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第一才女的商业智慧

《真需求》,梁宁著,新星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472页。

这书写的是梁宁总结的创业智慧。她曾经被称为中关村第一才女。作为一个肤浅的人,我好奇了一下,网上找到她的照片是这样的。

她是院士倪光南的学生,曾经在联想、腾讯等公司干过,创办过旅人网,后被腾讯收购。

她的总结是,一家企业要获得成功,要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要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力系统、变现逻辑、分配机制),要与客户、市场达成共识(理解、感知与影响,也就是营销),这就是她在书中提到的三大要素。书的最后两章还提到了强与弱、理想与现实、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创业,从本质出发看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全书举了可口可乐、传音、苹果、小米(雷军曾是作者的投资人)、史玉柱、瑞幸咖啡、hao123等不少创业故事。

作者认为,真需求都是刚需。

这书不短,不少地方还是值得思考。行文喜欢简洁,段落不长,讲故事的地方很多,力求语出惊人,有兽爷特色。

你能连接到的人,不是你的人脉;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自由、理想、爱,是我们在求生道路上往往最早抛弃的。它们成了人类社会最稀缺的东西,也成了最珍贵之物,而它们才是所有大牌真正的内核。

共识不在当下,而在指向大家未来利益的延长线的交汇之处。

愿景的价值,就是对抗现实,并引领人穿越现实。

如果说To C企业的要点是“用户体验”,那To B企业的要点就是“客户成功”。

优秀的人都是分配资源的高手。

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b4_cTl7OfllWjAtwl96Xw?pwd=uti2 提取码: uti2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自我成长, 营销 | 留下评论

如何保护、升级供应链,提升国力

《供应链攻防战》,林雪萍著,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392页。

这本书是一名工业学者对产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供应链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三力特点,对眼下的“脱钩”供应链转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举了非常多的行业企业案例(光伏、芯片、苹果、纺织、大飞机、日本制造业的衰落。。。),较为清晰地论证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供应链关乎国运,大量企业因为欧美封锁,被迫转移出中国,对国内的经济、社会将造成重大冲击。当然,美国重建制造业已经不现实(顶多是政客们的炒作,美国当年制造业移出去跟华尔街投资者们逐利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反倒是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而不少国内厂家已经在积极把生产外移到这些国家。主动跟全球供应链脱钩、完全靠内循环也不现实。应该提高知识水平,培育人才,靠金融、经济、标准、提供内容、工业情报等各种积极政策与手段,利用好我们市场大的优势,培育“小巨人”及隐形冠军企业,鼓励企业升级为链主。所谓“链”,就是要清楚这个链条上的短板,尽一切能力补足。

靠收购兼并补齐供应链方面的不足,是作者经常举的国内外名企采取的成功案例。

其实50年代苏联撤走专家,也是逼我们升级供应链。之前我在意大利公司工作时,意大利人对当时提的比较多的“2025中国智造”说法就比较敏感。后来不提了。不少外企在国内提倡的“in China for China”而不是“for the world”,原来有他们防着我们的一层意思,而且两边都占理儿,可进可退。现在法国也在提要“made in France”,依靠补助、定向采购等政策,推动法国境内生产制作的发展。

一些摘录:

2019年,美国的单位GDP能耗仅为中国单位GDP能耗的45%。

“市场换技术”,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沃尔玛每年从中国进口500亿美元产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在中国有6万家供应商。瑞典H&M服装品牌在国内有800家供应商,优衣库90%的供应商也都在中国。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loQS8GkVqFxLDx8xcP-gw?pwd=n2ex 提取码: n2ex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美国专家关于货币战争的预警

《货币战争》(Currency Wars),(美)James Rickards,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出版,280页。

这本书作者在华尔街从业35年,其中在LTCM曾经成功让美联储出手援助36亿美元。他出版了一系列图书,警示美国金融及其他系统的风险。

本书中他回顾了全球几次货币战争的过程,还讲述了他参与五角大楼搞的金融战沙盘推演的经历,后半部分给出了作者对于金融风险的分析。他的基本观点是,各国为了转移国内压力,往往会(通过大量印钱等手段)使自己的货币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掀起货币战争。但这样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会推高通货膨胀,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现在全球金融系统已经高度联系,绑在了美元这条船上,而美联储的政策是大量印钱(他在本书中对美联储可是不客气的),“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一小群精英在操纵这个复杂的系统中饱私囊,早晚有一天这个游戏会玩不下去,造成全球灾难。作者认为,重回金本位塑造新的全球货币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这书不长,看完增加不少货币金融政策方面的知识。作者关于复杂系统的解释也深入浅出。当然,这是美国专家视角的金融战书籍,需要批判性地看。

看完这书把我的Kindle Oasis丢在了巴黎的出租车上。。。可惜了,里面有我很多没看过的书。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6nd–YbrCQTYWHwvV3Pvw

提取码:G26K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在抵御人生痛苦时不致心理扭曲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Why do I do that: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s and the hidden ways they shape our lives),(美)Joseph Burgo著,姜帆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出版,248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美国心理咨询师,本书中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总是伴随痛苦,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痛苦,人类为了抵御这些痛苦,发展出了种种心理防御机制,作者把这些机制按来源分成依赖、强烈情绪、羞耻三类,然后仔细分析了里面各小类的来源、特点以及提出一些练习让人识别、应对,以避免过度防御,有效地改善这些习惯,更好地成长,获得更多的自由,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细分的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有:

压抑与否认

置换与反向形成

分裂

理想化

投射

控制

“思考”

羞耻防御。

作者认为,克服所有这些,需要练习自我观察(作者提到了内观的冥想方法),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体验和他个人认为的心理健康的特点小结。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防御心理,实际上是狭义上的自我防卫,一方面是不自信,把别人的批评看作个人攻击;另外一方面也是险恶职场、社会上的一种自然的自我保护。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自我成长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感受,并获得更好的成长。

一些摘录:

“当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感到愤怒的时候,它也是有价值的。”

“你是否发现,当朋友、同事或家人批评你的时候,你往往会变得很激动、很防备?”

“朋友和家人有没有说过你 – 不能接受批评?”

“当我们主动选择做某些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在我们看来最自然和最容易的事情时,真正的心理成长才最有可能发生。”

“Shit travels downstream.”

“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力是一场终生的战斗。”

“生活就是痛苦,公主殿下。表示反对的人都别有用心。”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Qsd-uEhx9DQHDEPzBXF3Q

提取码:k5ga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创意从哪里来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对创意、创新和创造的自由探索》(Why Greatness Can’t Be Planned: The Myth of Objective),(美) Kenneth Stanley、Joel Lehman著,彭相珍译,中译出版社2023年出版,320页。

这本书说的大意是,预期设立目标,赶进度,不如根据兴趣来,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现,因为从进化及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来说,没有什么是可以被事先规划的,没有什么高瞻远瞩,创新往往出乎意料,是无数次不经意的尝试、试错才出现的。举全x之力,不尊重知识,不提倡批判性思维,只唯上不唯实,往往搞不出啥真正的创新。

作者举了很多例子,包括他们自己搞定一个网民自己演进图片的网站。

但是,也有反例吧?原子弹是按照计划造出来的。美国的登月也是计划使然。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全书分11章,但重复性的论述较多,似可大幅精简。

当然,这书质疑无处不在的目的论,的确值得反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目的性太强,在担心后果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享受过程,也没有仔细体会有无新的发现。而且在没有目的的时候,更多感到的是茫然,虚度光阴,不懂得享受当下,寻找乐趣。目的性太强的人,大多是无趣的。

PDF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GtEI9uVtE2toKkIq-70wg

提取码:UNA4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