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血馒头制药公司发家史

The Empire of Pain: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Sackler Dynasty, Patrick Hadden Keffe著,Doubleday 2021年出版,560页。
这本书作者是《纽约客》杂志记者Keffe写的解密美国Sackler犹太家族秘史的一本商业书籍。Sackler家上个世纪初从波兰移民到美国纽约,第二代三个儿子学医,大儿子给辉瑞和罗氏搞抗生素和镇静剂营销、拿提成发财,第三代靠Purdue Pharma公司(中文译名普渡制药)开启阿片生意并发扬光大,最终引起美国社会阿片成瘾浪潮,造成几十万人致死(平均每天死100多个),引起美国公众关注,遭受了长期的上万宗法律诉讼,赔偿几十亿美元。Purdue Pharma光卖OxyContin一个药就应该卖了350多亿美元。
阿片类药物(英文Opiod)指的是由吗啡发展而来的止痛药,用罂粟提取制成,包括鸦片、吗啡、芬太尼、奥施康定等。出演过《断背山》、《蝙蝠侠》等电影的著名影星希斯 莱杰即死于阿片类药物过量摄入。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Sackler家族卖的是毒品。迄今为止这个毒品家族还没认罪,各种法律诉讼都止于普渡制药。而实际上,家族成员是重度参与这家未上市公司的日常管理的。
疼痛如疾病、死亡一样,是生命的一部分,必须忍受,不能用药物替代,否则会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因为几千年来受压迫,犹太人要活下去,只能既贪婪又狡猾,而贪婪是在这世界上成功的第一要素。Sackler家族从二代开始起就非常贪婪,要利、要名、要色,根本停不下来。“利”,从商业上来说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赚钱机器,非常精明,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大儿子Arthur一人建立起了家族医药帝国(The only practical limitation on what he could expect to get out of life would be what he was personally prepared to put into it),办医学杂志、给辉瑞等公司搞虚假广告营销、建立医药信息库、贿赂FDA,并开启了靠让病人上瘾而大发其财的先例;同时Arthur也无止境地追求“名”,喜欢上了中国古玩,开始一系列操作往知名机构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MET、卢浮宫、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北京大学、英国皇家学院等捐赠艺术品和现金,冠以家族姓氏,以求留名千古;“色”是说大儿子和二儿子都非常好色,各结婚三次,留下很多子嗣。
从书里可以看到,Arthur的慈善操作非常精明。他看准MET急需钱扩建的机会,提出捐款,但不是一次而是20年付清,从捐赠产生的税收减免就超过了他的捐赠;他还把馆藏的一些艺术品以很长时间以前博物馆的进价买下,然后再无偿捐给博物馆,以最低成本,收获税收及名声的收益。
2020年Sackler家族被美国50个州政府围攻,要求不光Purdue Pharma公司而且Sackler家族必须为他们造成的社会危害负责,这时候一直都极力低调力图把Sackler家族和生意撇清楚的家族不得不出面,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狡猾的方案,号称120亿美元补偿,但实际上远没有这样多,因为这里面含了把Purdue Pharma卖出去可能会到手的40亿美元,并且实际上是让各州去继续卖阿片药才能把钱赚回来,而实际上阿片类药物正是让无数美国人上瘾、致死的源头,等于喝海水止渴,越喝越渴。
Richard是个药物营销的天才,书里对他当时的一些开创性的卖药手段进行了总结。他的主要路子有:在风景宜人的高档酒店召开“学术”会议,并且周末把医生拉出来开会;制作各种宣传品和带有产品名字的小礼物;有力的宣传口号“ OxyContin is the drug to start with and to stay with…”;盛大的新品发布会;对销售人员提成不设上限(20世纪初平均其每个医药代表的年度奖金就可以达到25万美元);用数据精准引导销售该去拜访哪些医生;引用一些未经证实的权威杂志的文章片段虚假营销;好酒好饭招待医生(有一年光花在这上面就是900万美元)。当然,产品很重要,他卖的东西就是让人上瘾,欲罢不能,而且必须越吃越多才能平缓毒瘾。虽然贵为身价几十亿美元的董事长,他对细节也非常关注,每周看销售数字,并提出跟销售一起去拜访医生,了解一线信息。
这个药在中国叫奥施康定,据说也卖的很好,大有超越美国市场的潜力。虽然从书中看这个家族在美国名声很臭,各个被捐助机构都将其除名并表示不再接受他们新的捐赠,但在中国至少从百度上来看他们还是很光鲜的。中国人好骗。
作者文笔很好,故事讲的好(这个故事也被写成了几本书并被hulu/HBO等搬上荧屏,现实的确比虚构还要精彩),读起来让人手不释卷。
书里一些句子摘抄:
Medicine is a hierarchy, and perhaps it must be.
Chinese furniture has “a double face,” a respect for what’s left unsaid. 的确,在中国,不说出来的才重要。
Man proposes, but God disposes.
提取码:8146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拉美之殇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Las Venas Abiertas de América Latina),(乌拉圭)爱德华多 加莱亚诺著,王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384页。

总的来说,作者力图对拉丁美洲几百年来的苦难史与欧洲、美国外来的侵略挂钩,从美洲大陆被发现到对墨西哥到印加帝国的印第安人屠杀,从几个世纪的不公平交易、糖、棉花、金银锡铜等矿资源掠夺到无数的非洲黑奴被运来,从英国工业革命对拉美的一边倒榨取到美国资本主义取而代之,从秘鲁、阿根廷的20世纪初革命到70年代巴西的工业化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本书原著出版于70年代,在拉美比较知名。

拉丁美洲的不幸在于物产丰富,各种资源太多,与北美洲不同,北美至少在发现的当时没有那么多的金银矿产,而且北美殖民者到那里就是为了建设国家,想过日子,到南美去的都是为了赚快钱,赚完就走。放眼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很少有发展的好的,拉美的委内瑞拉即是一例,先天条件好了,养懒人。

这本书读起来不容易,因为不太容易找到线索:时间?国家?被压榨剥削的方式?行文也非常有拉美味道,容易让人想起《百年孤独》、Bacarau。虽然本书写的比较鸡血、充满仇恨,有“都是别人的错”之嫌,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本书据说在拉美很畅销,但作者说的应该不全是编的,的确今天很多地方有欧美的痕迹;对理解拉美各国历史和风土人情有好处,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目的。

拉美人对中国人是怎么看的?中国企业在拉美有什么机会?

Mobi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askQfqkLoUiTHl7_BreOA?pwd=rr4b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IT男给出的自我成长建议

《暗时间》,刘未鹏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251页。
作者刘未鹏,博客(mindhacks.cn)更新到2018年(他也有个公众号,不过很久没更新了)。最后的职业记录是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应该是一名IT程序员,喜欢钻研、思考的技术男。他读了很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记忆、人工智能方面的英文原版著作。
这本书实际上是作者的博客文章合集,他的博客更新不快,基本上都是花时间去思考,成熟以后记录下来。
这些文章涵盖的方面有数学(贝叶斯概率法则、哥德尔不完全原理、对角线)、编程(图灵停机、丘齐Lambda算子、Y Combinator)、算法、人工智能、人类思维习惯及误区、如何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写作的好处、心理学、与父母的关系等等。
暗时间这个概念的意思是,把想不明白的问题藏在心里,日思夜想,自然会想明白。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不能懒,越早接触到问题越好,之后心智会自己消化问题,找出答案,不能拖到最后再去想。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本书在IT从业人员中很知名,其中有关学习、思考、写作的部分,哪怕不搞IT的人也有很多可以借鉴。有空看看不会有损失。
“普通人遵守规则,牛人无视规则,伟人创造规则。”
避免思维被一门语言束缚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其他语言”。

Mobi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ZEEW8V_50UbpaIkgI9Mhw?pwd=spx6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美国科氏帝国发展史

Kochland, Christopher Leonard, Simon&Schuster, 2019, 704 pages.
这本书写的是美国Koch Industries Inc公司的发展史,力图从这一个公司,折射出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企业界对政策的影响。
美国科氏工业集团是美国一个实业巨头,旗下有炼油、化肥、造纸、木材、大宗交易等不同业务和子公司,营业额超过Facebook、高盛、美国钢铁三家巨头的总和。其股权结构非常独特,兄弟两人Charles和David两人占去80%,两人也是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财富总和加起来超过1000亿美元。
“一个组织是一个人的长长的影子”,这是一个家族企业,Charles Koch从其父Fred那里继承了公司,用了50多年的时间把它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期间也经历过家族内斗,主要是一个小弟Bill Koch给Charles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最后Bill的股份全给买断了。
从一开始Charles就坚持独立运营,不上市,其稳定的股权结构让他能够以长远眼光看生意机遇,始终关注长期回报,而其发家的石油工业让他很早就明白对冲风险的重要性,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把公司建成了一个有着雄厚现金流的企业。而且高度重视信息收集的作用,其管理人员 (90% of the problems in industry are caused by management, not by the worker. The main management is the one that should be fired.)都必须有风险意识,保持灵活(the trading mentality),不能按部就班,因为市场复杂多变,不能对抗市场变化而是要顺应(markets never stand still, the status quo nver survives),不怕风吹雨打。同时,所有公司员工都要善于发现和报告扩展机遇包括收购兼并,积极实现外部增长,只在对象处于比较差的财务情况时才出手收购,这时候价格比较好。
Charles Koch本人是哈耶克、冯 米塞斯等思想家大市场、小政府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发展出了一套Market Based Management的工作原则,要求所有员工从入职第一天起就认真研读、遵照执行,洗脑工作很成功。它教育每一位员工都把自己当成企业主,给他们虚拟股份。公司从上到下每个人都要为公司赚钱、增长,不能短了,只能长。他喜欢招的人都是Koch工业母公司所在的堪萨斯州的工薪阶层孩子,工作卖力好使唤。企业主Charles Koch是个工程师出身,个子很高,蓝眼睛,对人随和但性格坚强,智商出众,运筹帷幄。
不上市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Charles可以始终非常低调运作,包括影响美国政府的政策制订。书里花了很多篇幅写到了Koch如何与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抗衡,金元政治收买议员政客,影响智库、学者,让前者的大气变暖政策流产,也扼杀了后者的增值税法案。
书里对他如何智取钉子户、如何斗垮工会、如何惩罚不听话不配合的政客,也给出了很多外人难以想象的知识和细节。
中文版名为《隐秘帝国》,202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美国商业周刊、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报纸的专业记者,写作水平高,行文流畅,故事性强,读起来让人手不释卷。是2019年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之一,也登上过很多榜单。如果你想读一读美国的大企业发展史,这本书是很精彩的商业读物。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保护你最大的器官

《皮肤的秘密》,(德)耶尔 阿德勒(Yael Adler)/卡提雅 史匹哲(Katja Spitzer)著,刘立译,东方出版社2019年出版,312页。
“人靠一张皮”,怎么照顾好“吾栖之肤”,在全球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自古以来是美女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让我们来看看德国专家在这方面的认知。
这本书是一位皮肤病专科医生写的皮肤科普书籍,她知识面非常丰富,这书覆盖面也很广,从表皮讲到真皮和皮下组织,从肤色讲到痣、伤口结痂、生长纹,从皮肤是最大的性器官讲到气味性吸引、受虐,从耳垢讲到鼻屎,从儿童的吹弹可破、少年的粉刺讲到老年皮肤,从皮肤需要太阳讲到维生素D和皮肤癌防晒霜,从蚊子讲到黄蜂,从皮肤清洗讲到护理、各种皮炎、癣、静脉曲张,从打肉毒杆菌到纹身,从性器官到各种性病,从吃与皮肤的关系到各种过敏,从皮肤到情绪,最后还给出了很多自制皮肤药品、洗发水、护手霜、润唇膏等的配方。可以说,你想知道的关于皮肤的一切。
总的来说,皮肤自己会料理自己,不需要用任何化妆品、润唇膏,更不要打肉毒杆菌、放什么胶进去;绝不要纹身,容易致癌;不要太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之下,除了容易衰老还会得皮肤癌,所以一定要防晒;每周洗一次澡即可,太频繁洗澡,对各种日用化工品生产商最有利但未必有利于你的身体。
书中一些摘抄:
“胎记是一种天生的痣。”
恋爱中的肢体语言很重要,很多时候男性的肢体舒展、女性的搔首弄姿,只是为了让皮肤更大程度地发散带有性吸引的气味。香水会毁灭性打击天然的体味。
“性高潮的到来基于三要素间的相互配合,生殖器、皮肤、大脑—共同为我们创造愉悦满足的性经历。”
健康冷榨的橄榄油并不适用于煎炸,仅适用于调拌沙拉。
去公共浴室等场所一定要带和穿自己的拖鞋。也不要赤身裸体坐在别人坐过的椅子上。脚气等皮肤病太容易传染了。
用PH值4.8左右的苹果醋和水即可成为治头屑的很好的
吃太多奶油、精米精面、糖、奶做的食品脸上容易起东西。
本书一位作者是插图画家,配有很多插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书里有很多德语,译者可能是为了准确,但说实话懂德语的人不多,放这些德语原词进去,影响阅读体验。
Mobi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ngu9hntr49fV-rD8i9DEg?pwd=ekqd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