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

《再会,老北京》(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美)Michael Meyer(梅英东)著,何雨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出版,392页。
这是之前介绍过其另外一本书的梅英东2009年出的书,2013年翻译成了中文。作者之前是和平队志愿者,到北京的大栅栏胡同住了两三年的所见所闻,他写的是街坊邻居的日常生活,写的是他在那里做小学英语老师的经历,以及胡同08奥运前被拆迁改造的前后,以及他对中国老建筑保存情况的调查。他做事喜欢刨根问底,全力获取第一手材料,到外地人老家去看,采访作家冯骥才、歌手崔健、SOHO CEO张欣、梁思成后人等人,也费了很大劲去了解了很多身边人的故事,因此可信度较高。
作者的观点是老城区应该尽力被保留,至少保留它的精气神,它给百姓的便利。我曾在北京学习、工作和生活过9年,也时常想,中国人太喜欢破坏旧的东西了,貌似只有打破旧的,建立新的,才证明自己来过。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说北京是千年古都,现在的北京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北京是千年古都这一点来?
“如果你手中有权力,北京就是另一座截然不同的城市。”
“西方教育界认为,观察孩子们做玩耍的游戏时的表现,能很大程度上判断出他们的性格与能力。”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中国的开始

《战国歧途》,刘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出版,216页。
这是我看的刘勃的第2本书,前面介绍过他的《失败者的春秋》。与上一本一样,作者也是分几章,分别介绍了战国七雄的盛衰以及秦国最后的一统。
书里对商鞅非常瞧不上,认为他出身低贱,为成功无所不用其极,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先例,打击平民,让他们又穷又蠢,激励制度然后释放出人性最罪恶的一部分,给国家制造财富、打仗,用砍人头的数目论功行赏,同时排斥异己思想和有文化的人,灭贵族,驱赶商人,一切都是为了军工,让老百姓弱下来,直到今天我们还活在他的阴影里。
秦朝占了很大的地势优势,而其他(山东)6国地势平坦,不惦记别人也会被惦记,因此一次次走向战争,生灵涂炭,老百姓自然梦想和平统一。然而以商鞅精神铸就的秦朝统一机制,也长久不了,早晚分裂。作者的观点非常悲观,中国走不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圈子,一遍遍原地踏步。你同意吗?
书里一些摘抄:
“从国君的角度考虑,要把权力垄断在自己的手里,最好是培养、提拔这样一批人:他能帮我治理国家,但是他没地,没人,没枪,也许有钱——不过我随时可以叫他没钱。”
“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主富库。”
“看贵族一个个被斗翻在地,这种快感是如此强烈,使得绝大多数人忽视了事情的另一面:自己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也在迅速萎缩之中。”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人民有钱,有智慧,有独立的人格,都可能导致一个后果,就是不够听话。《商君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差不多是把国家和人民当作两个对立的概念在使用的,而国家利益和君主利益,则基本可以认为是同义词。人民,是达成国家/君主利益的工具,这个工具要好用,其本身的利益,越小越好。”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单伟健的前半生

《走出戈壁》(Out of the Gobi: My Story of China and America),单伟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出版,384页。
这本书是作者人生前半段的回忆录,作者是山东烟台人。很小时随父母到了北京,家住在台基厂,父亲是海关总署的,母亲是外贸部的,小的时候生活不错,后来赶上了大跃进,又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作为知情上山下乡,去了内蒙古戈壁滩,一干就是6年,书中大部分内容写的是他在戈壁上的经历,包括打芦苇、烧砖、挖土豆、建水渠等等,后半部是他怎么从戈壁走出来,作为工农兵上大学,然后抓住机会到美国旧金山大学做访问学者,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研究生和博士,再之后是到世界银行任职,止于在宾大沃顿商学院教书。他1975年离开戈壁滩开始上大学,1987年就到沃顿教书了,可谓神速。之后的人生更为精彩,《金钱博弈》这本书仅是开始,韩国第一银行一单给股东赚了20几亿美元,之后的深圳发展银行貌似也获利颇丰。《金钱博弈》这本书同样也是无数业内大佬给站台,看起来他在圈内应能呼风唤雨。
他在书中提到的一起去上海、福建、江西串联的一个人,我曾经一起和他出差到美国、加拿大,网上一查,今年年初去世了,享年73岁。时间过的真快!
他离开内蒙古几乎没有跟任何战友告别,也没有特别怀念,当然书里也写了一些有特点的同伴,但匆忙离开内蒙古之际,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带走自己打磨的非常顺手的那把铁锨。
单伟健是时代的产物,戈壁滩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我总结一下戈壁给他带来的人生财富:
  1. 体力上的提升,天天干体力活,身体更好了,他终生喜欢跑步,可能跟那时候的劳动有关系,他自己在书里也说,本来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去那里干了一段时间的活就没有了。也培养出了他坚韧不拔的令人惊叹的耐力,这些在后来的商场谈判上都非常有价值。
  2. 受到几个人的影响,意识到浪费时间是对自己犯罪,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培养了他的饥渴,刺激了他的上进心,吃不上饭让他更加憧憬自由,利用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他要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逃避体力劳动,包括学医,钻研各种手艺、技术,思考背后的道理,对制度的深度的不信任,因为有的领导好,有的差,摊上了差的领导,一辈子命运就被改变。其中从戈壁回北京上学的经历可以说是刻骨铭心。他后来在UC Berkley读博士时,耶伦曾经非常担心他数学不好,结果他把厚厚的线性代数一本书看了7遍,考试考了满分,也可以说这段时间培养了他强大的学习能力。他在戈壁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都坚持每天记日记。
  3. 对人性有了深刻的认知,知道揣摩、迎合对方的心理,对人性不抱很大的希望,该忍的时候忍,站在对方角度上思考问题,也让他知道人脉、提升形象的重要性。在美国期间积累了很丰富的人脉,这本书的序就是前美联储主席、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写的,她曾经是作者在美国读博士时候的老师。有这样的一篇序,这本书当然卖的很贵。
总的来说戈壁让他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文革是残酷,但磨难也出了他这样的人才。因此文革不一定是坏事。大道轮回,也许再来一次?
这本书故事性非常强,所以读起来让人手不释卷。昨晚睡的很晚,因为坚持把书看完了。写的很精彩。
我有繁体中文版,与简体版出入很大,想要的可以留言email索取。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投资大佬的谈判实录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PE投资者美国新桥代表单伟健在金融危机后投资韩国最大商业银行的谈判过程及5年后卖出的经历。
整个谈判过程充满曲折反复,的确,做成一件事没有容易的,成功哪里可能那么轻易就范,来到你门前?各种拉锯、吵架也是正常的。作者把韩国金监会一个官员贬的不轻,但谈判中往往出现好警察坏警察的角色分工,都是应有之义,这一点说实话作者处理的还不错。
单伟健本人经历也很传奇,本来是一个农民,在外经贸大学的英语,后来做知青当农民(他还写过一本书叫《走出戈壁》),再后来跑到了美国留学,在沃顿商学院教书,然后又进入PE行业,到现在投资了几百亿美元,今天他已经是一家PE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了,身家估计至少几亿美元了。人不经磨难真是很难成才,安逸度日最毁人。
可见,年轻人最好入一个好的行业,干大事,这样成功了奖励更大些。
看书中他也喜欢跑步。
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商业谈判教科书,哪怕对银行业不了解的也可以读懂,因为作者解释的深入浅出,可以说一个细节没有落下。
强烈推荐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商战小说

《大染坊》,陈杰著,万卷出版公司2016年出版,488页。

《大染坊》,陈杰著,万卷出版公司2016年出版,488页。
这是一本小说,讲的是解放前一个乞丐被收养然后在山东、全国的印染界闯出一片天地的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原型是作者的爷爷,所以某种意义上是在给老爷子立传。2002年曾被拍上电视剧,本小说改编自剧本,因此对话较多。很多山东方言,读起来很亲切。
主人公比较仗义,让我这个山东人汗颜。
主人公个人能力和魅力都很强,但生不逢时,虽然商场上能竞争过对手,但最后还是没能战胜时代大背景。没有国,哪有家?
这也是一个商战题材的故事,当然作者对于商战手段,几乎全在价格战上,当然,中国人喜欢玩这一套。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