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非埃博拉爆发的故事

《血殇:埃博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Crisis in the red zone),(美)Richard Preston著,姚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出版,376页。
这本书跟之前介绍过的《血疫》是同一个作者,他的专长科普写作,是《纽约客》的撰稿人。
与《血疫》一样,这本书也是写埃博拉的,不过侧重点在西部非洲,主要是写2014年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三角洲地区的一次埃博拉爆发以及塞拉利昂卫生界、美国、无国界医生的一些举措。
作为一个美国人,作者在书中抨击了无国界医生对一个塞拉利昂抗疫领袖见死不救的行为。
埃博拉病毒1976年于非洲刚果金被初次发现,其中提到的一些地名和医院名字我还比较熟悉,毕竟我也在金沙萨生活过两年。书里也提到,76年抗击埃博拉的一位医生还被我之前公司授过奖。
目前为止埃博拉传染范围很小,医学界的总结是它的致死率太高,不利于病毒本身的繁衍。也可能是因为它仅限于落后非洲,大药厂、疫苗公司开发相应药物和疫苗的动力可以想象不是很高。当然,现在能检测埃博拉的PCR试剂很多公司都有了,包括我现在供职的这家。
书中预言,现代社会并没有为传染性强的大流行病做好准备,的确,这次新冠疫情刚开始各国的狼狈是最好的证明。传染性疾病大概是大自然平衡人类的工具,什么时候人太多、活动太猖獗了,自然母亲就会释放出一些手段,教我们做人,收敛一些,更尊重万物。
本书的故事性很强,美国人讲故事、吸引你读下去的本事是非常高的。对传染性疾病、埃博拉病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又一本营销咨询专家的书

《营销笔记》,小马宋著,中信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241页。

这是从事营销咨询方面工作的小马宋的一本营销生意经。他原来在广告公司工作,后来自己出来开公司搞咨询,走的跟华与华、叶茂中一样的路子。

这本书先说营销不是万能的,给自己个台阶下,同时让客户增加对他的信任;然后主要篇幅围绕着营销中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理论讲了前面的两个P:产品和价格,之后关于定位理论也谈了些他的看法。

有关价格方面作者写的比较独到,有些看头。

这本书说的是比较基本的,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关于他公司业务的推广,刚开始搞营销的可以看看。

一些摘录:

其实除了极少数产品,大部分产品都是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这在商业世界中是一种最正常、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产品开发策略。。。创新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新组合”,而不是一种“新技术”。

他痛斥了国内很多公司为了搞死对手玩命降价的价格战做法:“每个品牌似乎都想做老大,还老想着消灭老二、老三,尤其是拿了投资的新品牌,关注份额甚于关注利润。其实除了少数领域,市场上是需要并存多个竞争者的。国内有些企业,如果它做定价上损人利己我还可以理解,有些企业既损人又不利己,我就很难理解了。一个行业的正常运行,最好是在保持一定利润的条件下在其他方面展开竞争,比如产品特色和服务优势等。”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毫无意义的工作

《毫无意义的工作》(Bullshit Jobs: A Theory),(美)大卫 格雷伯著,吕宇珺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408页。
这本书作者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一名大学人类学教授,他也曾经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在本书中提出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工作毫无意义的观点,收集了很多金融界、教育界、政府部门的案例,探讨了工作的来源、时间的意义(为什么老板感觉他买的是你的时间,上班时间不能用来干其他事情)、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及政治对现在这些毫无意义的工作局面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很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且后面还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全民基本收入。
这书很长,英文书名是一个理论,后面的确有些深入浅出的理论性,还是挺有思想内涵的一本书。
现在的社会分工很细,各工种、岗位互相依赖性很大,很多时候象作画或者拼图板上不同的地方,每个人各弄一块儿,不知道大的版图是什么,因此也很容易就迷失,并不知道自己采石是为了建一个大教堂;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干着违心的事比较累,比较容易产生精神负担。一般来说,年轻人更容易感觉工作无意义,毕竟生活压力不大。所有当老板的和管理者都要充分明白让年轻人干的有意义(purpose)的重要性,一定要不断对他们强调他们的活儿是有用的,让他们看到大的棋盘。
作者分析了从统治者角度来说,不能养闲人、尽力降低失业率的意义在于维持社会稳定,但作者的观点是,失业率高这个社会也照样转。当然,从个人视角这个问题就不同了,多学点生存技能,在任何环境都能活下去还是很重要的。
我也是一个工作的奴隶,闲下来就觉得难受。
如果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是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没有意义,或者说意义究竟是什么?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财富带来痴迷,权力带来疯狂。

《一本书看透股权架构》,李利威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出版,396页。
这本书作者是从业多年的股权咨询专家(分鼎股权咨询)李利威写的一本有关国内企业股权架构方面的工具书籍,不仅仅是讲资本运作、股权架构的设置,包括境内外,而且还涉及到很多税务、法律方面的知识,对于企业被收购、上市、家族传承都给出了股权安排方面的建议。
这本书写的简洁明了,举了很多知名公司的案例,对股权架构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分析,涉及到财务、法律、税务及管理等诸方面。对于了解投资、股权分配比例带来的权责利、股权激励、中小板、新三板、创业板、AB股、有限合伙企业与控股公司、一致行动人、海外股权、股权转移及收购兼并的税负、夫妻离婚的股权处置及激励带来的财产分配等等各方面都有涉及。对企业股权感兴趣的人可以尽快看看,因为不断有新政策出来。
财富带来痴迷,权力带来疯狂。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销售入门

《当客户说“不”》(When Buyers Say No: Essential Strategies for Keeping a Sale Moving Forward),(美)汤姆 霍普金斯、本 卡特著,杨晓瑜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296页。
这本书是一本销售入门培训书籍,适合刚做销售的人看,其出发点很简单,就是碰到客户不买的时候怎么办。
作者的理念是,客户说不是正常的,一蹴而就反而少,一般来说要5次“不”才有一次“行”;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说“不”才是真正销售过程的开始,也能看出老手和新手的区别。书里提出的销售流程有四个步骤:与客户建立融洽的关系,了解客户的需求,告诉他你的产品如何满足他的需求,最后成交。如果遇到“不”,再重新开始。作者对这四个环节都介绍了很多技巧。
在中国做销售尤其要具备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要能迅速拉近与人之间的关系,能让人感觉舒服同时不卑不亢,知道自己的底线同时又让客户感觉赚大了。
书里一些观点:
在客户面前时要保持最佳状态。客户不傻,你的肢体语言和话中话他都明白。
一般来说,只要客户见你,就说明他对你的产品有兴趣,不然不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问问题有助于让客户自己说服自己。
自嘲式幽默相对安全,因为人都喜欢不太把自己当回事的人。
到收尾时要知道闭嘴,沉默是金。
如果对你来说,拔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贬低别人,那你可能就入错行了。表现的职业一点始终比贬低竞争对手更有说服力。
客户越是擅长谈判,他们就越会尊重你在谈判中表现出的自信。
完成销售后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客户为你推荐更多其他客户,实现口口相传,带来更多的生意。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