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凯歌

《少年凯歌》,陈凯歌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189页。

一天时间看完了,这是电影导演陈凯歌幼年到少年时期的回忆录,其中着重写了他13岁到17、8岁在文革期间的经历,以及他家庭及个人的亲身经历。可以说一开始觉得陈凯歌只是卖弄,内容没什么新东西,看那些书前的照片也觉得稀松平常,他家境挺好的,但后来越看越觉得这个人不简单,他的很多感受是别人写不出来的,巨大的个人和家庭悲剧,反衬着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感。他的文笔非常优美,篇幅不长,大家自己看吧。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KLQHFEvwCMKElm1W7ETw?pwd=xpj5 提取码: xpj5

说实话看完本书后才明白陈凯歌在《霸王别姬》里的文革片段凄凉并没有说出他心里的全部。当然,这么有才的人怎么会拍出《无极》这样的片子来,也很让人奇怪。

另外,他对于一些性别、男女在时代中的迷失也并没有偏爱,他认为女性要是疯狂起来,不比男性差。

里面也有些深深的自我剖析和忏悔,书中他家的佣人也曾是上一代贵族,北京的骄傲,他自己幼年应该也是新一代的贵族,两代人的命运几乎相同或没有什么大的不一样。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不忘初心 Start with WHY

Start with why, Simon Sinek著,Penguin出版社2009年出版,256页。
这本书中文名字叫《超级激励者》,翻译苏西,2017年由文汇出版社出版,232页。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组织、一个公司要有自己的核心目的,这个目的不能纯粹为了赚钱,而应该服务大众,改变世界,颠覆原有。要立志于做大事。为钱容易丧失凝聚力,也买不来客户的忠诚。有清晰使命的组织,能招募到理念一致的人。但光有梦想也不行,还得找到能把梦想通过产品或服务变成现实的人。要说服这些人是创始人的工作。梦想要清晰,做法(文化要一致),产品也要符合这个大方向。
知道为什么开始的公司有灵魂,他们的产品也更差异化,有灵魂,更容易得到客户的忠诚。人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背后的感情、情绪,人买的东西不仅仅是为了使用,而也有一些精神上的需要(They don’t really care about Apple; it’s all about them)。满足中国人的虚荣心是一项非常大的产业。商家要提供产品服务之外的更高精神内涵方面的东西,提供附加价值,否则就容易陷入价格战。Value is a perception, not a calculation.
作者认为,有跟随者的领导者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人为什么要跟着你,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他们。好的领导要看见别人看不到的,有一个清楚的远景和梦想,第二要能清楚地把这个远景表达出来。人不仅仅是冷血的理性动物,需要win hearts before minds。
Great companies don’t hire skilled people and motivate them, they hire already motivated people and inspire them.
You don’t hire for skills, you hire for attitude. You can always teach skills.
The pessimists are usually right, but it’s the optimists who change the world.
作者极为推崇苹果公司,戴尔公司派来的杀手正在路上。
作者Simon Sinek专门从事人的激励方面的咨询工作。这个人实际上并没有管理过非常大的组织,属于典型的纸上谈兵的成功学作家,没有什么成功的先例和经验。这本书里很多段落反反复复在说一个理儿,烦不烦。Forbes网站上有篇文章,说Simon Sinek is full of hot air,屁话连篇。话虽如此,能学到些什么更重要。
人都是为了自己,如果创办企业的话,为自己没什么错,但一定要喊一个口号,要让人信服,把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要制造这样一种印象。
我原来的公司是几个人弄钱的工具。他们一直忽悠的很好。有一次一个外部咨询顾问问公司全体员工,我们的mission是什么,居然没有人能答出来。可见,钱也是一种激励方式,目标清晰。有句话叫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这么说发财对于想赚钱的人,是非常好的激励手段。
商家要提供产品服务之外的更高精神内涵方面的东西,提供附加价值,否则就容易陷入价格战。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埃博拉病毒纪实文学

《血疫》(The Hot Zone),(美)理查德 普雷斯顿著,姚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出版,290页。

这是一本纪实小说,写的是埃博拉病毒自肯尼亚一个山洞怎么来到世界上,当然其中也包括了马尔堡病毒和其他丝状病毒,主要讲了非洲和美国华盛顿附近一个叫雷斯顿的小镇,最后又回到肯尼亚的奇塔姆洞。

这本书写的很动人,很会抓人心弦,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很多细节。可以说美国很多作家讲故事的能力非常强,跟美国的畅销书文化应该不无关系。

在其中有关猴洞那一段,看起来大家都是虚惊一场,这一段有些过长,如果说这本书有哪些美中不足的话。另外作者的基本观点,病毒是大自然对人类进行调节的工具,如果人类太过分的话,大自然有办法减少人类的数量,想想新冠疫情是不是也有类似之处,另外,如果新冠和致死率90%的埃博拉结合起来,让人七窍流血而死,那就太恐怖了。

这本书是作者系列书籍中的一本,有机会再看看作者另外一本《血殇》。

“译文纪实”系列图书质量都不错,何伟的中国三部曲、《长乐路》、《鱼翅与花椒》都是该系列图书。下面是这个系列共39本图书的链接,让你一次看个够!

陌生的中国:

《寻路中国》

《江城》

《奇石》

《打工女孩》

《再会,老北京》

《少林很忙》

《东北游记》

《两个故宫的离合》

《故宫物语》

《鱼翅与花椒》

日本现象观察:

《无缘社会》

《工作漂流》

《看护杀人》

《不让生育的社会》

看不见的美国:

《穷忙》

《看不见的美国》

《房奴》

《美国病》

《肮脏的三十年代》

《形而上学俱乐部》

《好老师,坏老师》

《非虚构的艺术》

历史与真相:

《末日巨塔》

《深暗》

《慕尼黑的清真寺》

《寡头》

《货币战争》

《总统班底》

《“排放门”:大众汽车丑闻》

自然与人:

《与荒原同行》

《最后的熊猫》

《大灭绝时代》

《汤姆斯河》

《熬:极地求生700天》

《创水记》

《朱鹮的遗言》

《世纪的哭泣》

《血疫》

《血殇》

mobi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czeytChtwPySeqpu47K9w?pwd=5n7i 提取码: 5n7i

Epub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uu95UED3dniHPbi3fxfQQ?pwd=ywvk 提取码: ywvk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毛姆的小说评论集

《毛姆的书单》(Maugham’s Essays on Reading),(英)威廉 萨默塞特 毛姆著,李亚飞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出版,248页。
这本书是英国作家毛姆的文学评论集,据说是他的一部更长的作品中截取出来的。总的来说毛姆是一个专业作家,看书很多,人生经历也非常丰富,因此他的文学品味比一般人强上很多。
他极为推崇几个作家,一个是狄更斯,一个是菲尔丁,一个是普鲁斯特,一个是简奥斯汀,一个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另外一个是塞万提斯的《堂吉柯德》,还有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他认同大部分的作者,象巴尔扎克和菲尔丁都经历过挥霍之后潦倒的人生,只有托尔斯泰是个例外,他认为这样的人生经历,象巴尔扎克这种被债主逼着,让他快快写,是确保他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认为看书首先要让读者想看,作者讲故事的能力要强,要吸引人。他觉得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的确,我看看我儿子这么喜欢各种故事,各种虚构的电视剧电影如此畅销,不能同意更多。
全部部分讲的是作者阅读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后半部分是作者一些具体的知名小说的评价。毛姆在这部分里把人的生平也进行了介绍,用的语言不能再简单易懂了,专业作家就是专业作家。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华为是如何走向世界的

《华为国际化》,周锡冰著,中信出版社2020年出版,241页。
这本书基本上按照地域顺序,讲了华为到2020年的国际化历程。华为的国际化源于任正非一次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之旅,他提出了只有走出去才能活下去的大原则,然后从香港到东南亚日本到非洲到欧洲、到美国,一步步走来。辉煌时华为海外的收入占全公司的70%多。
首先,华为如何激励团队走出去?代表中国人征服世界是很有诱惑力的精神口号;颠覆列强的垄断、提出一个新的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是吸引年轻人的挑战。民族主义是一门很好的生意,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任正非本人非常重视宣传和统一思想。此外,华为的薪资很高,我记得我有个没结婚的师妹刚毕业去了华为,然后就去北非常驻了,她说华为的待遇很好;我在法国读商学院时,很多法国同学都为华为在法国的高package吸引。前几年我的意大利语老师(一个来自Bergamo的小伙子)还去华为面试,很憧憬华为高待遇的样子。你得真舍得给才行。
本书很多是文章摘抄,真实的战略和战术很少总结,只有比较少的地方略有闪现。除去那些煽情的文字和无意义的可以一目十行的段落,可以看到华为的策略是:
1、抄/偷,至少一开始是这样。复制也是一种战略,只要不惹官司上身(书里的确写到在美国被思科告)。友商战略其实也有保留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以利于将来更好抄袭的意味。
2、骗,与业内没落的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让对方拿钱,自己出技术人员,过一两年把对方的技术精华学会了,把对方甩掉(这是书里任正非自己讲的,不是我在这里有意抹黑;我只是总结,不做任何道德评判)。
3、前面两点是技术上的,以下是市场方面的。华为的营销是他们最强的一块。他们的战略实际上是一切为了销售额:以客户为中心,归根结底是一切以销售为中心。
4、低价,书里也提到很多市场是焦土战略,用价格收割,用低利润率来换市场份额。
5、用重金拿下权势人物,让对方为自己站台。这个是纯臆测,不过华为在政府关系上应该是很卖力的。
6、提供定制解决方案,不怕客户没要求,哪怕再难的活儿也敢接。中国就是人多,廉价的年轻技术人员多。
7、农村包围城市:先做对价格要求高、对质量不一定关心的地区,站稳脚跟后转向高端高利润的市场。在高度垄断化的电信领域,先拿下那些处于劣势的竞争对手,一步步蚕食。
8、耐心,很多市场(德国,南非)其实是等了好几年才有产出的,当然这和电信行业都是长周期的大单业务有关系。
9、做出融入当地的姿态,雇佣当地人,在日本雇佣大批研发人员为全球搞开发,是一步妙棋。其实华为的工程师国际化是走了很长的路的,学英语、理解当地文化,里面有个给来访的老外拎包的事真的好搞笑。
只要成功的,就有可借鉴学习之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