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给跑马拉松的人的全方位的书

《马拉松终极训练指南》(Marathon: the Ultimate training guide),(美)霍尔 希格登(Hal Higdon)著,吴洪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280页。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美国作家和Runner,跑过100多个马拉松,曾4次获得过世界大师赛冠军(最好成绩221),今年87岁了还健在,曾经在《跑者世界》杂志等供稿,写过34本书,并不全是跑步相关的书。

本书英文初稿出版于1993年,当年应该是美国马拉松长跑运动的黄金年代。目前国内跑步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也在准备今年的上海马拉松。

本书涵盖了马拉松的方方面面,在我看来不能说是一本训练指南,这一点看看它的目录就知道了:

序 马拉松,一个勇者的跑步新世界

Chapter 1 神奇的马拉松

42.195 公里会令人体验到自己的脆弱

Chapter 2 学着喜爱跑步

旅程是奖励的一部分

Chapter 3 你的第一步

在跑马拉松之前,先学会跑步

Chapter 4 众说“马拉松”

非跑者们说的外行话

Chapter 5 首马

第一次永远都是极其特别的

Chapter 6 跑马拉松的10 条忠告

把事情做对

Chapter 7 跑步进阶

做一名更好的跑者

Chapter 8 跑量积累

在过多与过少之间找到平衡点

Chapter 9 长距离跑

耐力是成为马拉松跑者的关键

Chapter 10 半程马拉松

半途停下来并不总是坏事

Chapter 11 全程马拉松

升级到最终的42.195 公里

Chapter 12 长跑者的速度训练

如果你想跑得快,那就需要能够跑得快

Chapter 13 自我保护性的跑步策略

如果你受伤了,就不可能打破个人纪录

Chapter 14 为最佳状态做准备

想成功就需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目标

Chapter 15 女性马拉松

在训练时,女性应该与男性有所区别吗?

Chapter 16 赛前减量

最后几周是成功的关键

Chapter 17 长跑者的饮食

你需要足够的能量来应对42.195 公里

Chapter 18 完美的配速

“固定的配速”意味着成功

Chapter 19 慈善跑

为慈善募捐

Chapter 20 比赛日的准备工作

站到起跑线上之前要做的事情

Chapter 21 跑步时的饮水方案

补水的方法对于训练和比赛至关重要

Chapter 22 心理游戏

马拉松是生理游戏也是心理游戏

Chapter 23 第43 公里

你的比赛并不是在越过终点线时就结束了

附录 世界上最流行的马拉松训练计划

书中很多知识估计跑马拉松的老手都知道了。我还是学了些新东西:马拉松对人体是有伤害的;欧美慈善跑有些人互相捐赠;参加马拉松前两个小时内不要喝水吃东西了;准备马拉松比赛不是不能吃碳水化合物,在控制体重和保证充足的能量之间找一个平衡就好;跑马补给时停下来走几步并不一定会降低总时间。。。

在我看来,马拉松是需要大量时间的一种运动,过了40的我已不再追求打破自己的最好成绩,跑步更多的是为了保持身材,另外在一个人跑步时可以考虑很多事情,是一种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或者冥想。我这辈子绝不可能比挑战基普乔格,哪怕跟他一公里也难。跑过马拉松后,可以树立很多目标,和跑步有关无关的都可以。

发表在 图书, 跑步 | 留下评论

此书无价

《无价》(Priceless),(美)威廉 庞德斯通著,闾佳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版。

本书原著出版于2010年。前不久介绍了作者的一本新书,《知识大转移》,远没有这一本精彩。书里多次提到行为经济学界的诺贝尔奖大拿们,如卡尼曼、泰勒等等。

书中简述了很多行为经济学家做过的很有意思的实验,不少地方发人深省。价格跟钱直接相关(金钱是毒品),更深层次上体现的是人性。它明码标价,非常量化,容易比较,而人的幸福感很多是比较出来的。对比引发了情绪,情绪影响了行动。人本性就是中庸。人类不是为了快乐而演进的,而是为了生存和繁衍。

王尔德说过,“样样东西的价码都知道,对价值却一无所知”。价格跟价值没什么关系,尤其是股市。价格完全是商人操纵的结果,完全没有公平一说。马克思说过,商业是欺骗。工资也是一样。折扣卷、会员卡等等完全是骗人的,麻烦死爱占便宜的你算,不过,上海有各种人专治此种。人的感官非常靠不住。酒精、性别、我们的观感绝对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如果有人盯着我们,我们的表现一般会好很多,当然,跑到瑞典酒店和大街上撒泼的这种专业户不在范围内。

B2C模式里,C中有很多傻子,送钱的;B2B就难说了。

人真的非常容易受别人影响。独立思考时很大可能是正确的,但有三个或以上的人影响时,我们的决策就很难说了。这个社会做托儿的太多。理性、三思是一切情绪决策的大敌。

一般来说,无名指比食指长的人,擅长竞技体育和做交易,更好斗一些。结婚的人也比单身的要好说话。

讨价还价不过是文雅一点儿的勒索,逻辑和最终结果没什么关系。谈判时要早点报价,报价时尽量往高里报,这样好处很多,可以让对方产生锚定效应(成功的锚点必须足够难忘,以便每次重新斟酌决定时都能想的起),提高最终售价,而且余地更大些。同样的道理,人凶一点,要的越多,得到的好处也多一些。

送礼的艺术在于,让人猜不出东西多少钱(这样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给人提工资,不要一次到位,多次小幅度更好。

价格是极端影响利润的,不能在价格上放松。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市场定位经典书籍

《定位》(Positioning: the battle for your mind),(美)艾 里斯、杰克 特劳特著,邓德隆、火华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276页。

这本书写于三十几年前,但其中有些理念还是值得借鉴的。所谓定位,就是在客户心目中你的位置排第几,不是你自以为的位置,而是客户心中实际的位置。

做到分类中的第一非常重要,不要跟随,不要模仿,第一的利润高,竞争压力小。

实现良好的定位要仔细分析市场、客户及竞争对手,寻找合适自己的分类。

取个好的名字非常关键。同一家公司不同定位的两个产品最好取不同的名字。

作者在书中也针对一些企业、国家、天主教和我们自己的定位给出了很好的定位建议,值得细细阅读。 双作者之一特劳特Trout,经常在飞机上的广告杂志里看到他们的推广。

发表在 图书, 管理 | 留下评论

天生就会跑

《天生就会跑》,(美)Christopher McDougall著,严冬冬译,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308页。

这并不是本有关跑步技术的书,而是一群超长距离越野跑者的故事,也是一个神秘的墨西哥印第安长跑部落的传奇。

作者Christopher McDougall厌恶跑鞋(耐克高级黑),推崇返璞归真、赤脚跑、吃素、团结友爱。认为人类身体就是为跑步设计,而且人类存活至今,有赖长距离奔跑。

作者毕业于哈佛,曾为几家著名杂志写稿,很会讲故事。只写过这一部书,但是很畅销。

我曾在Facebook上加入过一个Ultra trail running的group,的确如书中所言,在美国加拿大长距离越野跑,近年来非常流行。最近这一波热潮,估计跟2008-09年金融危机不无关系。当然,在优美的大自然中跑步,的确是人生享受,看看刚刚结束的UTMB宣传片就知道了。

UTMB视频

视频里这对中国人男的叫祁敏,女的叫姚妙,是一对情侣,男的夺得了101公里CCC组亚军,女的是CCC组冠军。

我曾跑过莫干山落日越野马拉松,人数不多,拿了第5名。

越野跑和路跑完全不同:需要专门的越野跑鞋,最好穿压缩袜,如果有夜跑,一定要买个好的头灯。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 a language of life),(美)马歇尔 卢森堡煮,阮胤华译,华夏出版社2016年出版,190页。原书写于2003年,基本上这是一种软沟通方式,作者受犹太人、基督教、佛教、人本心理学派等影响,主张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爱,做事说话有清晰的目的,以感性(感受)、理性(需求分析)等方式去用非暴力的形式进行倾听、表达,提出自己的请求。


具体来说,作者建议我们仔细观察(不带评论的观察)、倾听别人的行为、主张与意见,仔细体会自己的感受,然后去搞清楚自己的需求,以及去了解对方的需求。
作者说的非暴力沟通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娘炮,并非完全否定暴力,他也主张听不下去时就打断对方(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把自己的愤怒(正确)地表达出来,需要时要强制避免对自己和别人的伤害。暴力,本质上是一种力量,其实软的东西不一定是不暴力的。水很软,不过也有改变一切的强大力量。关键是情绪的控制。


一些看书所得:

与别人攀比将让你的内心悲惨无比,无法得到幸福。

沟通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冲突。

不要让人感觉是下命令,请求有时力量更大。

如果一个人说话时有明确的情绪,他一般期待得到别人的反馈。

虽然倾听会占用不少时间,但这是值得的。

我有时候对某些人太不耐心了,恨不得ta说两个字我就给出答案。

仔细分析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哪些是自己真心实意想做的,哪些可有可无:如果我们致力于满足他人及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那么,即使艰难的工作也不乏乐趣。反之,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义务、职责、恐惧、内疚或羞愧,那么,即使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枯燥无味。

赞扬也可以被理解为操纵从而适得其反;表扬别人要真诚,具体,不要说空话、套话。接受别人的称赞也不要太过谦虚。“不要那么谦虚,因为你没那么伟大。”

人是社会动物,沟通是我们与别人互动的重要方式。沟通努力强,可以事半功倍。我话不多,经常也被批评不注重沟通,自己的理解是,沟通要有清晰的目的;要对对方的诉求有明确的理解(这个很难);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合适的语气来完成沟通(该粗暴时也要粗暴,但一定要真诚,专心,不要一边说话一边看手机或电脑或想别的事情);方式上,面谈比电话好,电话比语音好,语音比微信、短信、电子邮件好。

差不多每一页的页眉提示了本页主要内容,这个很值得提倡。翻译的一般。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发表在 图书, 自我成长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