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沟通技巧

《阅人无数:突破沟通中的艰难时刻》(Rapport: The Four Ways to Read People),(英)Emily and Lawrence Alison著,侯奕茜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364页。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在沟通中想好自己的目的,并通过沟通达到自己的目的。

两位夫妻作者是搞法务沟通培训的,教审讯人如何从囚犯嘴里套出话来,书里甚至提到了几次他们跟罪犯独处、靠沟通死里逃生的经历,所以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经验不是把人牙齿生拔出来的那种酷刑,而是跟人沟通交朋友。在他们看来,自我控制(情绪)非常关键。认真倾听。他们还有一套快速识别对方沟通特征的方法以及应对办法。

法语Rapport跟中文译名阅人无数毫无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作者的目的是至少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互动,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他们的基本方法是,待人以诚,让对方喜欢你,相信你,不要拐弯抹角,不要讽刺嘲弄人;明确自己的感受和目标,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和目标;给对方选择,让ta有自主权/选择权;通过给对方反馈,循循善诱把对方信息套出来。最后这一步最难,但也有些基本原则,如复述对方的话,多强调正面信息,如果对方有自相矛盾之处指出来,但不要陷入争论,最后用自己的话把对方的想法说出来,也可以稍微加入一些自己的意愿,但要顺着对方来。

四种动物来识别沟通类型:强势的霸王龙,随缘佛性的老鼠,领导型的狮子,听人指挥与人合作的猴子。沟通高手不光能快速识别对方的类型,还能在不同类型中切换。只会用一招的只能算是不成熟。法语里还有个表达方式,rapport de force,指的是两人之间的势力比对,这个跟作者的四种动物模型本意可能比较接近。

沟通是一门很深的技巧,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后天精进。敏锐地理解对方需要仔细分析对方每一个字、每个肢体语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控制自己的情绪,清楚自己的目的和底线,不让每一场交流都随对方的情绪或目的而随意转换很关键。当然,交流的即时性很强,内容也往往很复杂,很难一开始就预测到所有可能。只有一个经验,不断练习、经历就好了。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e3Zl15uaaHIH6H-vySGZA?pwd=rtnt 提取码: rtnt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走出对抗僵局

《高度冲突:为何人们会陷入对抗以及如何从困境中逃离》(High Conflict),(美)Amanda Ripley著,赵世珍译,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317页。
这本书从美国加州一个小镇的参政议政、芝加哥黑帮、纽约犹太人与密歇根保守派的交流、哥伦比亚游击队如何返回正常生活等案例,讲了如何化解纠纷,降低压力,使对立走向缓和。这书基本上聚集的是美国,因为美国社会在社交媒体的助推下越来越分裂与对抗。当然,现在的国际局势也同样,巴以,俄乌,中美等等。法国电视上很少有说咱啥好话的。我个人认为,西方做的也很过分。如果这个世界分崩离析,每个人都有责任,西方领导人也难逃其咎。
书里的经验总结一下就是多接触,尊重对方而千万不要侮辱对方,多听对方的意见,求同存异,不要非黑即白的对立视角看问题,少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多给自己和对方时间和空间,远离那些加剧对立的因素(人和事物),警惕挑拨、从中受益的人,不要火上浇油。
这书讲的虽然不是在对抗中如何占据上风、如何跟人吵架获胜、少吃亏,但哪怕是我们已经跟人激烈对抗了、吵架了,也是要走向缓和的。对抗很少有赢家,还是想法如何从一开始就避免对抗和僵局吧。
愿世界和平!
一些摘录:
寄希望于对手终能醒悟是徒劳的,这只会让你更加心灰意冷。计较对方的过错容易让人成瘾,沉迷于下一届选举只是一种拖延战术。呼吁人们放下憎恨、施以仁爱是行不通的。
身份操纵是很难摆脱的,因为我们都是人类,但并非完全无法摆脱。首先,保持警惕非常重要。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某种身份何时被激活,并问这样一个问题:这一身份是为谁服务的?
如果胜利意味着你的邻居受到羞辱,那你就没有真正获胜。
讲述精彩的故事,它比任何和平协议都有效。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xmA-vXecCetpIhfUedDHw?pwd=9hm7 提取码: 9hm7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父子关系的专业论述

《何以为父:影响彼此一生的父子关系》(My father before me),(美)Michael J Diamond著,孙平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出版,212页。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一位专门从事家庭心理咨询的心理医生,他把多年来有关父亲和子女关系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汇总到了本书中,其中着重讲了父子关系一生的各个阶段,从出生,到婴幼儿、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直到死亡。

作者的基本论点是,就像所有人际关系一样,父子之间是互动、动态、相互影响的,父亲养育成就儿子,儿子同样也在塑造父亲。

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了孩子可以对自己有更好的理解。如果是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和复制,看看他的成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与生俱来的)缺点是什么的,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多跟孩子在一起也可以更加包容,可以说有孩子让我的人生更完整。我个人认为没有孩子的人是不太合适当领导的。我们的责任是给孩子留下一个更好的世界和未来,没有孩子的人可能更容易走极端一些。我的儿子也和我有很好的互动,很多时候我心里想什么,不用说出来他都能猜的到。我有时候运动完拉伸在心里默默读秒,他能喊出来到了哪个数字。生命真是神奇。我有的时候工作不顺利,晚上回到家里心情不好,虽然他还很小都能看出来,然后会想办法逗我开心,学小猪佩奇里面做蛋糕给我吃。人生肯定很多风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非常关键。

花开花落,生生不息,父与子的关系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我孩子还小,现在还处在蜜月期,叛逆、酸楚、挑战还没真正到来。这书比较专向,难得之处在于把父子关系按时间顺序分成各个阶段,着力分析来各阶段的父子各自的心理特点、期待与相应的对待方法,推荐序就已经写的很好,翻译的也不错。

一些摘录:

一个“父亲”不管以什么理由打孩子,都是在以向孩子泄愤的方式掩盖自己的无能—哪个棒子本来是应该落在他自己身上的。

孩子就是镜子,可以照见父亲人格的形状和成熟度。

是孩子,造就了一个男人。

父亲指导儿子调节情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教他通过语言来表达情绪。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msHwmIGc3tbSDsHkfvk6w?pwd=wwk8 提取码: wwk8

发表在 图书, 教子 | 留下评论

咨询师的自我精进

《值得信赖的顾问:成为客户心中无可替代的人》,(美)David Maister等著,吴卫军、李东旭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276页。

这本书作者是职业顾问,一生有很多实战经验,在书中传授了很多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的方法。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要擅长跟人打交道,察言观色,记住客户的话,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真正理解他们,把他们的利益放在心上,多联系。不要掺合到客户的内部办公室政治当中。要非常小心。嘴要严,不要乱说话。书里也提到,做顾问的专业人士不能以术业有专攻、自己是专业人才自居、高冷,要以人为本,把跟人打交道的能力提升上来。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把人弄舒服了才行。

关于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书里有非常多的步骤和清单。

其实信任的一个核心是可预见性,前后一致对客户来讲非常重要。

很多建议是为欧美客户为主,可能亚洲客户的需求有不同。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很多人说,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先做一做顾问是很好的开端,因为可以接触到很多行业,接触很多数据和信息,以比较宏观的角度看问题,同时,顾问卖的是自己,全凭待人接物为生,而销售经验是洞察人性的基础,也是职场各种上升的阶梯,所以年轻时做一做顾问是不错的。美国有很多很高的职位是律师出身,前总统奥巴马本人就是律师,也有很多大公司把为自己服务的顾问聘到公司来任职。

被信任还是被喜欢?这两者间的界限很难分清。所以某种意义上是如何讨好客户,当然,该直说的也要直说,只要对客户好,这样反而会让客户更尊重、信任、喜欢你。

这书翻译的不太通顺,读起来吃力,适合给以咨询、顾问为生的人看,比如各咨询顾问公司从业者,当然也有很多以提供建议、专业服务为生的人也可以看,如律师、会计师等。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也是销售需要关注的,所以做销售的也可以参考。

一些摘录:

工作的动力来自内心把事情做好的愿望,而非外部的奖励。

如果你不愿意承担风险,那你不太可能与人建立起信任。

在向客户提建议时,我们应该像对待我们的父母一样。

永远把声誉放在收入的前面!

我一直惊讶于生活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笨蛋,直到我注意到在所有这些遭遇中的一个共同特征:我本人。

谦卑不是懦弱。服务别人不代表我们要卑躬屈膝。自我认知的强大表现在一个人不会时时刻刻都在意自尊是否受到挑战。承认并尊重他人的强大并不会损害我们自己的自尊和强大。

只跟自己比赛的人永远不会输。

让对方放下戒备,变得放松起来。

全神贯注第关注客户和他们的问题,不被自己的个性、需求和偏见阻碍。

只在有求于人时才联系对方对信任的杀伤力比任何行为都要严重(我吃过多少次这种亏!)。

中文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NhfusKMHvjXA12DmGlVEw?pwd=v3uk 提取码: v3uk 

英文原版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FMBh4GHnAb-ctkx58osEw?pwd=mapx 提取码: mapx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如何得到更多智慧

《思考如何超越思考》(The Extended Mind: The Power of Thinking Outside the Brain),(美)安妮 墨菲 保罗著,吴艳红译,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出版,320页。

这本书讲的是如何更聪明,用除了自己大脑以外的工具来思考。

工具有:

自身方面:充分运用身体各部位的感官(内感受 – 身体是大脑的延伸)、该冥想的冥想,该适度运动的运动;讲话的时候多用手势;把自己的想法具像化;

环境方面:多到大自然中去;给自己一个合适思考的环境,少打扰;用扩大视野和感官的工具;运用空间;

他人方面:参加群体活动,跟人交流,多跟人吃饭;该模仿的模仿;多教人;合理争论。

总的来说,这书对如何获得智慧,提出了一些不错的建议。不能只靠自己闷头苦想,多走出去,多跟人交流,利用环境和群体的智慧,能抄的就抄,比自己单打独斗强的多。如何表述情况对将来和他人会发生较大影响。不能光讲诚实。诚实是用来嘴上说的,不是做的。

一些摘录:

(环境中的)音乐对那些困难或复杂的任务、需要创造力的任务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做所谓的“快老二”,即灵活的模仿者,比做先驱要好得多。

模仿大师的作品是发展自己独特风格的第一步。

长子的高智商源于家庭生活的长幼规律,即年长的孩子有时候会教导年幼的孩子。

进化使人类的大脑有求证因果关系的倾向,即事出必有因。

在回应团队成员的发言时,应该首先对其表示认可,然后重复一遍发言内容,最后复述并细化该成员的想法。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LCeOC1JeOz-zcxWXhqZR9Q?pwd=dr2b 提取码: dr2b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