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华尔街启示录

原版封面

《营救华尔街:一群投机天才的崛起与陨落》(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美)Roger Lowenstein著,孟立慧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290页。2006年,同样是上海远东出版社以另外一个更贴近原著名的名字出了第二个版本(赌金者 :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升腾与陨落 ),译者同样是孟立慧。

本书是我五一假期看完的第二本书,原版出版于2000年,写的是美国华尔街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对冲基金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经典案例,了解美国大亨巴菲特的人都应该熟悉这个基金LTCM,它由一帮投资天才创立(本书很多地方对这群天才的描写让人想到描写肯尼迪政府里的精英的那本书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前段时间介绍过),包括后来罗致美联储副主席、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精英,头三年获利丰厚,但1998年该基金陷入困境,希望巴菲特接盘,但他最后提出的苛刻条件没搞成。恰巧,本书作者也曾为巴菲特本人立传。

这本书某种意义上是《黑天鹅》(Black Swan)最好的例证。讽刺的是,这个以投机加高杠杆谋取短期暴利的基金,恰恰取了一个长期资本的名字,而仅仅存活了5年时间。想想中国资本市场前几年发生的疯狂,其实在美国华尔街早有上演。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人,注定要重演历史。你可以一时走运,不过出来混,迟早都得还。

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对风险不认真、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早晚要阴沟里翻船。在华尔街这个大赌场,资本贪婪成性,自作聪明者,绝不是聪明人。毕竟,人性的复杂,没有任何数学模型能够预测。

另外一个教训是,长期资本刚出道时,牛的不行,不交资金使用保证金,对投资人收很高的管理费,而且要投资人3年不能撤资,结果万事顺利;到后来业绩不行,什么秘密都让别人看,管理费也愿意降下来,但反倒没人投钱了,反倒被高盛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这个经历说明了,价格高,买家才觉得你有价值;一味放低价,没人瞧的上。

我始终认为,金融不创造价值,只是像赌场一样转手。看看这书会感觉美国华尔街金融界烂透了,从美联储到高盛到各大银行基金,没一个好东西。作者对法国里昂信贷银行也狠狠地黑了一把。

自长期资本关门,20年过去了,华尔街发生了哪些大事?2007-09年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再次来袭,书中的几家银行和大公司有的已经被并购,有的已经倒闭(如雷曼兄弟),仿佛在说美国金融界10年就要洗一次牌;书中最后提到,长期资本的董事长John Meriwether在长期资本后又伙同原来那帮合伙人成立了一家基金JWM Partners,募集到了2.5亿美元,也与2009年遭受了44%的损失而关闭。John Meriwether屡败屡战,于2010年又创立了一家基金JM Advisors,但由于跟前两次的投资理念相同,这次投资人不再信任他了,一年多时间仅仅募集到2800万美元。到Google里搜这个人的名字,会发现他出现在“10 biggest Financial losers”这样的搜索结果里。

LTCM创始人John Meriwether

作者Lowenstein是金融记者,曾在华尔街日报任职多年,而且任美国知名基金红杉资本的董事。该书写的很棒,细节丰富,故事性强,同时写作水平也比较高,虽然有不少金融专业术语,但读者稍微用点心就能看明白,翻译的水平也不错,原著曾获2000年BusinessWeek最佳书籍之一。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职场心理学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Reclaiming the fire: 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美)Steven Berglas著,丁小荣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188页。

《成功人士战胜疲劳的秘密》(Reclaiming the fire: how successful people overcome burnout),(美)Steven Berglas著,丁小荣译,中信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188页。

这本书翻译的很差,大概率是因为本书翻译水平差,所以没有再版。网上查了下,丁小荣翻译过的其他两本书是德国景观设计,另外一本是了解你的管理潜质。翻译之差直接可以从书名看出来:burnout在欧美职场指的是丧失工作动力和激情之意,而只看中文非常有可能会以为本书是关于如何克服肉体疲劳的技巧汇总。

实际上本书是一本心理学书籍。作者并不是很有名,总共写了4、5本书,大概以本书最为有名(当然这书写的水平如何也有待批判)。他学的是心理学,之后一直辅导职场人士克服心理上的问题。

总的来说,本书想回答的问题是如何让职场人士,其中不乏成功人士,重新焕发工作的热情。作者应该看过不少书,也遇到过一些名人,利用自己的理论学识,分析了什么是成功,现代社会对成功的误解以及成功背后的动机,以及得到这样的成功需要付出的心理代价和可能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他提出的应对办法。他的主要观点是:

人成功后更容易固步自封,患得患失,怕失去已有的;

美国(其实中国也是乃至更甚)式的成功往往由物质成功来衡量,这个标准有大问题;

充分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出发点是什么,自卑的人和自恋狂都很难聚集团队,极端自信的人容易自私也往往会对事业不利;

有时候像女性那样更坚韧一点,多与人交往,多几个知心朋友,对职场上的心理打击有帮助;

成功不一定意味着唯我独尊,不时诚实地承认错误,保存实力,以退为进,反而更能得人心;

做自己很重要,职场上的情绪一味闷在肚子里对事业并不好;

不要对事业过于执念,事业不等于人生,事业仅仅是人生一部分;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到达峰顶固然好,但还要一直留下去,因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职场有风险,最好眼光放长远,多做几手准备,多掌握一些技能谋生;管理中多给团队创造一些做新东西的机会,让他们有新鲜感。

虽然本书写和翻译的一般,但这个话题的确重要。我自己的额外认识是:赚多少钱、做多大官,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我景仰的成功是终极智慧,对万事都有解决之道,有了智慧,财富和地位都是衍生品。这就要求能控制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并不为外界和别人所操纵,清楚自己的目的,随时头脑清醒,爱思考。在公司中要清楚到团队对成功的重要性: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要多帮团队,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们的帮助。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这绝不是一本浅薄的书

《铁皮鼓》(Die Blechtrommel),(德)君特 格拉斯著,胡其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

德国著名作家君特 格拉斯前两年才去世,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格拉斯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我买了好多年,但字体小,书又很厚,纸质书已经不知道被我遗忘到哪国了,直到最近旅途中才看完。不知为何缘故,这个版本纸质书现在网上书店已经买不到了,我下载了电子书,感兴趣的可以下载

本书是主人公的自述,写的是一个德国波兰交界处但泽(今名格但斯克)市家庭的历史,所以故事跟但泽相关,也跟波兰相关。这段家庭历史经历了一战和二战。这个儿童天生不幸,侏儒,而且又在战争中不断失去了亲人,朋友很少,可以说有很多悲惨的经历,生活中阳光和乐趣很少,黑暗和痛苦非常多。

我认为本书是反战的,战争是人间最大的悲剧,而作者描述的一幕幕人间地狱,虽然有些病态、变态、荒谬,而作者也力图轻描淡写,甚至有时候充满黑色幽默,但这些笑也是能让读者哭出来的。

有关书中的色情描写,看网上说受到不少批评,我个人感觉还好,毕竟残疾人也有权利追求性,我不觉得非常难以入目,有些地方还很有创意。请看下面一段情欲关系的描写,写的多么精彩:

“玛丽亚上半身睡着,下半身醒着,无害的香草和苔藓底下的味道强烈的蘑菇,都要汽水粉,不要这个小先生,甚至我也不要他,他已经宣布独立自主了,他证明自己是有头脑的,他吐出的东西,我可不曾灌给他,我躺下的时候他站着,他做着不同于我的梦,他既不会念书也不会写字,然而他却替我签了字,他至今还独行其是,从我感觉到他的那一天起,他就同我分开了,他是我的敌人,而我不得不一再同他结盟,他背叛我,在我危难时舍弃不顾,我想背叛并出卖他,我为他感到羞惭,他厌烦我,我替他洗澡,他却把我弄脏,他什么也看不见,但能嗅到一切,对我来说,他是个陌生人,我真想用“您”称呼他,他的记忆力与奥斯卡完全不同。因为今天,当玛丽亚走进我的病房,看护布鲁诺细心周到地退避到走廊上去时,他再也认不出玛丽亚来了,不愿意,也不能够,至多是冷淡地摆着吊儿郎当的姿势。与此相反,奥斯卡的心激动万分,结结巴巴地说道:“玛丽亚,仔细听听这些多情的建议吧:我可以买一个圆规,在我们周围画一个圆。我可以用这同一个圆规,在你阅读、缝补或者像现在这样拧我的手提式收音机的钮时量你的脖子的倾斜角。别弄这收音机,听听这些温柔的建议吧:我可以让人给我的眼睛打预防针,让它们重新流出眼泪来。奥斯卡可以到就近的肉铺里把自己的心放在纹内机里绞,如果你把你的灵魂也同样这么绞的话。我们可以买一只剥制的动物,让它安静地待在我们俩之间。如果我下决心去掘虫子,而你有耐心的话,那我们就一起去钓鱼,使我们更加开心。要么去买当年的汽水粉,你记得吗?你把我叫做车叶草,我起泡沫,你要了又要,我把剩余的都给了你——玛丽亚,汽水粉,多情的建议!”

作者写作技巧高超,仅仅叙事,很少阐释或评论,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动脑子去想作者想说的究竟是什么。故事悬念设置巧妙,体裁多样:诗歌、喜剧、赋格、法庭证词、童话等等各种手段都有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全书经常无缝切换,细节丰富(丰富到了一种让人怀疑这是作者自传的程度),很多巧妙的比喻、拟人、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不少精彩片段,人物描写也让人难忘。隐喻较多,不是很容易读懂,如果没有注释,很多地方的精妙之处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但本书故事性很强,所以可读性高。这是一本看过后绝不会后悔的书,是一本能带人进入更高精神领域和艺术境界的书,是一本能让人感受到作者惊人才华、看到更精妙的人生视角的书,是一部真正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了不起的艺术杰作,勾起了我看同名电影和作者君特格拉斯其他作品的欲望。

电影《铁皮鼓》海报

翻译胡其鼎,网上颇受攻击,但在我看来,翻译的水平很高,对欧洲宗教、文化有着广博的知识。当然本书不易读,可以猜测,德文原著本来就很难懂,但不费一番力气,又怎么能体会到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呢?

扯远一点,很多侏儒其实是很厉害的,音乐界我知道的就有Michel Petrucciani(我觉得用他的神乎其技的钢琴是书中神奇的铁皮鼓魔力的最好诠释,那首100 hearts可以为本书做主题配乐。德国的那个男中音Thomas Quasthoff也非常有名。

命运往往是公平的,某些地方遗漏的,其他方面会补偿回来。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美国越战失败教训宗录《出类拔萃之辈》

本书是《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籍之一,我下载了很久,还买了本英文版,最近由于看基辛格回忆录,勾起了对6、70年代美国政治的兴趣,才终于鼓起勇气看完这本厚书。

《财富》杂志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不仅仅因为这书是了解美国政府决策越南战争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美国以全世界最强的国力,在法国于越南的失败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先是轰炸,后来逐步派了不下50万军队前往越南,结果却被装备、技术差自己几个档次的北越死死缠住,最后被羞辱,靠基辛格1973年的谈判退出;而实际上这还不算完,76年时北越统一了南越,把西贡改名成胡志明市,是美国彻头彻尾的一次惨败。而参与决策过程的,先是肯尼迪政府的肯尼迪兄弟、麦克纳马拉、邦迪(后面这两位当时都是哈佛毕业,公认的精英中的精英),后有约翰逊政府的泰勒、腊斯克、罗斯托、韦斯特茂兰(这个军人能打仗,善于带兵,年纪轻轻就得到重要作为部队里的精英培养)等等时认最聪明、最战功赫赫的领导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一群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其中很有些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如何把他们毫不了解的越南搞烂的,不光是砸了自己美国的牌子,还导致这个东南亚小国生灵涂炭,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一大耻辱。可以说,这本书是一个教训大全,告诉我们,在重大决策中,有哪些是要注意的,哪些是应该避免的。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肯尼迪和约翰逊的白宫安全特别助理迈乔治 邦迪

本书总结的主要教训:

  • 不要用跟自己一样的人
  • 多听反对意见,不要选择性看问题。
  • 对事物的本质有更多的了解,不要相信什么主义,要看更深刻的问题。可悲的是,基辛格当国务卿的时候,还是想着遏制共产主义。本书也是极力批判尼克松和基辛格政策的。
  • 知错早改,越拖代价越大。
  • 只能忠诚于真理。真理,只有真理,才是值得尊重的,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
  • 不要只听好消息,不要只信好消息。
  • 不能根据过去预知未来。过去做对事的人,未来不一定对。聪明绝顶的人也会犯错误。任何人,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会成功。
  • 有时候显得硬气、英雄气概并不一定是最聪明的做法。该认怂的时候要认怂。
  • 屁股决定脑袋:决策人士各有自己的利益,有时故意不表达自己的立场;官官相护。
  • 事实证明,有些难题不要去碰,不是理智、聪明就能解决的了的。

本书语言比较口语化,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已经不再出版了。对越南战争、对大机构决策的失败教训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下载在这里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

艺术家皇帝的一生《宋徽宗》

《宋徽宗》(Emperor Huizong),(美)伊沛霞(Patricia Ebrey)著,韩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596页。

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用英语写成的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的传记,原文出版于2014年,本是学术专业著作,史料翔实(书后附上了长长的注释及英语、中文、日语参考书目),不过写的清楚明白,并且力图从他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对徽宗的功过评价较为新颖,而且这个人物实在多姿多彩(我们熟知的水浒传、李师师、花石纲、蔡京、童贯、秦桧、瘦金体等等全跟宋徽宗有关系),因此虽然洋洋万言,但可读性很高。

全书分为4个部分共17章,按时间主线,讲述了徽宗的成长环境、登基、吏治与政治作为、改革措施与主要功绩、在书法、绘画、作诗方面的艺术成就、醉心道教、宫廷享乐、内忧外患、被金国俘虏直至最后死于他乡的事迹。作者力图中肯,对史料的采取有自己的主见,有些资料虽然传播甚广但根据作者自己的判断不可信的,没有被采纳。

时至今日北宋时常被批评、书中也回响的是宋朝崇文不尚武,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不行,最后屈辱灭亡。诚然,和为贵,做生意打官司也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的昂贵代价,不到万一不要轻易挑起事端,有时受点屈辱不一定是最坏的结局,但国力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军力不强,富足只会引来外族的窥伺与侵略,外侵不说,自身都难保。作为统治者,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艺术爱好本无可厚非,但他应该想到他的本职工作是国家的富强繁荣、人民的幸福安康,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各有自己利益而又目光如炬的大臣的观察、揣度焦点,他的爱好有无数人想逢迎左右;本业干不好,玩物丧志,最后只能落个5000多人的大家族沦为奴隶、公主、嫔妃被金国兵将奸杀羞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的下场。赵佶年轻时,哥哥被选做皇帝,为了活命、显得自己没有野心、不是皇兄的威胁,相对于治国安邦之术,他选择了追求艺术,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他发现自己在艺术方面才华横溢,培养了很多艺术爱好和敏锐的鉴赏力与情感,哥哥暴毙后,他阴差阳错当上皇帝后这个爱好收不住了,画画、书法、作诗,样样都行,甚至独创了瘦金体这个字体。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字体,太追求细枝末节,不是大人物的字,远没有康熙的字,一看就是皇帝写的。

宋徽宗的字
康熙的字

他玩物丧志,在艺术追求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丧国,自己全家也被抓去做俘虏至死。上一个也有很高艺术天赋但同样亡国的皇帝是李后主李煜。从根本上说,他是寄生虫,在国家这个环节上,时时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当然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不管是从经历的独特性,还是对艺术的极高造诣上,都跟别的皇帝不一样,被历史永远地记住了。

宋徽宗的画:瑞鹤图

书中有些点评颇有启发性。皇帝(董事长)爱用给他把事情搞定、同时让他开心的宰相(总经理),在他眼里这样的人有能力,领导力强,但从宰相的下属角度来讲,这样的领导力可能就意味着专断。

方腊起义一段,宋徽宗作为一个执政者的反应可圈可点,一听到消息立马派出最强的两批精兵强将把反叛镇压下去了。他的可取之处是他意识到作为领导人,他听到消息都是经过层层过滤的,下属都报喜不报忧,有坏事发生了总是想捂住或者把局面控制住再报告上去,坏消息传到他那里时,都是已经确认过多次的真正的坏消息,因此应该立即行动,绝不能拖延。童贯镇压起义军用重金反间、金国掳掠徽宗、钦宗一行回东北的俘虏管理手段也有高明之处。

北宋的外交也有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中国历史上的麻烦从来都来自北方,突厥、蒙古、女真、契丹,都是北方尚武民族。辽国摇摇欲坠时,北宋和崛起的金联盟。其实朝中有不少像邓洵武这样的有识之士,质疑这个决策,让徽宗自问更希望与谁为邻,是强大的女真还是衰弱的契丹?被囚禁在五国城的徽宗一定想得起这个奏折。相比之下英国的19、20世纪欧洲大陆外交政策要英明的多,永远是扶持弱者、对抗强者,保持邻国力量均衡。

虽然我们有着时间的优势可以评判历史,像徽宗在金国又见到先降宋又降金亡宋的辽将郭药师一样当事后诸葛亮,但总结的权利还是有的。除了不重视军事、不懂外交,赵佶全家被淘汰出基因池、惨获达尔文奖还有什么教训?大兵压境是一个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是最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的时候,徽宗禅让皇位给20多岁的儿子赵构宋高宗等于临阵脱逃,直接最致命打击士气。他逃到江南后,被儿子手下一帮刻意复仇内讧的大臣叫了回去,一到都城开封就被软禁起来,也说明对人性认识不够,或者说宋徽宗太天真、善良了。他应该想到儿子不一定有主见,或者当了皇帝后的儿子不一定对自己有善意(的确,后来徽宗、钦宗被囚禁期间,赵构从来没有为哥哥钦宗附过任何赎金,虽然钦宗一直活到1161年),这个例子是“心慈不掌兵”最好的注解;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换上的人肯定要打压旧势力的;而且从治理国家来讲,外患尚在,他发展一个第二都城也有历史和战略意义。

推荐一读。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