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家关于货币战争的预警

《货币战争》(Currency Wars),(美)James Rickards,凌复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出版,280页。

这本书作者在华尔街从业35年,其中在LTCM曾经成功让美联储出手援助36亿美元。他出版了一系列图书,警示美国金融及其他系统的风险。

本书中他回顾了全球几次货币战争的过程,还讲述了他参与五角大楼搞的金融战沙盘推演的经历,后半部分给出了作者对于金融风险的分析。他的基本观点是,各国为了转移国内压力,往往会(通过大量印钱等手段)使自己的货币贬值,增强出口竞争力,掀起货币战争。但这样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会推高通货膨胀,解决不了就业问题。现在全球金融系统已经高度联系,绑在了美元这条船上,而美联储的政策是大量印钱(他在本书中对美联储可是不客气的),“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一小群精英在操纵这个复杂的系统中饱私囊,早晚有一天这个游戏会玩不下去,造成全球灾难。作者认为,重回金本位塑造新的全球货币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这书不长,看完增加不少货币金融政策方面的知识。作者关于复杂系统的解释也深入浅出。当然,这是美国专家视角的金融战书籍,需要批判性地看。

看完这书把我的Kindle Oasis丢在了巴黎的出租车上。。。可惜了,里面有我很多没看过的书。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6nd–YbrCQTYWHwvV3Pvw

提取码:G26K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如何在抵御人生痛苦时不致心理扭曲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防御》(Why do I do that: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s and the hidden ways they shape our lives),(美)Joseph Burgo著,姜帆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出版,248页。

这本书作者是一名美国心理咨询师,本书中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生总是伴随痛苦,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痛苦,人类为了抵御这些痛苦,发展出了种种心理防御机制,作者把这些机制按来源分成依赖、强烈情绪、羞耻三类,然后仔细分析了里面各小类的来源、特点以及提出一些练习让人识别、应对,以避免过度防御,有效地改善这些习惯,更好地成长,获得更多的自由,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细分的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有:

压抑与否认

置换与反向形成

分裂

理想化

投射

控制

“思考”

羞耻防御。

作者认为,克服所有这些,需要练习自我观察(作者提到了内观的冥想方法),以及持续不断的努力。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自己的体验和他个人认为的心理健康的特点小结。

很多时候我们说的防御心理,实际上是狭义上的自我防卫,一方面是不自信,把别人的批评看作个人攻击;另外一方面也是险恶职场、社会上的一种自然的自我保护。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自我成长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感受,并获得更好的成长。

一些摘录:

“当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感到愤怒的时候,它也是有价值的。”

“你是否发现,当朋友、同事或家人批评你的时候,你往往会变得很激动、很防备?”

“朋友和家人有没有说过你 – 不能接受批评?”

“当我们主动选择做某些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在我们看来最自然和最容易的事情时,真正的心理成长才最有可能发生。”

“Shit travels downstream.”

“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力是一场终生的战斗。”

“生活就是痛苦,公主殿下。表示反对的人都别有用心。”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Qsd-uEhx9DQHDEPzBXF3Q

提取码:k5ga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

创意从哪里来

《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对创意、创新和创造的自由探索》(Why Greatness Can’t Be Planned: The Myth of Objective),(美) Kenneth Stanley、Joel Lehman著,彭相珍译,中译出版社2023年出版,320页。

这本书说的大意是,预期设立目标,赶进度,不如根据兴趣来,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现,因为从进化及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来说,没有什么是可以被事先规划的,没有什么高瞻远瞩,创新往往出乎意料,是无数次不经意的尝试、试错才出现的。举全x之力,不尊重知识,不提倡批判性思维,只唯上不唯实,往往搞不出啥真正的创新。

作者举了很多例子,包括他们自己搞定一个网民自己演进图片的网站。

但是,也有反例吧?原子弹是按照计划造出来的。美国的登月也是计划使然。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全书分11章,但重复性的论述较多,似可大幅精简。

当然,这书质疑无处不在的目的论,的确值得反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目的性太强,在担心后果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享受过程,也没有仔细体会有无新的发现。而且在没有目的的时候,更多感到的是茫然,虚度光阴,不懂得享受当下,寻找乐趣。目的性太强的人,大多是无趣的。

PDF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GtEI9uVtE2toKkIq-70wg

提取码:UNA4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08年金融危机中几个大获成功的投机者的故事

《史上最伟大的交易》(The Greatest Trade Ever),(美)Gregory Zuckerman著,绿窗小语、小小辛巴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404页。

这本书和《大空头》一样,讲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几个做空房地产发了大财的人的故事,其中主角是John Paulson。这几个人基本上都不是搞房地产金融的专业专家,就是觉得不对劲、难以为继才一门心思去做空,狂买CDS和CDO,2008年房地产市场崩溃时赚了大钱。相反,设计这些金融衍生品的银行和大公司则损失惨重甚至倒闭。

这些人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可贵,不能人云亦云。另外,CDS是典型的风险低成本低然而一旦成功获利甚巨的不对称机遇,搞投资的,要擅长识别这种机遇并牢牢抓住。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pm9Er57S4hO6nF4gzVi7g

提取码:2174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南极历险记

《熬:极地求生700天》(Endurance: Shackleton’s Incredible Voyage),(美)Alfred Lansing著,岱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出版,336页。

这本书记录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1915年一群英国人立志横穿南极大陆的历险过程。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南极海上历险,和史诗般的拯救。原著出版于1959年,翻译貌似是台湾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完全取材于22个探险队员的日记,故事也写的惊心动魄,让人欲罢不能,想知道这些人究竟能不能闯过一道道鬼门关。

epub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kB-jrqDzBNDF71Ovridhw

提取码:63n8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