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理世界,我们知道什么

《万物原理:关于客观世界的10个答案》(Fundamentals: Ten Keys to Reality), (美)Frank Wilczek著,柏江竹、高苹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出版,243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物理学家,因关于核物理的研究(他提出过轴子、任意子、时间晶体等概念)得过诺贝尔奖。他在书中力争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时间、空间、宇宙起源、宏观微观、人的内部及外部,从天体物理学到量子力学,力图看清世间万物的本质,可以说俯仰天地,洞察宇宙。“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这书难得的地方还在于作者引用了不少文艺作品的句子,看得出作者本人也喜欢诗歌、音乐,对科学还有很多宗教思考。

时间是单向的,仅仅是一种计量方式,是对我们人类感知的世界的一种周期性的回应。时空扭曲是难以察觉的,在个人尺度上可以忽略不计。欧氏几何、标准模型能解决人类差不多所有问题。当然放在天体物理学角度上就不同了。关于世界人类还有很多没搞明白的地方,暗物质、暗能量到底有没有还没搞清楚。超弦理论仅仅是一种猜想。

这书不厚,而且作者也力图把道理说的清楚明白,但核物理还是比较深奥的,越到后面越催眠,倒时差的路上,是一种不错的陪伴。当然,作者对宇宙资源丰富度、我们的自主空间和能力很让人放心,也竭力让我们看问题多角度。这个可能是作者想传递的他的视角的宇宙真谛。

某种意义上说,作者认为人类的智力是有天花板的,每秒最多40个念头,被人工智能超过只是时间问题。作者也提出气候变暖和核战争是令他担忧的两大人类自我毁灭的途径。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QAWbVgckqmmAyRkVDqhEA?pwd=9du1 提取码: 9du1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微软视角的人类科技挑战

《工具还是武器:直面人类科技最紧迫的争议性问题》(Tools and Weapons: The Promise and the Peril of the Digital Age),(美)Brad Smith、Carol Ann Browne著,杨静娴、赵磊译,中信出版社2020年出版,351页。

这本书作者之一是微软现总裁,原来律师出身,帮微软打了多年的反垄断官司。盖茨很欣赏他(否则也不会让他当总裁),盖茨本人的爸爸也是律师。他在书中讲到了作为微软前总律师、现总裁,一次次地解决微软曾经面临的斯诺登危机、个人隐私泄漏、网络安全、黑客攻击、员工与公众质疑、外交风波等等,也提到了微软如何在美国乡村地区帮助提升网络水平、改善美国电脑教育、赞助微软总部所在地区住房公平等方面做的贡献。屁股决定脑袋,可以说这本书是宣传微软的一个工具,但作者水平很高,对于科技企业面临的方方面面的挑战分析的还是很透彻的,而且故事讲的很好,读起来不累。

书里也提到中美关系,主要观点是两国应该更加开放合作。可惜,原著出版于2019年,这样的声音今天绝对听不到了。当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很牛,今天也没有那么风光了。凑巧的是,NYT最近登了这样一篇文章,此人被国会质询微软为什么还留在中国。他提到微软在中国的生意只占全球的1.5%(无足轻重)。

书里提到当年的wannacry及其他一些网络攻击,其实原文件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研发的,不小心泄漏了,给朝鲜、俄罗斯等国黑客组织利用了。始作俑者其实还是美国自己。

某种意义上微软是一家标准公司。微软公司成功之处在于立标准,软件、操作系统是立标准,书里提到的倡议各种网络安全标准、人工智能立法、政府监管等等,其实都是先入为主,定下标准,天下英雄尽入彀中。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3PT-OT-0ds8sOyTEPEMi9w?pwd=8k23 提取码: 8k23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关于世界2030年怎么样的预测

《趋势2030:重塑未来世界的八大趋势》(2030: How today’s biggest trends will collide and reshape the future of everything),(西班牙)Mauro Guillen著,曹博文译,中信出版社2022年出版,292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他试图判断2030年的世界在人口、技术、地理等方面的挑战下会变成什么样。在他看来,非洲有着巨大的潜力,未来女性、老人会更有权力,生育率会越来越低,科技在降低人们的性趣,对发达国家来说移民是机遇,新兴国家的中产阶级会越来越多,城市化会带来很大的气候和能源挑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纳米技术等将改善人类生活,共享经济、区块链等会重塑我们的社会。

书里对共享经济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做了很多探讨。区块链的应用除了货币,原来还可以用来做那么多的事。当然现在谈区块链的人已经不是那么多了,大家都在跟风AI。

书的最后提出了针对人类的未来的一些建议,拥抱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保留各种选项、从小做起、珍惜当下、保持乐观。

总的说来,对6年后的世界还是做出了一些大胆的预测,关键不是他对不对,对了多少,而是能否引发我们的思考,并相应做出准备。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v6rwA4breB4H_Apsv_XFMg?pwd=q9n5 提取码: q9n5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财经高层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观察与思考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刘鹤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出版,271页。

这本书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向央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机构出的命题作文,可以说是中国金融界的最高领导与智力组织关于1929年开始的美国大萧条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命题作文。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研究他们发生过的金融灾难,他山之石,可以为中国的金融治理提供更好的​参考,少走弯路。​

结构上,老板的文章放在首篇,接下去看其他的,总觉得不如一开始的高度。可能老板最后说话才好。

总的来说,各机构都是有不少笔杆子的,看问题也有相当的专业性和深度,绝大多数文章都引经据典,配有翔实的图表,体制内还是有很多头脑清醒之人,相比之下,个人觉得社科院的文章有点水,本来对国际政治经济的思考很有期待,但文章并不怎么出彩,其他都不错。金融监管是国家大事,蚂蚁金服死的不冤。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EI99aebIJNz02Y0wTs2Xg?pwd=humg 提取码: humg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颠覆别人,如何不被颠覆

《大爆炸创新》(Big Bang Disruption: Strategy in the Age of Devastating Innovation),(美)Larry Downes/Paul Nunes著,粟之敦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232页。

这本书讲的是21世纪随着信息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商界创新速度不断提升,而且新企业的创新往往价格、价值、质量、客户接受速度、客服手段、推广速度等等一起来,转眼间就全方位倾覆了很多传统企业和行业。越来越少的企业能做到基业长青、强者恒强。这种颠覆性创新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往往是生命的尽头。这样的案例很多,书中提到了柯达、摩托罗拉、星巴克、康宁、德州仪器、通用汽车、美国邮政、亚马逊与Nook、奈飞与百视达、AirBnB与Uber、Twitter、Apple、任天堂等等。本书探讨的是在创新不断加速的环境下,企业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生命周期。

这本书写于10年前,2024年的今天,颠覆的速度变得更快了,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子,现金不见了,被手机支付颠覆了;商场越来越少了,被电子商务取代了;我们出行,因为欧美酒店奇贵,也越来越多住AirBnB了。

新时代,不颠覆,就被颠覆。这本书不光教授我们如何颠覆别人,同时对如何避免被人颠覆也提出了很多有借鉴意义的思考。作者讲到了大爆炸式创新的4个生命周期(奇点、大爆炸、大挤压、熵),及各阶段的12条应对措施。打江山的人不能只顾进攻即可,还要考虑风光何时过去,如何轻资本运作、激流勇退、卖资产甚至需要的时候给别人做零件,守江山的在不同阶段也可以有12招应对,其中包括运用法律等手段争取时间,自我革命、投资新企业、成立自己的创新中心等等。与其被颠覆,不如象飞利浦照明那样自我颠覆,引领变革潮流。重要的是作为守成企业来说,永远要有忧患意识,永远要警惕可能颠覆自己的对手和技术。

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InGR58ECNxzERDKVxd3vA?pwd=ixqq 提取码: ixqq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