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出版,376页。

这本书是俞敏洪写的新东方的传记,从北大、托福培训班一直到2019年。

新东方2006年美国上市,下图是到昨天为止股价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前几年经历了一个非常大的行业冲击。所以,写这书的时候,俞敏洪还不知道什么是崩溃。他在书中处处谨慎,生活和工作中应该也比较低调,毕竟是农民家庭出身,在官员和媒体面前都知道低调。可谓对中国理解很深的人,即使面临巨变仍然没被打倒,俞敏洪还是很可敬的。新东方今天仍然有6、70美元的股价,非常不容易。

书名虽然叫崩溃,但真正的崩溃不多,新东方业务的现金流一直很好。他曾经被人打劫,差点送命。

俞敏洪作为北大毕业生,也很爱读书。因为肺结核休假一年,读了300本书。后来被逼宫从董事长位子上退下来,也读了很多业务相关的书。是个爱思考爱学习的人。

他的专业很牛,新东方一开始的教学全靠他。

他离开北大也是实在没有办法,官逼民反的事,成就了新东方。

这书里还写了新东方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它的组织架构,俞敏洪的用人观(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与对方的谈判筹码),战略布局,上市前后的方向与后来的调整,以及整整一章的自我反思(优缺点),很多新东方没做好的事都是他自己承担,这个是当老板的必要素质。

俞敏洪也坦承了,新东方开始时有很多自己的家里人在里面干活,包括合伙人的家人,后来逐步全清理出去了,包括自己的母亲。这个很了不起。裙带关系是办公室政治的起源。

看这书我也才知道,新东方一直注重培养口才好的老师,俞敏洪自己也是擅长讲课、励志、幽默,董宇辉的走红不出意外。

俞敏洪喜欢用年轻人。即使手下出去创业他也不惋惜,为创业的人高兴,跟员工没有竞业协议,这点很大气。

貌似和联想(柳传志)关系很深。联想曾经和新东方一起合资搞在线教育,关键时刻柳拉了一把新东方的股价。

全书也写了不少合伙人间的纠葛。俞敏洪出身农村,较为节省,开支谨慎,与城市出身的徐小平、王强风格不一样,有纠纷很正常。跟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不一样,俞敏洪说现实比小说精彩。他认为,在企业里,归根结底是利益,是利益拉动的变革。而且,根据人来设置业务、设置架构,不是战略布局。

全书口语体写成,比较易读。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2FukjyBWylERE1_VwOorg?pwd=vv79 提取码: vv79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科特勒自传

《我的营销人生:“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 科特勒自述》(My Adventures in Marketing), (美)Philip Kotler著,陶鹏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出版,300页。

这本书是提出4P理论的营销之父Philip Kotler的自传,由其在日本一家报纸上发表的几十篇专栏文章汇总而成。奇怪的是,英文原版有60篇,中文版只有49篇,英文版我快快地翻了一下,也没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他和他兄弟在国内也有不小的生意(他们2004年就在国内成立了公司)。我这里把两个版本的链接都放上来。

中文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1D-BTnxMueqm9edu-Pwdw?pwd=nctw 提取码: nctw

英文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Wkmzq0gLMrQHH8P7kViClg?pwd=25uw 提取码: 25uw

这书里简要介绍了作者本人的家庭、成长、求学、入门营销、在营销方面的主要研究与著述以及到世界各地游历讲学的大概。其中不小篇幅用于自我推广,以及推广他的学生和理念,不愧是营销之父!

美国人的确很会卖东西,但绝不仅仅是Marketing,30天无理由退货, 产品质量,这些都很关键。

书里一些摘录:

婚姻是世界是效率最差的市场之一。

营销的目的是让销售无关紧要。

日本人相信更好的产品是营销的本质,美国人相信更好的广告才是营销的本质。

 

发表在 图书, 营销 | 留下评论

你肯定会后悔为什么没早点读这本书

《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美)Thorstein Veblen(凡勃伦)著,凌复华、彭婧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9年出版,324页。

这是一本神书,出版于100多年前,英文版再版过多次,光中文译本就出过不下10个版本。这书讲的是社会的寄生虫或者贵族阶级的一切,他们是如何产生的,对社会有哪些影响,包括服装、品味、社会风气与习俗、传统与变革、宗教、教育等等方面。

在作者眼里,私有制诞生了贵族,这些人不用生产,靠政治、战争、宗教等谋生,本性贪婪、擅长掠夺,消费讲排场、形式主义,一切都是面子、显摆,靠炫耀性消费、一大堆女伴和奴仆证明自己不需要从事生产性活动(溥仪在他的《我的前半生》里写过他当皇帝时是绝不能做任何劳动的)。

虽然作者是一个制度经济学家,但对整个社会的观察有非常深刻的见解,入木三分、高人一等,其实书里总结的很多关于社会阶级的分析、对社会的影响、各个社会阶层的动力学,直到今天还有很多的借鉴意义。比如说奢侈品、在主子面前怎么表现、我们每个人的定位、奴性的由来,包括各种宠物的功用(猫、狗、马),都分析的非常透彻。

另外这本书写的比较理论抽象,所以可以说是一个催眠利器,在倒时差、睡不着觉的时候,可以很快让你直挺挺地睡去,再也不想醒来。

一些摘录:

“受人尊敬的是掠夺性的职业;而不受人尊敬的则是日常必需但其中并无显著掠夺因素的职业。”

“良好教养的普遍原则及其经久不变的考验方法仍然是时间的实质性明显耗费。”

“这些专业仆人的效用更多地在于展示,而不是实际提供的服务。(特朗普也吹嘘过他有3个人专门负责处理他的邮件)。如果说他们不仅仅用于展示,那么他们对其主人的作用主要是满足他的控制欲。”

“号衣(制服)的作用得到提升,成为奴役状态—更确切地说是奴性—的象征。”

“不贵,即是不美。”“衣贱令人贱。”

“狗是人类的仆役,并具有毫无保留的奉承天赋,及善于揣摩主人心情的奴隶敏感度。这些特性——就此处而言,即可视之为具有“实用”特质。除了使狗和主人的身份关系非常配合外,狗还具有某些在美学价值上较为模糊的特质。狗是驯化动物中性格最猥琐而习性最龌龊的。正是这种特质,狗对其主人总装出一副卑躬屈膝、媚俗讨好的姿态,而对其他事物随时摆出惹人厌烦而横加破坏的姿态。如此一来,狗在满足人类支配偏好的同时,博取人类的欢心。又由于狗是一种开销的项目,且通常不负有生产的任务,遂使得狗在人类的认可中,确保其作为赢得令誉的一种工具。与此同时,狗又和人类有关打猎的想象联系在一起:打猎是一项值得夸耀的体力活动,又是抒发荣誉性掠夺冲动的表现。 处于这种有利的条件下,不管狗在形态和动作上具有何种美感,以及狗具有何种可赞许的智力特质,都能受到人类习俗上的认可和夸大。甚至于那些爱狗成痴的人所培养出来奇形怪状的变种狗,也都被许多人衷心地嘉许为美。这些变种狗——其他为奇情雅兴而饲养的动物变种也是如此——在美学上的等级和评价,大体上是和其在既定的畸形情况下怪异的程度及特别款式的不稳定性成正比的。光就目前讨论的情形而言,这种基于怪异程度和结构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差别效用,可简化为其稀有性的条件和连带出现的开销。这类犬科怪胎,就像时下供男性及女性作为宠物犬的品种,其商业价值是以其培育的高昂成本来考虑的,而对于饲主的价值,主要在其能成为炫耀性消费项目所产生的效用上。透过尊荣性奢华的反映,间接体现出狗的社会价值。于是乎,借着字词和观念的简单转折,狗遂成为众所艳羡的宠物,也赢得美丽的称号。因为对这些动物再怎样照顾,也绝不意味着想从中得利或别有用途,这只会带来好的名声。”

“在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中,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赖理论上仍然存在—在高度理想化的意义上,她依然是男性的奴隶。”

“制度是过去的产物,与过去的环境相适应,因而永远不会完全符合当前的要求。”

“对当今的生活而言,现行的制度并不完全是错误的,但它们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错误。”

“温厚、公平和博爱的天性对个人生活并不具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具有这些天性或许能够使人免于遭受大多数人的粗暴对待——大多数人坚定地认为,理想的正常人应具有少量这样的特质。但除了这方面的间接而消极的影响,个人在竞争机制下遭遇的好坏,与他所拥有的上述天性的多少成反比。无所顾忌、毫无同情心、缺乏诚信和缺乏对生活的尊重等特质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明显地推进个人在金钱文化中的成功。”

“在竞争机制下,现代工业社会的成员彼此都是对手关系,任何人只要能够无所顾忌,心安理得地抓住机会欺骗和中伤其同伴,就能最大程度地取得个人的直接优势。”

“为了在当今复杂的生产过程中获得最高的效用性,个人必须具有轻而易举地用因果顺序理解和关联事情的能力和习惯。”

“人文学科的有闲阶级代言人这一论点似乎顺理成章。”“古典学识最符合有闲阶级学识的装饰性目的,因此是一种有效的声誉手段。”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dJKAOYTKmB1RLkl66e2sA?pwd=xeub 提取码: xeub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吵架的艺术

《冲突的勇气》(Getting to Zero: How to Work Through Conflict in Your High-Stakes Relationships),(加)Jayson Gaddis著,石若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392页。

这本书是一位加拿大心理咨询师写,讲的是如何化解人际关系中的各种冲突,包括家人、恋人、同事、朋友间的冲突,如何接纳冲突,并从每次冲突中逐步走向成熟,完善自我的性格。人际关系起起伏伏,有冷有热,这书研究的是如何在冷的时候热起来。

作者的一个核心观点是,有话要说出来,别憋着;冲突需要勇敢面对,逃避现实无益。如果有时候实在没有别的路可走,让对方离开自己的生活可能也不是坏办法。怕冲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真正牢固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双方去建设。中国也有句话说,不打不相识。

吵架也未必是坏事。“那些经常吵架的夫妻,反而比那些貌合神离、在冲突中不知所措的夫妻寿命更长,而且长10年。”

关键是冲突后的修复。这是本书想探讨的学问。作者的理论是,让冲突归零,减到最低。

对冲突的基本认识:冲突一般是自己受到了威胁而引起,人一般不希望被过度侵略,也不希望被过分疏远。人在受到威胁、被激怒时,往往会回归自卫的情绪本能而不是积极理性思考。冲突时往往要么把责任归于对方,要么死命自责,要么自闭,要么拼命挽回。要负起人际关系的责任,向前一步,积极一点,学习、成长、进步,而不是消极被动。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人际关系的波折,每一次都会给人的阅历留下痕迹,塑造我们面对冲突时的习惯,有依恋、安全感,也有从小耳闻目睹的大人处理的经历。有时候自己内心也会有冲突,一个真实的自我,另外一个是讨好外界的伪装的自我。弄清楚自己的底线,牢牢以自己的目标为基础,而不是随着对方的情绪所变动。认真观察分析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伪装并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和自己的恐惧(作者这里给出了一个很详细的问题清单和方法学)。两人关系出现问题时不能自己骗自己,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毕竟别人的错误我们无法改变。

冲突中也要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作者这里提到了NESTR冥想法),自我探索(又是一个很详细的问题清单),适时暂停,力争理性思考。对对方要满足ta的安全感、理解和关注、慰籍、支持和挑战。愿意跟对方一起把关系搞好。仔细想想自己为什么开始这段关系。要认真倾听对方,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这里讲到了个LUFU倾听法的8个详细步骤(好奇心、给出反应、确认对方问题或观点、积极倾听不时打断而不是干坐在那里、表达共情、认可对方—有道理、承认错误、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冲突中和后如何表达自我(注意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确保对方在听抓住ta的注意力、对事不对人、尽量简短):作者提到了个SHORE法(摆出目的、承认错误、表达共情、表示认可、告诉对方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提出合理请求、分享此次冲突的教训、达成共识与合作)。

上面两个部分是本书的精华。

作者还分析了5种可能的冲突以及如何平息、归零:表面冲突(小事,但实际上往往是冰山一角)、童年投射带来的冲突、安全感缺失带来的冲突、价值观差异带来的冲突(想想对方的价值观能怎么帮到你)、心存怨气带来的冲突等。

重建关系有几大障碍,即怪罪别人、给自己找借口、敷衍的道歉、回避/转移注意力、消耗时间、拖延、走极端。

如何归零的几个共识:

愿意达成明确共识

愿意成长进步而不是唯我独尊

愿意承认错误

愿意示弱

尊重对方

不离不弃

有话当面说,不通过其他方式

如果三观(价值观)不同,如何归零冲突:列出对方和自己的价值观,找出共同点,用差异为双方服务。

最后,作者也提到了,如果冲突实在无法归零怎么办?人的个性是不可改变的,只能提合理的要求。要从冲突中学习,哪怕失去了,其实也能受益。

当然,冲突中也包括bully(霸凌),国内职场常见的情况,是利用自己的职位要挟勒索,毕竟,负面压力的效果要大于正面牵引。大棒的作用强于胡萝卜。当然,这样做也有很大的缺陷,就是即使一次有效,可能也永远失去了下级对你真正的尊重(当然,我这样想,也可能是我害怕冲突不愿斗争以为吵过就永远回不去了的一个表现,而这是这本书反对的)。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是不可行,连马基雅维利都说过,被别人害怕,比受别人喜欢强。

总的来说,这书写的有点乱,但还不失为探讨人际冲突的一本较为全面的工具书,需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实践和体会。人人都会面临冲突,希望本书帮你更强大。

这是我今年读的第100本书,读后感写的详细一点,纪念一下。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yhuayyy7WyS95-4nhZvhQ 

提取码:aKAg 

发表在 图书, 教子,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美式成功学大全

《巨人的方法(Tribe of Mentors)》,(美)Tim Ferriss著,王晋译,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590页。

这本书作者蒂姆 费里斯是之前介绍过的《巨人的工具》作者的后续之作,收集了130多位欧美成功人士的一些心得,放到一本书里,可以说是美式成功学十全大补汤。

作者向成功人士们提的问题有:

  • 有什么好书推荐(里面有不少好书我还没看过)
  • 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别人有啥建议不靠谱
  • 哪些失败受益最多
  • 如何放松、聚焦
  • 终生信条
  • 如何拒绝别人的求助
  • 有什么奇怪的个人习惯
  • 最有价值的投资
  • 有哪些行为真正受益(很多人提到冥想、戒糖)
  • 有啥不贵的好东西带来幸福感

这书很厚,但130多个名人的心得看下来其实也没啥,要么就是他们没讲实话,或者讲他们想让我们听的话。看来就等着我去成功了!问题是,上半年看《巨人的工具》后并不成功,(而且书里的内容已经忘光了,)下半年看了这书后会时来运转吗?快了!

一些摘录:

你在寻找的东西也在寻找你。(鲁米)

任何对生活过于精打细算的人必定缺乏想象力。(王尔德)

当两个极端的观点相遇时,真理往往处于中间位置。如果没有接触过与你相左的那个极端,你自然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远离事情的真相。

宏观上要有耐心,微观上要有效率。

我手不闲着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思考。

不要问客户想要什么,而要弄清楚他们需要什么。

“利成于益。”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WXQWy-LRms36dG_Mo7kFg

提取码:956A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