任教,教的主要方向是真诚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这本书是 他和另外一位商学院教授合作的,主要内容是采访了全球 125 位商界的知名领 袖,看看他们的领导力从何而来,有没有灵丹妙药、速成办法。所谓的真北就 是方向,自己的人生方向,自己的底线。在作者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 领导方式,领导力可以学习不断精进,但无法模仿。全书想解决一个主要问 题,领导人的人品究竟有多重要。在作者看来,人品是基础,有一个好的人 品,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人品没有能力的人是软弱的,而只有人品没有能力的 人则非常危险。人品是由人的个人经历所决定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改变起 来比较难。从这个基础上说开来,领导怎么找人、管人,怎么授权,什么样的 领导风格,创造出什么样的业绩。

每一章后面都附上了很多问题,回答需要不少思考,对我们每个人提升自己的 领导力方面一些重要的拷问。

我的理解

领导力的提升永无止境,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完美了,炉火纯青了。它是一个过 程,不是一个结果,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的确,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考量个人多一点,还是事业多一点、他人 多一点,有没有一个始终以远大抱负为核心的考量,是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 关键要素,当然,能力也至关重要,这两者缺一不可。我个人认为道德观(哪 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品格(够不够勤奋、谦虚、有没有足够强的欲望) 和能力三者对于成就一件事业缺一不可。所谓道德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世界 上很多东西你越去求它,越会远离你,但反过来如果你专心地把一件事干好, 对其他人有利,努力创造价值,名、利、权等都会随之而来。有的时候问心无 愧、睡的着睡的香比什么还重要。改变个人的财务状况是一个非常渺小的目 标,很容易实现,实现了以后就会非常空虚,还是设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对多 数人的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更好。要的乐趣远远没有给的乐趣大。

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傻子,一个人的人品究竟怎么样,很容易看得出来,群 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混淆人品和个性,不要因为一些人过 强的个性而影响对他的认知评价。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低调随和,别得罪人,但 有的时候不得罪人是啥也干不成的,这一点也要非常小心。同时听从内心指的 是道德观、价值判断,是要从组织、整个任务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以自己的 脾气性格、别人是否投脾气,是不是让自己没面子。

毕竟,评价一个好领导的归根结底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利用各种资源包括自己团队的资源,把事干成。领导力就是把事情变的更好。领导也不能仅仅靠为下属争取更好的利益来收买人心,要做到组织、社会利益、股东、上下级各方面的平衡。

要找到自己的故事,把自己的故事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说下去。人生经历可以变成我们的故事,重要的是如何讲这些故事,而不是生活当中真正发生了什么。

认清你自己非常关键。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在十分自信和虚心接受别人的指正之间界线非常模糊,难以把持。

只有困境中,才能认清谁是真朋友,但没有人会想通过这种方式人情敌友。

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支持很关键,有一个平衡的生活和工作也很重要。有时候家庭当然占用很多时间,但也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孩子的人才能更好的领导别人,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包容,也能对他和对自己有更多的观察。人不是机器,好的休息、经常锻炼、饮食健康对于精神上的进取、创新、开拓性的思维还是挺重要的。对团队中每个人既要平等相待但又不能每个人都采取同样的领导方式。

一个好的领导要知道什么时候走在前面(困难的时候,需要担当的时候),也要知道什么时候退在后面,不要讲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不要考虑太多个人的权力、得失,而是真正把团队的激情激发出来,朝着正确的方向,实现伟大的事业,这才是最重要的。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正能量畅销书

《少有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 (美)斯科特 派克著,于海生译,吉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231页。

这本书原著写于上世纪70年代,作者是一个心理医生,写的是他对人的心理成长的一些观察、经验和建议。他认为,人要走出舒适区,直面自己的不足,接受现实,延迟满足,保持平衡,这样才能逐渐成熟。书里另外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爱,如同对子女的爱一样,爱是付出不是索取,只有建立在尊重、为对方好的基础上,才是真正成熟的爱。爱是克服宇宙间熵减的力量。其中也提到,孩子不属于我们。
这本书说教比较多,作者貌似也信教,但贵在作者很真诚。是一本畅销书,不管美国还是中国都很受欢迎。内容很积极正面,多看看还是有很多好处。
书中一些片段:
浪漫爱情神话是一种可怕的谎言。
大多数佛教人士都相信,我们必须先拥有或完成某些目标之后,才有资格谈“放弃”。
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和人性的进步。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冲突或者批评,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力,如果恰当地运用,就可以改进人际关系的进程。
科学本身很容易成为一种文化偶像,我们亦应保持怀疑的态度。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中国式销售宝典

《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孙路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271页。

这本书写的是左脑管理性,右脑管感性,在中国,作为一个销售,该如何忽悠客户拿到订单。其基本方法是,对客户的需求和自己的产品有深刻的理解(这一条就能难倒大部分的销售),对客户可能提的要求有充分的预期,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感性,通过倾听、语言、烟和酒、吃与喝、送礼(书里真的提到送礼的艺术)、出卖尊严、讲故事等套路,从客户的喜好、孩子下手,把客户伺候好,利用客户的冲动,实现销售。书中提到,《父母必读》是非常有用的一本销售工具杂志。可以说,是一本典型的中国式销售培训书籍。

作者应该是搞销售培训的(其网站2013年停止更新),在汽车4S店、房地产销售等领域应该有些从业心得。书中的套路,多是B2C的销售技巧,但也对B2B适用。有不少案例分析,提供了一些左右脑测验及训练方法,书中有些中国智慧。当然,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比如对行业、产品、客户的深刻理解,见客户前精心的准备,以及察言观色、引导客户的能力。

失败的企业各有失败之处,成功的企业大多类似。在中国做好销售,成本不低,这本书可以提供一些路线和方法。

祝君成功。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美国领导力理论大全

《权力与领导:如何影响他人,怎样激发正能量》(Level Three Leadership: Getting below the Surface, 5e),(美)James G. Clawson著,马昕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出版,443页。

作者J G Clawson是美国弗吉尼亚州达顿商学院一名工商管理教授,曾在哈佛商学院、日本国际大学任教,著述颇多,也曾为很多大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本书在Amazon网站上评分为4.5星(满分5星),豆瓣上评分9.2分(满分10分)。

这本书讲的是领导就是激发能量,先自己产生能量,再带动别人的能量;要让对方从心底里认可你的梦想、愿景,不光是要求对方的行为,或者是用理性来说服,而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心服口服。从这个角度出发,作者旁征博引了各种管理、领导力理论(数目很惊人),从自律进步明确自己的方向、理解别人(VABE,Values核心价值观,Assumptions假设,Beliefs信念,Expectations期待)开始,到信任建立、愿景构建、战略制订、语言说服、组织设计、变革管理、全球化、人力资源系统,可以说涉及了领导力的很多方面,是一本各种美式领导力理论集大成之书。

领导力学习增进永无止境,是一项持续不停的训练,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已经出神入化了。领导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特权,而是为了把事干成。干不成事的领导最没用。所谓领导(“头狼”)就是要指明方向,找到出路,要对情况有清醒的认识,有足够的胆识站出来;同时要非常鲜活地把方向指给群羊看。要以身作则,最好的领导就是示范给别人看。要对大家的诉求、人性有深刻的洞察。领导力同时也意味着克制,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有清醒的认识,在自信满满地对外管理的时候,千万要控制住自己,不能随性。

本书实际上是一本商学院教材,每一章后都有要点概括、问题及案例分析,作者对企业领导力的方方面面各种理论总结的很好,同时也有自己的核心理念,语言精练,翻译水平较高,虽然篇幅不小,读起来也不能一目十行,但还是有很多真知,强烈建议阅读。

书中金句摘抄:

领导就是管理能量,首先是管理你的能量,然后是管理周围人的能量。

权力(Power)是让事情发生的能力。组织中的权力就是让其他人按照你的意志行事的能力。

领导能力是可以习得的。

真正的领导不仅仅要赢得人们的行动,更要征服他们的头脑和心灵。

每个人都有潜能,将这种潜能激发出来是值得努力的挑战。

卓有成效的领导们对的挑战就是要让别人展现出他们最好的一面。

现在,对于生存而言,终生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要想到,你现在所学的任何东西很快就会被取代,你必须努力学习,而且必须主动地学而不是被动地学,还要设法比别人学的快,以便占据优势。阅读、思考、摄取、消化、沉思、斗争、浏览、研究和调查,这些活动都带有一种紧迫感,它们代表新的生活常规,是跟上变化的必备手段。

听别人讲真话的挑战在于既要保持不急于评判,又要保持毫无戒备,把耳朵和心打开,认真听对方的话。

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会想象、预见、然后非常详细地描述他们对未来可能性的展望—不是只有一次,而是在成百上千种情况下描述成百上千次。

卓越是一种神经质的生活方式。

领导是一种投入行为。

任何不是让人们自愿响应的权力来源带来的都不是领导。

(Steinbeck)如果一个作家因为老婆没法写作,他就应该换一个老婆。

事实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以交换为基础。

建立核心还意味着要学会由内而外地生活而不是由外而内的生活。如果总是担心别人的想法或者担心他们会对你的行为有什么反应,你很难让自己的内心平静、建立核心。

培训计划必须源于企业的战略意图并与其保持一致。

(弗洛伊德)人类内心的优柔寡断和对权力的渴望是无法估量的。

(老子)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管理不同于领导。管理上在应对复杂性,领导是应对变革。

管理者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

我们之所以喜欢别人,不是因为他们是什么人,而是因为他们让我们产生什么感觉。。。让他人在日常活动中感觉良好,就是领导的本质。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得过诺贝尔奖的花花公子自传

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 Kary Mullis, 1998, Vantange Books, 197 pages.
这本书是发明了核酸检测技术的美国科学家Kary B Mullis的自传。全书22章,与职业专机作家比起来可以说写的毫无线索,简直就是作者一些杂文汇编,没有时间顺序,一会儿讲PCR技术的发现,一会儿讲自己研究生物化学是为了跟女人搭讪,一会儿讲自己的一些灵异经历甚至被蜘蛛咬、遭遇外星人,一会儿又提到自己以身试药尝试各种致幻药品的故事(合成毒品对一个熟练的化学家来说简直太容易了)。
但是这书写的很直率,大胆,对一些广为接受的观念大为质疑和抨击,比如是否HIV病毒导致了艾滋病(还毫不留情地攻击了HIV病毒发现者之一的Robert Gallo),人类是否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物理学与其关注粒子不如多花时间考虑如何应对可能撞上地球的天体政府牵头的科研只是拿纳税人的钱养一群寄生虫,啥也搞不出来,还饶有趣味地叙述了他是如何戏弄GSK公司。可以说非常口无遮拦,重要的是还挺搞笑,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进步的确需要这样的批判性思考。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智商很高的人写的书,从他在书中的行文就能看出来作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于凡人。
书中一些摘抄:
他在大学里搞科研时因为喜欢跟女人胡搞,被老板含蓄地提醒过
“Neilands said that it was probably okay that I admitted loving surfing and women, but he thought the committee might frown on the fact that I admitted using LSD. Surfing, women, and LSD might be too much, he told me. They might decide to wait until I settled down in twenty or thirty years. Joe had spent a sabbatical or two at the Karolinska in Sweden and he knew the scene. We both knew I wouldn’t shut up.”
“As long as I wrote a thesis and got a degree, Joe didn’t much care what else I did. He figured I would not be very successful in science because I was too interested in everything else, including women. He introduced me to visitors to the lab as his “wide-angled genius.” Joe hoped I would get a good education. If he said anything at all to me on the grand scale, it was that my education was being paid for by the people and I owed them my conscientious best. From my home base in Joe’s lab, I followed my own curiosity. It took me into anthropology, sociology, physics and math, and even music courses, where I could meet women. He warned me that my style of hanging out as long as I could as a graduate student would eventually result in some tightening of the departmental rules, and it did.”
他自己也坦诚“nothing is more fun or interesting to me than human bodies”。
这哥们也说,讲真话比编假话容易的多:
“I had discovered early in life that the truth is much easier to tell than anything else.”
这一段讲到了他意识到PCR的作用:
“The procedure would be valuable in diagnosing genetic diseases by looking into a person’s genes. It would find infectious diseases by detecting the genes of pathogens that wer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culture. PCR would solve murders from DNA samples in trace materials—semen, blood, hair. The field of molecular paleobiology would blossom because of PCR. Its practitioners would inquire into the specifics of evolution from the DNA in ancient specimens. The branchings and migrations of early man would be revealed from fossil DNA and its descendant DNA in modern humans. And when DNA was finally found on other planets, it would be PCR that would tell us whether we had been there before or whether life on other planets was unrelated to us and had its own separate roots.”
欧美很多人认为,人还是自己操心自己事比较好,没人会照顾我们,科学也是如此:
“No wise men sit up there, watching the world from the vantage point of their last twenty years of life, making sure that the wisdom they have accumulated is being used.”
痛斥金钱在当代科研发展中起到的坏作用:
“Probably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s that economics replaced curiosity 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research.”
1993年作者49岁(可以说年纪轻轻)就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在书后说:
“I gratefully acknowledge the help that receiving that prize has been in my life. There is money involved, but what is more lasting is that once you have been given that accolade, no door in the world will fail to open for you at least once. It is a free pass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作者卒于2019年,享年75岁,正好是新冠疫情爆发、PCR成为全球微生物和病毒诊断金标准的前夕。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