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与人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Epidemics: the power of germs and their power over humanity),(美)约书亚 卢米斯著,李珂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440页。

传染病以传播方式分,可以分为动物媒介(鼠疫、斑疹伤寒、疟疾、黄热病)、水源性(霍乱、脊髓灰质炎)、性传播(艾滋病、梅毒、乙肝等)、呼吸道(天花、流感、肺结核、非典、新冠等);以致病因子分,可分为病毒性(天花、黄热病、流感、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细菌性(鼠疫、结核、霍乱)与原虫性(疟疾)

本书分为12章,第2到第11章分别介绍了鼠疫、天花、疟疾、肺结核、斑疹伤寒、黄热病、霍乱、流感、脊髓灰质炎、艾滋病等10种传染性疾病,每一章开头都很好地介绍了传染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深入浅出,非常科普,随后叙述了这种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直至最后逐渐沉寂,详尽地讲了得过这种病的名人、对社会、历史、宗教、战争、科技与医疗(基因组的改变、疫苗的研发)、艺术的发展,趣味性较强,可以说是一本人类重大传染病的很好的介绍,对不是搞这专业的人有很大裨益。

新冠给我们什么启示

哪里有大规模的人类聚集(殖民、战争、灾害等)、放纵的人类行为(性),哪里就有传染病。虽然说传染性疾病现在在世界十大死因排行榜上只列三席,但上天入地的人类不能太猖獗了。前有非典,后有新冠,小小一个病毒就能让我们整个社会瘫痪,干死全球化。事实上除了新冠,很多传染病在我们不少国家地区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艾滋病算是影响小的,肝炎、疟疾、肺结核至今肆虐发展中国家。人类不是地球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敬畏大自然。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菲尔兹奖获得者的人生感悟

《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The Shape of a Life: One Mathematician’s Search for the Universe’s Hidden Geometry),(美)丘成桐著,夏木清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396页。
是这位汕头出生香港长大在美国留学并最终在美国收获成就的华人数学家的故事。从小受了不少艰辛,当然父亲还是受过很好的教育,但后来还是家道中落,一家老小日子都很惨,最终有幸到了美国去,因为小时候学习成绩好。得过数学界的菲尔茨奖,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华人中最高成就者。
他虽然是理科生,但还是很喜欢文学、历史,因此很难相信他不讲政治,象书中写的那样清白,不问权力,不想管人,说实话他在书里对杨振宁李政道的一些评价,对陈省身的评价,包括对美国各知名大学内部权力的倾轧,看得出他还是非常敏感的。
书中给我最深的一点感悟就是人生起起落落,总是很正常,光鲜的时候要想到差的时候,差的时候也不要绝望,关键是要一直埋头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要方向对,就没有问题。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马克思著作三种

《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著,86页;《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著,99页;《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央编译局编译,188页,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

我不到4岁的儿子,上周六晚上睡觉前,吼了整整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之后才翻了个身睡着了。

最近花钱买了不少马克思的著作来看,一方面是向百岁周年献礼,从改变了亿万人生命、影响了历史的思想家那里吸取些营养;另一方面,看过《资本论》后觉得马克思的笔头真正厉害,观点犀利,擅用鲜活的比喻,煽动性极强。

值得一提的是,我买的这套书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出的,印刷极其精美,纸质很好。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的一篇演讲稿,他《资本论》的一些主要观点在本文中有所体现,所以很重要。基本上他的观点是,广大劳动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成为无产者,所有的唯一是劳动力,只能出卖自己的生命来挣钱生存,境况甚至连奴隶和农奴都不如;工人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通过这种可怕的关系的揭露,马克思进一步展开,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矛盾:资本主义越发达,自动化、全球化程度越高,无产阶级受剥削程度就越高。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一篇抨击文章,这个纲领只有两三页,不过被马克思段段批判,篇幅远大于原文。属于政治纲领的斗争和攻击,可以看出马是极用心于政治夺权的。

《共产党宣言》最有名,恐怕现在全世界有不下10亿人都非常熟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句子。总共分为4个部分,共15000多字(其实很短,值得花点时间看看原文)。

共妻、儿童劳动等观点,未必对。不光要取消私有制,还要取消家庭,取消婚姻,取消宗教,这个,可能吗?我们到现在连公开官员财产都实现不了。不管怎么说,他指出的历史大方向是对的,穷人永远是大多数,历史永远是多数可怜人反抗统治,大多数人的革命用鲜血推翻了统治阶级,其中一小部分翻身成为在位的,大多数人仍然苦难,然后是下一个轮回。

发表在 哲学 | 留下评论

《阿拉伯的劳伦斯》原著(下)

《智慧七柱》II,(英)T E Lawrence著,蔡悯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年出版,433页。

这本比上一本更加精彩,故事性强,引人入胜,而且这次是简体横排版,舒服流畅的多。写的是劳伦斯带领阿拉伯军队由南到北开展叙利亚战争,最终入主大马士革的故事。

劳伦斯的精神力量

  1. 虽然日日行军,琐事繁多,但仍然能抽出时间来思考战略,这非常难能可贵。每天能保留时间独处、思考。不是随波逐流。
  2. 时时内省,自我剖析(书里有一章专门用来自我解剖),深为自己任务的虚伪所折磨。知道是在利用阿拉伯人,时时感受到良心的审判。说到底,是非常高明的谦虚。
  3. 书中处处体现着他伟大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这恐怕是这本书最出众的地方;不杀生,尽量保存人命,善待战俘和骆驼、快要死去的手下,看不上阿拉伯人烧杀劫掠的本性,只有一次在目睹前夜土耳其军队的暴行后才纵容手下大开杀戒。始终视金钱为粪土,没有财富方面的贪婪,非常清楚自己的初心,用金钱笼络人心。但他知道利用人的正能量而不是纯粹借助于人性的弱点来驱动别人。认为因为自己受过更好的教育,所以应该宽容对待不如自己的人。劳伦斯忍受肉体折磨的能力非常强,认为意志应该远在身体之上。他行军中常常几天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还遇到各自极端情况,可谓出生入死。

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还有:1. 他行军中如何做到读书的?他的思考可能更多的是写日记,靠写作来思考,因为途中没有时间阅读,很可能连书都不能带。2. 他行文非常言简意赅,不重复,不啰嗦,哪怕别人听不懂他也不在乎。实际上生活永远都是这样的。要跳出去才能看明白。

他为人处世非常高明,善于洞察别人并知人善用,用人所长,影响别人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劳伦斯绝不是只干过这一件事,而是干了好多事,写了好几本书,看看他的生平就知道,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世界是一本书,没有旅行过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

发表在 图书 | 留下评论

阿拉伯半岛历险记

《智慧七柱》(上)(Seven Pillars of Wisdom),(英)Thomas Edward Lawrence劳伦斯著,蔡悯生译,(台)马可孛罗出版社2000年出版,517页。


这本书是1962年夺得很多大奖的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原本,是劳伦斯本人的回忆录,写的是不到30岁的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英国军官,深入阿拉伯世界,与阿拉伯领导人一起旅行、打仗,协助他们抗击土耳其占领军的故事。
全书共上下两册,上册讲的是他认准费萨尔(Faisal)是他要找的阿拉伯自由革命领导人,偷袭土耳其汉志铁路,并与他一起占领威治;之后又带领阿拉伯人翻越荒漠,奇袭阿卡巴,结束汉志战争;开始讲他们着力进攻叙利亚但篇幅所限并未展开。
基本上劳伦斯的打法是游击战,不正面冲突,打击敌人的补给线路。
这是一本探险叙事,作者以日记体的细节水平,讲述了他在沙漠中遭遇的蛇咬、风沙高温、断水断粮、黑夜中摆弄炸药、发高烧、遇袭、亲手杀人、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等等凡人难以想象的死亡威胁。
实际上,劳伦斯在书中坦陈,他当时就非常明白英国的所谓民族解放运动,都是西方人利用阿拉伯人的工具,英法列强从来没有想过给阿拉伯自由,从来都是力图战后瓜分这个世界(后来也的确如此做了)。
本书对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变迁、风土民情、宗教、政治很有好处,书前附有大量历史照片及详尽的地图。这是我在台湾买的台版繁体竖版书,看起来颇为费力。我忘了我是否曾买了下册,总之是找不到了。
“人皆有梦,但多寡不同。夜间做梦的人,日间醒来发现心灵尘灰深处所梦不过是虚华一场;但日间做梦的人则是危险人物,因为他们睁着眼行其所梦,甚至使之可能。而我就是如此。”
Never retreat. Never explain. Get it done and let them howl.
不能只有话不说,也要用说话掩饰真实意图。
诚实是心怀不轨者的最佳工具。
自由是争取来的,不是靠人施舍的。

发表在 历史, 图书 |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