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日历
分类
新评
- zhengpengxin 发表在《如何知行合一》
- SherryZhu 发表在《老当益壮》
- El_Contusion 发表在《一本真正的加拿大小说集》
- Joe 发表在《About》
- xiaojun76 发表在《《人性论》》
旧帖
- 2025 年 10 月 (5)
- 2025 年 9 月 (6)
- 2025 年 8 月 (12)
- 2025 年 7 月 (6)
- 2025 年 6 月 (5)
- 2025 年 5 月 (8)
- 2025 年 4 月 (6)
- 2025 年 3 月 (11)
- 2025 年 2 月 (11)
- 2025 年 1 月 (15)
- 2024 年 12 月 (11)
- 2024 年 11 月 (12)
- 2024 年 10 月 (13)
- 2024 年 9 月 (10)
- 2024 年 8 月 (8)
- 2024 年 7 月 (14)
- 2024 年 6 月 (14)
- 2024 年 5 月 (13)
- 2024 年 4 月 (13)
- 2024 年 3 月 (14)
- 2024 年 2 月 (13)
- 2024 年 1 月 (12)
- 2023 年 12 月 (15)
- 2023 年 11 月 (13)
- 2023 年 10 月 (14)
- 2023 年 9 月 (11)
- 2023 年 8 月 (13)
- 2023 年 7 月 (11)
- 2023 年 6 月 (16)
- 2023 年 5 月 (11)
- 2023 年 4 月 (9)
- 2023 年 3 月 (6)
- 2023 年 2 月 (5)
- 2023 年 1 月 (13)
- 2022 年 12 月 (11)
- 2022 年 11 月 (14)
- 2022 年 10 月 (14)
- 2022 年 9 月 (12)
- 2022 年 8 月 (14)
- 2022 年 7 月 (6)
- 2022 年 6 月 (10)
- 2022 年 5 月 (9)
- 2022 年 4 月 (15)
- 2022 年 3 月 (14)
- 2022 年 2 月 (7)
- 2022 年 1 月 (10)
- 2021 年 12 月 (12)
- 2021 年 11 月 (13)
- 2021 年 10 月 (30)
- 2021 年 9 月 (13)
- 2021 年 8 月 (9)
- 2021 年 7 月 (5)
- 2021 年 6 月 (3)
- 2021 年 5 月 (4)
- 2021 年 4 月 (3)
- 2021 年 3 月 (4)
- 2021 年 2 月 (5)
- 2021 年 1 月 (9)
- 2020 年 12 月 (4)
- 2020 年 11 月 (6)
- 2020 年 10 月 (3)
- 2020 年 9 月 (8)
- 2020 年 8 月 (8)
- 2020 年 7 月 (4)
- 2020 年 6 月 (5)
- 2020 年 5 月 (7)
- 2020 年 4 月 (12)
- 2020 年 3 月 (4)
- 2020 年 2 月 (4)
- 2020 年 1 月 (6)
- 2019 年 12 月 (9)
- 2019 年 11 月 (3)
- 2019 年 10 月 (3)
- 2019 年 9 月 (4)
- 2019 年 8 月 (9)
- 2019 年 7 月 (3)
- 2019 年 6 月 (3)
- 2019 年 5 月 (3)
- 2019 年 4 月 (3)
- 2019 年 3 月 (3)
- 2019 年 2 月 (5)
- 2019 年 1 月 (3)
- 2018 年 12 月 (4)
- 2018 年 11 月 (6)
- 2018 年 10 月 (7)
- 2018 年 9 月 (5)
- 2018 年 8 月 (8)
- 2018 年 7 月 (10)
- 2018 年 6 月 (1)
- 2018 年 5 月 (1)
- 2018 年 4 月 (4)
- 2018 年 3 月 (4)
- 2018 年 2 月 (6)
- 2018 年 1 月 (7)
- 2017 年 12 月 (8)
- 2017 年 11 月 (6)
- 2017 年 10 月 (8)
- 2017 年 9 月 (5)
- 2017 年 8 月 (5)
- 2017 年 7 月 (8)
- 2017 年 6 月 (1)
- 2017 年 5 月 (5)
- 2017 年 4 月 (5)
- 2017 年 3 月 (2)
- 2017 年 2 月 (2)
- 2017 年 1 月 (4)
- 2016 年 12 月 (3)
- 2016 年 11 月 (6)
- 2016 年 10 月 (3)
- 2016 年 9 月 (5)
- 2016 年 8 月 (9)
- 2016 年 7 月 (6)
- 2016 年 6 月 (5)
- 2016 年 5 月 (4)
- 2016 年 4 月 (5)
- 2016 年 3 月 (7)
- 2016 年 2 月 (3)
- 2016 年 1 月 (5)
- 2015 年 12 月 (6)
- 2015 年 11 月 (5)
- 2015 年 10 月 (3)
- 2015 年 9 月 (6)
- 2015 年 8 月 (10)
- 2015 年 7 月 (4)
- 2015 年 6 月 (12)
- 2015 年 5 月 (14)
- 2015 年 4 月 (8)
- 2015 年 3 月 (18)
- 2015 年 2 月 (6)
- 2015 年 1 月 (9)
- 2014 年 12 月 (5)
- 2014 年 11 月 (4)
- 2014 年 10 月 (7)
- 2014 年 8 月 (3)
- 2014 年 6 月 (1)
- 2014 年 5 月 (7)
- 2014 年 4 月 (1)
- 2014 年 3 月 (4)
- 2014 年 2 月 (10)
- 2014 年 1 月 (12)
- 2013 年 12 月 (12)
- 2013 年 11 月 (19)
- 2013 年 10 月 (5)
- 2013 年 8 月 (3)
- 2013 年 6 月 (3)
- 2013 年 5 月 (2)
- 2013 年 4 月 (13)
- 2013 年 3 月 (2)
- 2013 年 2 月 (12)
- 2013 年 1 月 (1)
- 2012 年 12 月 (1)
- 2012 年 9 月 (1)
- 2012 年 8 月 (3)
- 2012 年 7 月 (3)
- 2012 年 5 月 (2)
- 2012 年 4 月 (3)
- 2012 年 3 月 (1)
- 2012 年 1 月 (1)
- 2011 年 12 月 (2)
- 2011 年 11 月 (2)
- 2011 年 10 月 (4)
- 2011 年 9 月 (5)
- 2011 年 7 月 (3)
- 2011 年 6 月 (3)
- 2011 年 5 月 (8)
- 2011 年 4 月 (7)
- 2011 年 3 月 (20)
- 2011 年 2 月 (10)
- 2011 年 1 月 (4)
- 2010 年 12 月 (13)
- 2010 年 11 月 (8)
- 2010 年 10 月 (7)
- 2010 年 9 月 (10)
- 2010 年 8 月 (4)
- 2010 年 5 月 (1)
- 2010 年 4 月 (1)
- 2009 年 11 月 (1)
- 2009 年 6 月 (1)
- 2009 年 1 月 (1)
- 2008 年 12 月 (3)
- 2008 年 11 月 (7)
- 2008 年 10 月 (6)
- 2008 年 8 月 (1)
- 2008 年 7 月 (2)
- 2008 年 6 月 (1)
- 2008 年 4 月 (2)
- 2008 年 3 月 (5)
- 2008 年 2 月 (9)
- 2007 年 3 月 (1)
- 2006 年 9 月 (4)
- 2006 年 8 月 (1)
- 2006 年 5 月 (1)
- 2006 年 2 月 (2)
- 2005 年 12 月 (2)
- 2005 年 11 月 (9)
- 2005 年 10 月 (2)
- 2005 年 9 月 (6)
- 2005 年 7 月 (2)
- 2005 年 6 月 (1)
- 2005 年 5 月 (15)
欧洲人写的管理书籍
《管理成就生活》(Managing, Performing, Living),(瑞士)马利克著,章爱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412页。
这本书是一名奥地利长大、瑞士教学的管理学教授马利克关于管理的一些思考。不少地方和市面上主流的美式管理思维不同,带有较浓的欧洲务实味道,很多经过独立思考过后的大实话,比如说人是干不死的(工作量大没关系),人不一定要开心才干活,不能轻易夸奖手下,需要监督等等。
作者跟德鲁克私交甚好,书中每每提起同是奥地利人的这么美国管理大师,连开题主旨也紧扣“能效”一意。即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管理,把管理工作用最少的时间做好。在作者看来,自我修炼、开会、报告、监督、分配工作、预算编制、绩效考核等构成了管理者的7大工具。少干烂事也很关键。
作者认为人与人高度不同,应该取人之长而不是补其之短;信任应该建立在坦诚上;每年要留出时间跟员工开没有议题的推心置腹的1对1会议,认真倾听,这样对方才会有感觉你是跟群众打成了一片。
大多数管理文章毫无价值。
改变人并不是一项管理任务。
如果有人两面三刀,不容易建立信任。
一些精华:
管理的六大原则:
1、关注结果
2、为整体做贡献
3、聚焦关键
4、利用优势
5、信任
6、正面思考
管理的五大任务
1、制定目标
2、组织
3、决策
4、监督
5、人的发展
管理的七大工具
1、会议
2、报告
3、工作设计与任务控制
4、个人工作方法
5、预算和预算编制
6、绩效评估
7、系统的垃圾处理
一些观点:
1、组织应该关注绩效,而不是关注员工的快乐。因为工作本身不能带来快乐,但工作的绩效将成为员工快乐的来源。
2、当问及你的工作是什么时,不要告诉别人你在组织中的头衔是HRD,而应该坚持整体思维,例如“在这个组织里,我负责为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3、伟大的人总是有很多弱点,却因为充分发挥了某一个优势而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应该用人所长,而不是企图变弱点为优点。
4、善于做减法,少干琐事,将精力聚焦、聚焦,再聚焦!
5、尽可能的信任你的员工,但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能第一时间知道信任被滥用。一旦出现滥用信任的情况,就必须采取措施。
6、永远关注机会,而非问题。
7、应该在一页之内写下可量化的目标,并明确执行者、措施和截止日期。
8、不要轻易给组织进行大手术,除非出现管理层级增多,跨部门协作频繁、人浮于事、过多的会议等。
9、决策的前提是明确问题,并充分考虑备选方案及其边界条件。
10、不应该讨论是否应该监督,而要考虑什么是最好的监督。
11、利用现有优势对员工进行工作安排,是最聪明的方法。
12、会议的前期准备和后期执行比会议本身更为重要。
13、报告的撰写必须以读者为导向。
14、预算是了解企业战略方向和配置组织资源的最佳工具。
15、工作设计和任务控制的必要性。
16、没有标准化的工作方法,一切因为职位、组织、时间而变动。
17、绩效评估应该从日常的观察开始,而不应该迷信所谓的量化评估表。
18、系统垃圾处理方法对于组织解毒和个人反思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篇 专业化管理
一、错误的管理理论与管理误区
(一)错误的管理有两种两种思考方法:
1.追求快乐的思路
错误的原因:
①让人不是为自己的满足负责,而是第三方为其负责;
②只有快乐了员工才愿意工作或者是其他; ③满足快乐并不会让人进步和变化;
④对于公司或者负责人而言工作量过大,反而不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⑤颠倒了因果,给员工表现机会会让他们更有满足感。
2.伟大领导者的个性:认为组织不需要管理,只需要领导。
错误的原因:
①伟大的领导微乎其微,执行管理任务的人才才是更需要的;
②这种观点是关注人的个性特征,而不是很重要的行动和实践;
③这个方式的主观因素过大,甚至会发展为专制。
(二)管理误区
1.只有高级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本质实为凡事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都是管理者,谁执行了实际的管理任务谁就是管理者。
2.只有拥有下属才是管理者:管理自己的也是管理者,尤其在一些工作仅重视其个人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职业里,如高级外汇管理人等。
3.只有下属才需要管理:其实同事和上司的关系管理等才是最难的。下属管理有时用命令可以完成。
4.管理是一个商业问题:非商业组织依旧需要管理。
5.管理是一个心理学问题:
①讲管理限制在人员管理的单位,但这只是管理的一小部分;
②心理方面的难题根源于专业管理技能没有达标及执行力是否够
③导致所有问题心理化,不利于管理
6.管理依赖于文化:混淆了管理中的内容和方式问题。在所有文化中,管理的工作内容是一样的。管理都会制定目标并且建立一套有效的控制体系。组织目标如何确定,确定哪些目标,如何检验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只在外部表现形式中有差异。
管理只分为正确的换几个错误的管理,有效的无效的,好的坏的管理,而不能分为国内和国际,单一和跨文化管理。
二、管理是一种职业
(一)法治思想
1.原则:即使某些人做出了丰功伟绩,产生了广泛影响,组织决定也不由某个人做决定。以为管理者管理是否成功要看他离任后组织情况。
2.基本思想:法规面前,人人平等
3.可持续性是最重要的!!不要被昙花一现的卓越蒙蔽了双眼。
管理是需要制度管理,再由制度本身的要求对管理者进行培训。
(二)作为一项职业的管理
管理是可以学习的,而且他还是一门必修课
(三)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职业
(四)一种大众化的职业
(五)缺乏培训的职业
(六)管理职业的组成要素
1.任务:每一个工作都有自己的特定任务
2.工具:
3.原则:
4.职责:一个对自己的行动缺乏责任感或者根本不负责任的人,不能成为管理者,也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即使其社会地位显赫。
第二篇 有效管理的原则(是有效管理的第一要素)
一、原则一:关注结果
管理是一种以取得结果为目标的职业,评价标准就是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程度。
(1)思维方式或行动中,大部分人更关注投入,而不是产出。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产出
(2)这个原则适用于管理,而不是生活。并且,关注结果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风格的管理,是所有管理里都贯穿的,并不因某个人的风格而进行取舍
(3)工作并不是让所有人快乐,快乐工作是个伪命题。“尽量让大部分员工能够享受工作中的快乐”或是对快乐工作的正确解释。工作中只要有大部分时间内有意思就是幸运,过多的预期反而会失望
(4)用绩效来推动工作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快乐工作来督促员工工作本身就是个谎言。工作成果能够带来快乐才是真,而不是工作本身
二、原则二:为整体做贡献
1.要管理一个人就要明白他在想什么,他诉求是什么。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
2.管理者首要任务是让下级有整体意识
3.对自己的认识,应该是“我在这个组织中,能够负责……”,突出能做到的贡献。
要注重整体以及自己的贡献这一选择一定要认清楚
三、原则三:聚焦关键——全神贯注于重要的事情
1.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是最好的状态
2.现在的世界并不缺乏思想,缺乏的是对思想的认识
3.失败的原因不是努力不够。而是精力分散
四、原则四:利用(现有)优势
1.让员工在自己做自己有优势的工作,消除一个弱点并不意味着优点多了
2.多发现员工的优点,以此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五、原则五:信任
管理时要学会信任,并且让他们知道失信的结果!除此之外,要保持清醒,不能被别人滥用自己的信任。
六、原则六:正面思考
1.管理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人,要学会关注机遇而不是问题
2.从激励到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更像一种行为习惯,或者叫做自律!!面对问题时,应该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呢?”
成熟的人是用真正现实主义观点来看待问题的人。
正面思考在一些情况下很难坚持,但是我们一定要主动采用,甚至是强迫自己这样做
3.摆脱依赖。一个人的能力极限首先是由他的意志力决定的
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第三篇 有效管理的任务(是有效管理的第二要素)
五大管理任务:制定目标,组织,决策,监督,员工发展
一、任务一:制定目标
1.少目标是指少重大目标,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精力花费,但是依旧要注意一些小事的持之以恒。
2.哪些事情失去价值:问自己“我应该做什么?想做什么?”
3.要制定目标而不是措施,要注意有些情况目标不敢确定,但是完成目标的措施很确定,我们就要注意对于措施的量化。实践中的有效性是制定目标必须考虑到的事情
4.明确地把目标写下来
5.目标的确定其实并不需要每个人对他达成共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参与,但是,参与本身并不是组织追求的最终结果”。
6.关于人的目标和钱的目标在管理中都要涉及
二、任务二:组织
1.公司战略最好不要变,变来变去会让员工变得对目标更加冷漠
2.好的管理比好的组织更重要
三、任务三:决策
1.做决策之前一定要找到问题根源
2.做决策不要着急,不要看重决策的数量,而是质量
3.做决策的几个程序
4.执行决策需要做的
四、任务四:监督
监督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而不是因为不信任才监督
五、任务五:人的发展
1.慎对夸奖:在管理中,夸奖不是有效的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夸奖,以及对的夸奖人才会有一定的效果
2.任务一定要有整体思维
3.任务完成的方法:激励,信息交流,与人沟通
第四篇 有效的管理工具
工具要不断地练习,达到好的效能。
管理工具有七个:会议,报告,工作设计,任务控制,个人工作方法,预算,绩效评估和系统的垃圾处理
1. 会议:会议要少而精,会前要做好准备,会后要坚决执行,会上要求要明确
2.报告:必须改为接受者导向性或者读者导向性。
3.任务:任务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首先完成的工作内容
4.个人工作方法
5.预算绩效!
6.绩效评估:
①没有标准化的评估标准。在管理中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可以标准化的东西,而是某项管理任务的具体特点以及某个人的性格特点。
②没有标准化的人物模板
7.系统的垃圾处理
要学会舍弃
人们需要适当的压力来保持健康,这属于积极的压力。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
《AI+医疗健康》,闵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出版,174页。
这本书是一群人编写的人工智能医疗应用及我国相关政策的文章汇编,主要分为AI影像阅片、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基因测序、健康管理(可穿戴设备)、医用机器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联网)、3D打印、人工智能辅助新药开发等等方面。书中的国家支持人工智能在医疗方面应用的政策更新到2018年。
很多人工智能的知识,基本上都遵循介绍应用场景、关键技术、业务模式(包括主要的玩家公司介绍)等方面。
书出版于2019年,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个飞速发展的领域,很多知识,现在已经有了进展,而且人工智能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将越来越广泛。
人工智能将改变人类,医疗健康将是一个重要方面,很多重大变化必然会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多关注一下这个方面也许有利于我们长线思考。
广受好评的生产管理小说
《目标》(The Goal),(以)艾利 高德拉特Eliyahu Goldratt著,齐若兰译,罗镇坤审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413页。
这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讲生产流程管理,如何从最根本的目标出发,挑战一些传统理念和做法,理顺流程,确保输出最大化。其诀窍是找到整个流程上的瓶颈,尽最大可能提高瓶颈的流量,并尽量保证信息流的通畅。追求的不是成本最优,而是输出最饱和,确保生产不存在影响断货、延期交货的情况。其核心理念可以在书后的文章中看到。
道理很简单,中学生就能弄懂,但作者是以小说的形式写成的,写作水平很赞,故事情节发展很吸引人,因此获得了很多好评。翻译的也不错。对生产管理感兴趣的人可以读一读。
三体与主流科幻作品的比较
《三体》,刘慈欣著,读客文化2018年出版,1602页。
最近终于看完了《三体》这套科幻小说,之前早就听说,只不过我一直认为《沙丘》、《海伯利安》等后人无法超越,而且从网上看到有人吐槽《三体》文笔太差,虚构作品也不是我所好,就一直没看。前段时间接待了一个加拿大外交官,他说《三体》值得一看,尤其是第二部《黑暗森林》故事精彩,我才认真开始读这本小说。
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三体》想象力是很不错的,对宇宙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用了很多物理学的硬科技知识,虽然科技知识没有火星救援那么多,故事写的没有Andy Weil那么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也没有Ted Jiang那么富有哲思,文笔上来讲没有《海伯利安》那种庞大多变的野心(据说英文版翻译的很好),细节复杂性上比不过《沙丘》,对现实的映射比不上奥维尔和郝景芳,但应该也算是世界科幻史上一部很优秀的长篇了,有些章节也很吸引人,情节发展力求出人意料,总体上也没有《基地》系列那么散,而且也有些思考非常独到,不是纯以故事情节吸引人的小说。故事的思维(文革,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等很多方面带有比较强的中国色彩,外国人不一定写的出来。
歌者文明
小说里出现了神一样的歌者文明,把太阳系象压平急便一个本来装满水的塑料袋一样降为二维谈笑间灰飞烟灭了。我们桌上的尘埃,里面是不是就有一个充满各式生命的宇宙?我们是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毁灭一个世界?同样,是否也有比我们庞大的多的宇宙和生命,随随便便就能毁灭我们?
我对这本书的前后感受说明,没有亲身经历过什么事,最好不要轻易评论。书,只有自己读过才知道好不好。
PCR技术发明者的故事
我们都做过的核酸,其PCR检测技术是由一个美国学者Kary Banks Mullis 于1984年发明的,在他的自传Dancing Naked in the Mind Field里,他说平生有三大爱好:冲浪,科学与女人。
做实验时,他把啤酒放在冷藏试剂的冰箱里,并把一个女上司睡成了女朋友。他于1993年40多岁即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开始享受人生,坦陈:获诺奖有一个好处,就是世界上所有的门都会向你敞开,至少敞开一次。你看,高智商的人讲起黄色笑话也是这么隐晦。
此公于2019年新冠爆发,核酸检测成为全球病毒细菌检验金标准前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