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走向无限的游戏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Finite and Infinite Games),(美)James Carse著,马小悟、于倩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191页。

这本书是美国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Carse写于1986年的一本哲学著作。他在书中把世间万事看作两种不同的游戏,有限的游戏和无限的游戏。前面那种分输赢,后面那种着重延续。有限的游戏是封闭的、有边界的,无限的游戏是开放的、无边界的。有限的游戏是面向过去的,无限的游戏着眼未来。有限游戏是需要观众的。有限游戏寻求权力,无限游戏寻求力量。国家是有限的游戏,文化、语言、艺术是无限的游戏。高手做平台,请君入瓮,让你的有限游戏成为他的无限游戏的一部分。

作者力图看透世间万物的本质,抽象出它们的特点和关系,这是哲学家的视角。能跳出三界外,从更高一个层面看问题,更容易看的清,而且这本身就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本书写作的较为平实,都是短句子,但概念很多,不容易理解,虽然很短,但看起来不可能很快。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X36C71KKkBUr2XenR6tCQ?pwd=xd3a 提取码: xd3a

发表在 哲学, 图书 | 留下评论

我们对时间的认知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The Time Paradox),(美)Philippe Zimbardo/John Boyd著,段鑫星译,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出版,262页。

这本书是美国知名心理学专家津巴多与助手合作的有关心理对时间的认知方面的探讨著作,讲的是人对时间的感知、认知,包括过去、现在与将来,给出了六种不同的时间观还有相应的问卷测试,以及对时间的各种态度与人生、健康、爱情、事业、政治、财富等等方面的关系,还对各种类型的学生给出了作者的建议。

什么东西都是过犹不及,过度活在当下,把每一天当成人生的最后一天,花光造光不好,为未来过度担忧,全然忘了享受当下的乐趣也不好。

既然涉及时间,就必然牵扯到回忆和变化。书里对这些地方的探讨也很有意思。

总的来说,我们的人生是由时间组成的,永不回头奔流向前的时间,单向度的时间,对任何人都公平但每个人的时间感都不同的时间,看这书,可以增加一些对人生、对自己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时间。

一些摘录:

我们的一生,就是在时间的海洋中游泳。把头深深地埋在海水里,我们被身边的潮水推来攘去,或是奋力游向某个目标,或是紧张游离某个危险。偶然间,我们从当时潜意识里的海洋中抬起头来,在闪现的意识之光中惘然地看了看我们曾经从哪里来,又准备到哪里去。然后又再次把头深深埋在水里,游向下一个不知哪里的那里……

未来是从我们的希望、恐惧、期待和渴望中被塑造出来的。它是在学术、商业、艺术和运动领域取得成功的必要平台。天赋、才智、能力对于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它们也是不够的。纪律、坚持和自我预期同样重要。

我们买自己喜欢的车,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工作和房子,然后再给这些选择包上很多理由。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

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

却找不到一点意义。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ryah34fQ13UsLB_n7-dTQ?pwd=e92n 提取码: e92n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何谓人心,人是如何看他人的

《人心的本质:一套理解复杂人性和行为的极简思维工具》(The Mind Club: Who thinks, what feels, and why it matters),(加)Daniel Wegner、Kurt Gray著,黄珏萍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出版,281页。

这本书探讨的是什么是心智,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万物有灵,这个灵究竟指的是什么(基本上是人类视角),以及死人、植物人、机器人、动物、神是否有灵,以及心智与道德善恶(好人坏人)的关系,由此展开,人心与心理学的各方面。

全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二元论,就是心智是能接收信息(感受性、experience、输入、受),同时做出反馈(能动性、agency、输出、施),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

写作水平很高,对各派心理学家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回顾,各种道理解释的深入浅出,而且很多地方很幽默,翻译的也不错。加拿大出品,必属精品!

一些摘录:

正是模拟使我们产生了共情。

自由意志是我们潜意识的大脑已经做出行动的决定后产生的感觉。

成为一个心智主体阻碍了你去了解其他人的心智。这或许是心智俱乐部里最深刻的矛盾。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n99rnMFGJcvJ7ECcGeVgQ?pwd=3ry8 提取码: 3ry8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托克维尔关于1848年法国政坛大事的回忆

《托克维尔回忆录》,(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出版,365页。
这本书是写出了神书《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托克维尔的有关1848年/1849年法国政坛事件的回忆录。
托克维尔在1848年2月革命中是法国国民议会的议员,亲身经历了期间的议会辩论、街头巷战、法王退位、之后的共和政体、自己任法国外交部长及期间的一些外交事件。这是典型的文人视角,他自己的感受和他对很多人(包括法王)的真实印象/看法都写到了书中,绝无春秋笔法,爱憎分明,以至于为了不得罪人,死后几十年才出版的书。
托克维尔的文笔实在太棒了,阅读他写的书真是一种享受。
一些摘录:
个人在权力更加集中和更加强大的政权面前更加孤立,更加软弱无力和更加麻木不仁,公民养成凡事依靠国家的习惯,不知不觉地丧失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在民主制度下生活的人民必然消失的政治激情,只能被另一种激情所取代,而这另一种激情又随着另一种激情,即对安定生活和物质福利的热爱的逐渐消沉而加强起来;这些人民为了得到这种福利每天都急于把自己的一些权利让给国家,而国家也鼓励这种使独立的人更加软弱无力的趋势。一个失去了自尊心的社会还能有爱好自由的兴趣吗?
我发现,满足人们的自尊心,可以达成最有利的交易,因为你给对方一小点儿实惠,往往会使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还给你最大的实惠。
平时韬光养晦,而后一鸣惊人。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vu6tEgnEYjGlXnIviA2rg?pwd=c4d1 提取码: c4d1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30年前美国如何布局欧亚大陆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美)Zbigniew Brzezinski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175页。

这本书原作写于1997年,是美国前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有关欧亚大陆的战略安全以及美国应该扮演的角色的思考。全书的核心观点是美国是最后一个超级大国,以往的超级大国(英国、苏联、蒙古帝国、中国等)都在欧亚大陆,美国限于制度,并不是很关心国外的事,不想流血搞世界霸权,现在苏联已经解体,美国怎么确保战略上欧亚大陆上的各国,会朝着世界和平的方向,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在亚洲,日本是亲兄弟,可以是美国的全球伙伴,但绝不能让他发展武力;中国只是区域性大国,对北朝鲜等意义重大,对中亚的资源也虎视眈眈。法国德国是欧洲的核心,德国也绝不能发展武力,法国人虚荣,能将就就将就着他们。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今天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因为原著写于1997年,书里说的欧亚大陆的大棋局其实长期的规划就是20年以后,也就是现在,欧洲已经形成了欧盟,但跟书里说的一样,英国建立时就不热心,现在退出也不奇怪,俄罗斯正在跟乌克兰打仗,中国已经崛起,中美已经实质上脱钩,台湾还没有搞大动作,南海那里关系有点复杂,作者书中担心的中国伊朗俄罗斯的联盟貌似已成型。

看看这书也有助于了解很多历史渊源,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和周边中亚、东欧的关系。

特朗普二进宫后,最近一个月来国际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乌克兰被出卖,欧洲被彻底扔在一边,美国和俄罗斯单独谈了。金钱交易是特朗普的手段,还是最终目的?他是真的决定放弃美国全球霸权、聚焦美国自身及周边了,还是这些只是谈判筹码?

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QzChXJ5L9Kow8aZMF_P4w?pwd=gwvb 提取码: gwvb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