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灵魂领导

《愿景领导者》(The Soul of Leadership),(美)Deepak Chopra著,高玉芳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出版,192页。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印度裔美国医生,新时代(New Age)运动的大佬,替代疗法(Alternative Medecine)的代言人,他靠这个替代疗法(瑜伽、冥想、饮食等)也发了大财。

写领导力不是这个老兄的特长,他不过是把自己在灵修方面的出版拓展到了商界管理领域。书里提到,要多冥想,打开心智,与人链接,用心去领导。全书共分10章,其中7章各讲了他总结的领导力的7个方面,以Leaders的首字母来拼写(看,大师也不能免俗):

Look and listen

Emotional bonding

Awareness

Doing

Empowerment

Responsibility

Synchronicity

然后以两个案例来映衬他的理论,最后总结。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如何描述vision,不会告诉你怎么画饼(翻译过来的中文书名比较有欺骗性,直接看英文反倒不容易被骗),但提供了如何修炼领导力的一个视角,看看也好,反正不厚。

一点摘录:

要避免三种不良情绪:霸道、生气、冷漠。

想要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人。

从灵魂这一层次来领导意味着你必须付出,也就是说,你必须提供信任、安定、同情和希望。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YMO7sNqxqHJ98a6VfFNRA?pwd=igfh 提取码: igfh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庄子教你如何躺平

《庄子浅注》,曹础基著,中华书局2018年版,614页。

这本书我开始看是三年多前的事,直到最近才下定决心一口气不间断看完。

原因倒不是为了看完一本书的完成感,而是发现,今年又是读各种烂书的一年(到昨天为止读了145本)。很多时候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并没有看很多经典,得到很多智慧。部分原因,也是看了太多新出版的书籍。

爱跟风是人的天性,网上新书的宣传推广肯定更多,引领潮流对商家最有利,读新书也的确有些好处,有些新知识,如AI等,只可能在新书中出现;另外,我读《云图》原书后几年,电影才出来,看电影时感觉自己早就尝了鲜,知道原著啥样,可以据此比较电影翻拍水平的优劣。然而,这后一种情况,只对于虚构性书籍有用,而虚构作品能得到啥智慧吗?而且,跟风的风险是,风向经常变。

所以,年底我连各大2024书单关注的也少了。还决定,2025年,只读经典和新知书籍,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宁看好书一本,不看烂书一筐。

毕竟,光输入不输出,如马克思所言,改变不了世界。

话说回来,这7、8天集中看完《庄子》,有啥体会?

这本书是《国民阅读经典》系列的一本,作者是专门研究庄子的老教授,本书有不同年代的几个版本,最早一版貌似出版于1982年(40多年前),书中的确有不少阶级斗争的年代感言论。

《庄子》分成3部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似为庄子本人原著,另外两部分根据内容年代似为门生后人补述。全书结构简单,按《庄子》原著33篇顺序分布,每篇先简单介绍本篇大意,之后放原文,再放注释,穿插有些点评。

不说本书对道家的关键意义,《庄子》一书是历代大儒绕不过去的必修课,后世很多成语与表述方式出自庄子(大而无当、大相径庭、不近人情、踌躇满志、分庭抗礼、安之若命、善始善终、盗亦有道、吐故纳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迎来送往、亦步亦趋、哀莫过大于心死、内圣外王等),可见庄子对汉语语言的影响力。庄子也用了很多寓言案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关于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一段,其实很惊心动魄,不是原来想象的那种风雅的哲学谈话,只有看看前面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层背景,有机会说一说。

书里对孔子的讥讽挺狠的,把孔子搞得象个瘪三一样。

庄子的智慧是避世、无为(这书基本上教你如何啥也不做—其实啥也不做也很难),比较消极悲观,“丧”,当然要从庄子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他生活在乱世,保全自己的最聪明的方式就是少出头,不要追求功名利禄,明哲保身,先保全自己,天人合一。对时代的判断见仁见智,但在中国社会,低调一点总是好的。

这书博大精深,很多注释并不一定准确,个人感觉也没有《道德经》(《老子》)好读,因此肯定不是我这种蜻蜓点水能全部领会的,需要反复阅读。

一些摘录: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与物无代。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

圣人不从事于务,不就利,不违害,不喜求,不缘道,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圣人生而大盗起。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彊。廉刿雕琢,其热焦火,其寒凝冰。其疾府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县而天。偾骄而不可系者,其唯人心乎!

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慎守女身,物将自状。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乎己也。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伤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

臣之剑十里一人,千里不留行。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焊。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PDF版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SvxGy8x0mdVTvXkO965RA?pwd=98c7 提取码: 98c7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马葛尔尼见乾隆时两个翻译的故事

《翻译的危险: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英)Henrietta Harrison沈艾娣著,赵妍杰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4年出版,400页。

这本书是给历史上有名的1792年英国第一次派使团来华见乾隆皇帝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两个翻译立传。

这两人中,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接受罗马教廷神学培养的李自标起的作用甚大,深得英国使团好评,当然他在翻译过程中,也胆大包天地夹带私货,力图为国内新天主教的人争取更大空间和更多权利。他也敏感地深知,伴君如伴虎,他干的活非常难,不讨好的话可能命都没了。事实上,后来嘉庆帝担心天主教在华的政治影响力,开始强迫教徒弃教,李自标的下半生过的颇为艰难,凭借他出色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才苟且偷生;而到中英两国交恶直至鸦片战争,的确有不少翻译和活在两种文化中间的人遭了殃,包括本书另外一位主角、英国人小斯当东,也被从中国赶走了。

翻译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在两种文化接触之初,翻译不仅仅是传递语言信息,而更多的是谈判的中介、交易的撮合者,在这一点上,李自标是成功的。当然,现在的翻译要进步多了,两国正式会谈双方,都会带自己信得过的翻译,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然后记录对方的原话和翻译,回去可以核对,翻译的操作空间不大了。

时势变幻,不要夹在两种文化之间,不要高调,与人为善,少树敌,是生存之道。

关于马葛尔尼访华的书籍和研究很多,去年也介绍过一本《龙与狮的对话》。

因为设计历史事件较多,本书头绪较多,不知道是原著还是翻译的问题,略显繁杂,有时候摸不到头脑。这里放上台版翻译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cHFsWeD55v35Kbh5jTP20A?pwd=vpix 提取码: vpix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中关村第一才女的商业智慧

《真需求》,梁宁著,新星出版社2024年11月出版,472页。

这书写的是梁宁总结的创业智慧。她曾经被称为中关村第一才女。作为一个肤浅的人,我好奇了一下,网上找到她的照片是这样的。

她是院士倪光南的学生,曾经在联想、腾讯等公司干过,创办过旅人网,后被腾讯收购。

她的总结是,一家企业要获得成功,要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要有好的商业模式(能力系统、变现逻辑、分配机制),要与客户、市场达成共识(理解、感知与影响,也就是营销),这就是她在书中提到的三大要素。书的最后两章还提到了强与弱、理想与现实、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创业,从本质出发看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全书举了可口可乐、传音、苹果、小米(雷军曾是作者的投资人)、史玉柱、瑞幸咖啡、hao123等不少创业故事。

作者认为,真需求都是刚需。

这书不短,不少地方还是值得思考。行文喜欢简洁,段落不长,讲故事的地方很多,力求语出惊人,有兽爷特色。

你能连接到的人,不是你的人脉;你能帮到的人,才是你的人脉。

自由、理想、爱,是我们在求生道路上往往最早抛弃的。它们成了人类社会最稀缺的东西,也成了最珍贵之物,而它们才是所有大牌真正的内核。

共识不在当下,而在指向大家未来利益的延长线的交汇之处。

愿景的价值,就是对抗现实,并引领人穿越现实。

如果说To C企业的要点是“用户体验”,那To B企业的要点就是“客户成功”。

优秀的人都是分配资源的高手。

PDF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b4_cTl7OfllWjAtwl96Xw?pwd=uti2 提取码: uti2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自我成长, 营销 | 留下评论

如何保护、升级供应链,提升国力

《供应链攻防战》,林雪萍著,中信出版社2023年出版,392页。

这本书是一名工业学者对产业供应链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供应链连接力、控制力和设计力三力特点,对眼下的“脱钩”供应链转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举了非常多的行业企业案例(光伏、芯片、苹果、纺织、大飞机、日本制造业的衰落。。。),较为清晰地论证了他的观点。他认为,供应链关乎国运,大量企业因为欧美封锁,被迫转移出中国,对国内的经济、社会将造成重大冲击。当然,美国重建制造业已经不现实(顶多是政客们的炒作,美国当年制造业移出去跟华尔街投资者们逐利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对中国最大的威胁,反倒是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而不少国内厂家已经在积极把生产外移到这些国家。主动跟全球供应链脱钩、完全靠内循环也不现实。应该提高知识水平,培育人才,靠金融、经济、标准、提供内容、工业情报等各种积极政策与手段,利用好我们市场大的优势,培育“小巨人”及隐形冠军企业,鼓励企业升级为链主。所谓“链”,就是要清楚这个链条上的短板,尽一切能力补足。

靠收购兼并补齐供应链方面的不足,是作者经常举的国内外名企采取的成功案例。

其实50年代苏联撤走专家,也是逼我们升级供应链。之前我在意大利公司工作时,意大利人对当时提的比较多的“2025中国智造”说法就比较敏感。后来不提了。不少外企在国内提倡的“in China for China”而不是“for the world”,原来有他们防着我们的一层意思,而且两边都占理儿,可进可退。现在法国也在提要“made in France”,依靠补助、定向采购等政策,推动法国境内生产制作的发展。

一些摘录:

2019年,美国的单位GDP能耗仅为中国单位GDP能耗的45%。

“市场换技术”,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沃尔玛每年从中国进口500亿美元产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的10%,在中国有6万家供应商。瑞典H&M服装品牌在国内有800家供应商,优衣库90%的供应商也都在中国。

EPUB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loQS8GkVqFxLDx8xcP-gw?pwd=n2ex 提取码: n2ex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