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制药的老板教你螺蛳壳里做道场

《小池大鱼:在小市场里做出大生意》,(日)小林一雅著,黄萍(译),中信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216页。

这本书是日本小林制药前社长的生意经总结。

所谓小池大鱼,就是在总体量不大的市场,靠创新拿下很高的市场份额,同时实现高利润的经营思路。

这样的战略要求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高度关注客户需求,有时候是客户没有意识到的需求,迅速创新(要么干脆抄袭国外的已成功产品)并及时改进提升产品,推向市场。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利基战略。

其收购兼并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自己不懂的业务不搞、不收,与现有产品无协同效应的不收,没有成长潜力的不收,没有合适的人管理的不收,不符合长期战略的不收甚至卖掉。

作者经营家族企业几十年,对企业文化也有很深的认知。骄兵必败,团队必须时刻警醒,不能自满,牢记过去的教训,时刻做好最坏的准备;做领导的要有担当,亲临一线,以身作则,以理服人;要努力思考,寻求更好的创意;营销口号要简单易懂;经营要以人为本。

这本书很薄,简单易懂,道理往往都是简单的,就看执行的怎么样。在大家都想着做大做强做到世界第一(但最后往往啥都做不成)、追求无限天花板的时候,逆势而行,多想想做利基市场,螺蛳壳里做道场,可能也是不错的思路。其实不少欧洲企业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vzhihUle1wAdzazdDUasA

提取码:66gw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营销 | 留下评论

美国内战后到二战前思想发展史

《形而上学俱乐部》(The Metaphysical Club),(美)Louis Menand著,舍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510页。

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英语系的教授,本书2002年荣获普利策奖。美国历史上的确曾有过”形而上学俱乐部”,而且还曾先后有过两个。这书讲的是美国内战后一些哲学界、思想界的故事,其中涉及的哲学家有詹姆斯、霍姆斯、杜威、皮尔士,这些人大多出身上层(波士顿婆罗门”),也穿插讲了很多相关人物、理论、观点,包括美国奴隶制,进化论,怀疑主义,劳工关系,大学学术自由,实用主义、多元主义的诞生及发展,对民主和言论自由的态度,种族文化多元论等等方面,试图解析这些人的思想,对当下美国社会有何遗产和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强大的由来的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是对美国思想的一次朝圣。

这书洋洋洒洒500多页,有多幅插图照片,不少地方较为抽象,在豆瓣上评价较高,但个人认为除非是研究美国哲学、思想、文化的,可以不必给如此高的评价。

一些摘录:

“那些我们不敢苟同的人,哪怕稍微有点自我怀疑,都能有所进步。在状态很好的时候我们甚至还会提醒自己,对我们自己的确信也要怀疑。”

“民主不只是要让正确的人有发言权,也要让想错了的人有发言权。民主要给少数派和有异议的人流出空间,到最后多数人的利益仍然会占上风。民主意味着游戏中人人平等,但也意味着谁都不能选择退出。”

“民主参与并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民主参与本身就是目的。”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bLKWXHb7ZIvUlqY8ZD4Q?pwd=rrax 提取码: rrax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我们的身体和我们自己

《隐藏的自我》(Incognito: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Brain),(美)David Eagleman著,钱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261页。

这本书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大脑、神经,还创立过一些相关方面的公司。本书讲的是脑科学,基本观点是,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大脑加工的结果,而这个加工是可能出错的、主观的;我们的大多数行为和反应是由预先写好的固件决定的;我们的感官受生理限制,我们所能感知到的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只是真实世界极小的一部分;进化造成的冗余导致我们的大脑有多套重复功能,我们的行为是这些系统互相竞争的结果;没有自我这回事,也没有自由意志,关于人的分析,不可能仅仅靠物理、生理学来描述,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都很大。作者是唯心主义观点。

总的来说这书里面有些有意思的观点和研究,未必全对,但仔细想想,我们大多数人很多时候还真是这样。翻译的不错。​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点:

人类大脑大约有1/3的神经元为视觉服务(可见视觉有多重要!)。

知觉不是通过积累捕获的数据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将预测与传入的感官数据相匹配来实现的。

时间是一个心理建构,不是精确反映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度量表。

美酒中存在着真实。进去的是酒,出来的是秘密。

在三件东西中能够发现一个人的真面目,即他的酒杯中,他的钱包中,他的愤怒中。

历史上的一些先知、烈士和领袖都表现出了颞叶癫痫的症状。

Eagleman四部曲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w4PI8HD__ebvOOmBLn-gw?pwd=ntek 提取码: ntek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无国界医生的故事

《地狱里的希望:无国界医生的故事》(Hope in hell: Inside the World of Doctors Without Borders),(加)Dan Bortolotti著,林欣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出版,260页。

这本译文纪实是一名加拿大多伦多的记者2006年出版的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历史,穿插写了不少鲜活的无国界医生们的故事。

该组织1971年由法国医生Bernard Kouchner(犹太人)和他人一起创立,后来Kouchner本人走上政途,官至法国外交部长。他一开始就走的是爱憎分明、眼里揉不进沙子的路线,认为组织看到不公平不对的地方一定要说出来,站对立场,引发了内部关于是否坚持只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还是同时维持政治立场的争议,让MSF早期陷入了分裂,Kouchner被踢了出来。

无国界医生们出生入死,年轻未结婚的较多,组织较为民主,依靠群众捐款。我在加拿大还给这个组织捐过款。我也认识一个比利时医生在刚果金给无国界医生干了4​年。​

他们是很多人理想的工作地点:忙碌起来,帮助别人,不惜代价。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工作人员拿很少的薪水,仅够生存,当然志愿者们动机多不同,很少有人完全自私,有人是想帮人。有人是想找刺激(异国情调完全难以想象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俗、文化差异。)。也有追求权力之人。什么地方有战乱他们去什么地方。2000年该组织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这个组织在80多个国家开展救援活动,其中20个有战乱:刚果、加沙、车臣、海地、南苏丹、西藏、阿富汗、难民营,什么地方乱去什么地方。不光是战乱,地震、海啸、艾滋与疟疾、营养不良等都是他们的工作方向。

有人说无国界医生组织是人道和平主义世界的良心。他们的不屈服立场、拒绝成为战争、间谍和政治工具和所谓temoignage(见证),给在地狱里的人们一丝希望:这个世界毕竟还有人关心他们,发达国家也不全是坏蛋。

书里也提到无国界医生志愿者们的个人生活,这些人回到发达国家生活后会有回不去的感觉。

书里很多照片。全书写的还是很棒的。

咱们有这样的组织吗?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97v1_bmCw36v–6L5Mf3w?pwd=xj3j 提取码: xj3j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这书让你更懂自己,更懂人性

《学会决策:如何更聪明地思考和做选择》(100% Right, 50% of the time),(以)Yossi Yassour著,李毅、张宇、李洋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出版,256页。

这本书是以色列(是的,又是一名犹太人,犹太人优秀的真不少,行为心理学这一行几乎被犹太人包了)一名专门研究行为心理学、决策理论的大学教授,他总结了几十年来行为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研究,包括概率认知、模糊性和确定性、风险与赌博、非理性决策、结果认知、情绪和直觉对行为决策的影响6个方面,共29章,以非常浅显的形式把专家们的研究展示出来。

长线思考要理性,短线思考也可以感性一些更有人情味。

跟人分手、结束时要注意留个好印象。最后的时刻很关键。

很多习惯其实是被动选择,把习惯写进自己的固件里。

这书让人更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有多蠢),认识他人,认识人性。

虽然关于人的不只少玩理性心理、行为分析的书不少,但这本还是很优秀的。很多不错的人生箴言。每一章后面的总结都言简意赅。至少我学到了很多。因为内容太多,我直接拍照,抄起来比较累。

发表在 图书, 教子,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