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订单销售技巧

《销售巨人:大订单销售训练手册(理论篇+实践篇)》(SPIN Selling),(英)尼尔 雷克汉姆著,石晓军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0年出版,390页。
这本书是销售培训师雷克汉姆的成名作,之前介绍过他写的另外一本《销售的革命》(讲的是销售团队的管理方面的思考)。英文名字叫SPIN Selling,这个概念已经流行了几十年,大概所有的销售都或多或少听说过。
这本书的重点是大订单销售。在作者看来,大单销售和小单销售有很大区别,金额大,购买决策流程长,参与的人多,理性成分相对更多,这时需要与零售或小额销售不一样的销售技巧。
作者的答案是SPIN销售:通过挖掘对方的需求,刺激(放大)这个需求,最后引导到自己的产品上。而这一切都通过提问的形式进行。作者的观点是,销售需要有进攻性,但不能太锋芒毕露,给客户太多压力,毕竟大单销售面对的可能是很多非常有谈判经验的专业采购,而要从理解对方、换位思考的方式,多问相关的问题,来实现。如果想卖得好,就让对方说,而不是自己说。“销售不是使买方相信,而是创造适宜的环境允许买方相信。”“要劝说别人,最好的方法是不去劝说。”要对客户和当事人有极强的好奇心。在潜在客户要买之前,难题或需求必须被开发出来。
具体来说,S是situation,背景问题,即此单相关信息;P是problems,即客户的问题所在;I是implications,即客户问题有什么(坏的影响),N是Needs-Payoff,即客户的需求和产品能够带来的好处。所有这些,都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通过问巧妙的问题,让买方自己意识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购买产品的需要,乖乖地掏出钱来。
作者主张,销售会谈前要精心准备,在背景问题方面,问的要精,一击中的,任何问题都是一环套一环,不能瞎问。问多了不相关的问题会让人烦,浪费时间。
大单销售也要注意,很多时候谈的那个人没有权力,所以要想法帮助他去说服内部的领导,这时候问问题的方式更好,因为他自己得出来的答案,他记得最清楚。某种意义上说,销售此时是导演,让别人去演。
在收场方面,作者认为在大单销售给太大压力是不一定有用的,反倒可能有负面效果。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都比较好面子,在中国做销售脸皮要厚,要敢于提要求。敢于收场。
在新产品发布方面,作者认为销售不成功原因很多时候都在于营销团队在研究产品的优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而在这些新特点能解决客户的问题方面花的心思太少。还是那句话,当你明白了客户的需求,或者创造了需求后,你的产品的销售问题就不大了。
在作者看来,如果成本较低、替换过程不是那么繁琐,可能很多人会很乐意换;相反,如果成本高,替换过程长,那么很少有人马上更换。
最后,销售是非常复杂的流程,销售会谈中局势瞬息万变,任何教条主义都是非常危险的,要注意变通,灵活运用。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包罗万象五味俱全的印度小说

《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英)萨曼 鲁希迪(Salman Rushdie)著,刘凯芳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版,580页。

作者鲁西迪是印度裔英国穆斯林文学家,曾因《撒旦诗篇》被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宣判,导致他被全球穆斯林悬赏追杀,近10年不敢公开露面。2007在英国被封爵。
这本小说盛名在外,得过不少大奖,包括布克奖。作者通过一个孩子的回忆,通过他的家庭演变史,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次大陆国家的20世纪近代史向读者娓娓道来。原著出版于1981年。

本书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印度出产的文学作品当然少不了魔幻(Indredible India!),“午夜之子”们的特异功能和一些场景的魔幻现实写法,不禁使人联想到另外一本以儿童视角观察世界的书《铁皮鼓》(君特 格拉斯也对本书给予很高评价)。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奇迹,我们要禁我们的最大能力,保护、发展好这个奇迹。

这本小说包罗万象,色香味俱全,充满各种神话、隐喻,思想、哲理、宗教内容丰富,可列为20世纪必读书之一。直到现在仍然有生命力,2012年被改编成电影。对印度及周边地区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马歇尔的一生

《陆军五星上将乔治 C 马歇尔》(General of the Army: George C. Marshall, Soldier and Statesman),(美)Ed Cray著,王启明译,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年出版,993页。

这本书共4部42章,原作出版于1990年,是美国前五星上将马歇尔的传记。马歇尔作为潘兴将军的副官参加过一战,后来在二战中作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大力发展军备,为美国打赢二战立下汗马功劳。战后他出任国务卿,制订了对欧洲及世界格局影响巨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参与了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的调停(失败了),又在杜鲁门政府朝鲜战争时出任国防部长。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享年80岁。可以说他经历了职业生涯非常辉煌而又低调的一生,虽然老是在幕后,不抛头露面,但实际上在各种要职对国家、对军队发挥过巨大的影响力。从军时强迫自己不涉足政治,非常隐忍,可能诺曼底登陆他未必想指挥。处理事情高效,对手下要求很严,判断一个人不行后马上换掉,喜欢简短明了的报告。书中也穿插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记录,如二战、朝鲜战争,对二战感兴趣的人应该要看看这书。

书中透露,杜鲁门支持以色列建国,完全是出于拉选票选总统的原因。还有,一名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富斯把美国研究原子弹的核武器情报泄露给了苏联,让后者1949年就掌握了核武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马歇尔一直想升职,在职位上进取是他的很大的动力,是一个彻底的政治动物,的确,不想当官的人,不可能升到高位。和美国军队很多高层一样,他善于听反对意见,这很难能可贵。虽然说他是军人,但实际上他从未指挥过战争,始终都是文官,运筹谋划的本领非常强,也给各政要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一生结婚过两次,第一个夫人年轻时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孩子。说实话我怀疑他可能是同性恋。貌似马歇尔非常瞧不上黑人,不把黑人和白人编在一个部队里。当整个国家命运都在他手上的时候,这些事都不是事儿了。

他非常注意到任何一个新的机构后对机构进行较大的改组,全部换成他的人,而且竭尽全力保护自己人,哪怕是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其实马歇尔也是非常不情愿地同意了杜鲁门撤换麦克阿瑟的命令。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麦克阿瑟这种充满个性、蛮横的将军究竟能走多远,最后杜鲁门撤换他是否正确,其实看来看去,麦之所以被撤换,还是因为他给人不受控制的印象,对外界发布了一些信息,这是政治上不允许的,一边是要求至少面子上好看的政治,一边是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流血、死人夺取胜利的战争,这两者之间在和平时期(或者非世界大战时期)的确有着根本的冲突和矛盾。政治要求绝对不能给敌人以借口,不能有局面不受控制的印象,军事则要求膨胀、扩张、进取,而其他东西考虑的比较少。

总的来说感觉对人物刻画不够,可能是主人公刻意低调的结果,没有留下什么记录,生前也反对出回忆录。翻译也有不少错误。

这本书淘宝上有卖,很厚,上千页,赶紧看完,才没有必要天天背着。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年轻一代如何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第二曲线(The Second Curve: Thoughts on reinventing the society)》,(英)Charles Handy著,苗青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出版,214页。
这本书作者今年80多岁了,是一名爱尔兰社会哲学家,本书是他写给年轻人的,对社会如何更好发展、人生意义究竟为何、民主制度有什么出路、企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和该如何治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该如何改善、个人的潜力如何挖掘、福利制度该怎么优化、资本主义的出路、市场制度的短板、信息技术的好处与缺陷、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英国国家的治理等等方面的思考,非常难能可贵的是用极其浅显的语言把道理讲了出来,我个人觉得收益良多。
他说的第二曲线的概念就是在现有曲线到达顶峰之前就着眼第二增长点,让自己和组织更好地延续。大致意思是要平衡好长期和短期,未雨绸缪。
基本上他的主要观点有:
人生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潜能并造福他人。
教育体制应该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的潜力,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西方的社保福利制度不可持续,最好每个人都放弃将来会更好的黄粱美梦,量入为出。
领导的根本就是多理解他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潜力。
英国的传统不能成为负担,而要大胆革新。
人与人之间要更多互动、理解、关爱,这样其实对每一个人都更有利。
企业需要更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
每个人要更对自己负责,多增长生存技能,不排斥靠一技之长自己创业的可能。
书最后有一段,是作者教书时,让他的学生们写一段墓碑,300字以内。我医嘱准备好了,但还没有想好如何让这个世界记得我。
如果我们想拥有一个让未来造福于每一个人而非享有特权的极少数人的机会,那我们就需要挑战传统,有一点梦想,超常思考并且敢于尝试不可能。
应该在形势向好、衰退开始前就考虑第二曲线。
任何把我们拉离舒适区的事情都在提示我们,习以为常的过去可能无法保证我们美好的未来。
当你置身事外时,你才能把自己的国家看得更清楚。
许多行业的变革并非来自行业内,而是来自完全不同的领域。
自我责任将成为未来新兴社会的一个特征。我们将不得不负责自己的财物未来。
延迟满足对于获得成功的人生、更好地履行社会功能,以及感知更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个即时交流的世界正在危及我们年轻人的未来。
工作,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积极,尤其是保持参与感和趣味性,是衰老和各种疾病的最佳解药。工作是为了社会,为了个人的快乐,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了照顾心爱的人。
工作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作家之间相互写推荐都是有报偿的。
价格常常被当做质量的一个指标。
80%的人都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参与组织的工作。正如一位法国CEO所说:“员工只是露个面,然后回家。”员工到公司只是为了工资。
投资者不是合伙人。那些人只是交易公司的股票而已。
管理或许是把社会和组织结合在一起的黏合剂,但是领导决定他们去向何方以及与谁同行。
缺乏管理者的领导人是无效的。
很少人能同时做好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想去的地方,了解你身边的人,保持谦逊并倾听。
效率将扼杀个体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通过信任和结果来管理,而不是靠控制与过程。
(明星和企业家)他们本意都不是为了钱。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爱好并且擅长。钱是好东西,但不是重点所在。
课堂应该是为学生设计的,而不是为了老师的方便。
一个老师的美德是注意男孩们能力的差异。
知识会渐渐消失,但学到的技能会持续存在。
真正的学习始于好奇心,从一个疑问、一个挑战或者一个你需要回答的问题开始。其次是搜索观点和信息,这反过来又让你形成一个假设或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这个解决方案需要进行验证,对结果的反思往往又会导致进一步的问题。
仅仅会学习和思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如何为人处事。
把学生变成其他人的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最好办法。
(苹果店员)并没有什么培训,我们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偷偷听经验丰富的同事讲解,只要一有空闲就在机器上操作,还有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张嘴去问。
钱就象肥料一样,需要四处传播,如果堆起来不用就会散发气味。
我们都需要一个超越自我的目标来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做出来贡献,给某些地方、某些人带来了影响。
实现人的潜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只要它是为了人类的利益。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能救命能涨薪的谈判技巧书

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 negotiating as if your life depended on it, Chris Voss/Tahl Raz著,Harper Business 2016年出版,288页。我看完了英文版才发现这书已被译为中文,名字叫《掌控谈话》,2018年由北京联合文化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主要作者是Chris Voss,美国前FBI人质谈判专家,经历过很多次与劫匪的直接对话谈判,退休后成立了自己的谈判训练咨询公司,在不少商学院教授,本书是他在一位专栏作家的合作下,讲述了他多年实战积累的、据他说确实行之有效的谈判心得。
总的来说,作者认为公平是不存在的;不要接受任何最后期限;很多局面的确就是零和游戏;一切都能通过谈判达成。In this world you get what you ask for; you just have to ask correctly. To successfully negotiate it is critical to prepare. 充分的准备,明确自己的目标,不要跟对方争对错,希望让对方放下防卫心,跟对方套近乎,通过重复对方的话、认错、让对方把丑话都先说出来、让对方有控制局面的感觉,多问问对方该怎么做到他的要求,调动对方的积极性,达到自己的期望。不要认为不是坏事,它是好事。换位思考。拼命挖掘信息(仔细听,认真听,甚至多找几个人听!),因为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冰山一角,对方身后有别人。要想办法总结对方,理解对方,告诉对方你的理解,让对方感觉受到了倾听和尊重,得到了认可。
孙子告诉我们,战争是应该避免的,不战为上,同样,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不必谈判的地步,这样才会在谈判中处于最有利的地位。
这书写的很不错,在各大图书网站上都很受好评,讲了很多谈判实战故事,而且每一章最后都进行了总结。这些谈判技巧应用场景多是极端情况,不一定适用于商业谈判,书中技巧也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但中国商场上照样有强盗、有劫匪,有极端自私的人,因此很多技巧也能借鉴和应用。
书中一些片段和思考:
A smile, even while talking on the phone, has an impact tonally that the other person will pick up on.
Making your counterpart feel that they can say “No” and actually getting them to say it.
有时候该沉默的时候不要说话。让对方说。
有时候用委婉的方式威胁对方,也会起到效果。
不要让人知道自己的底线。要想尽一切办法知道对方的底牌。有时候漫天要价是一种好办法。
要会演戏:越着急做成的人,损失越大。满不在乎最好。千万不能太实诚。
有时候不要当面承诺,让对方把信息发过来,回去仔细思考比较好。当面忽悠人的很多。冲动是魔鬼。
如何谈加薪:1. 多用些其他东西来烦老板,让他用钱来补偿;2. 说自己的期望时不要说整数;3. 让对方澄清职位成功的条件,获得对方的帮助。
尽可能当面谈:信息量会大很多。多注意对方的口气和肢体语言,如果这些和他的言语内容不一致,对方就是在撒谎。如果对方能重复三次,撒谎的可能性也小些。
Ackerman讲价法:(如果你是买方),第一次给出自己愿意出价的65%,第二次85%,第三次95% (这样每次的让步都是前一次的一半)。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