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aher之道

《丹纳赫模式》,杨益、陈朝巍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352页。

这本书作者曾在美国集团丹纳赫任职,近距离体会了丹纳赫的DBS文化与实践,把这个美国公司的发展史、收购兼并拆分的实操、DBS核心价值、原则、工具与实施及中国企业如何学习用好DBS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全书分4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讲DBS的是精华。

就连丹纳赫自己也说,其实DBS并不是什么高深理论或独门绝技,更多的是一些搞企业的人都懂的商业实践,丹纳赫难能可贵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它在不停反思与进化,将越来越广的范围和工具、模版纳入到DBS中来;二是它的DBS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做的,而且几十年在整个集团各个企业都持续不断地实践,正所谓Common sense, applied vigorously。光知道还不够,还要身体力行才行。

DBS是从日本丰田学来的,美国人很实干,不耻下学,只要有用于自己的,照抄不误。其8个核心价值中股东部分占4个,客户两个,人力资源两个,可见这一套主要是为创造股东价值服务的。全书也不断提到丹纳赫的收购兼并和DBS给股东带来了多大的回报。另外,丹纳赫就是靠买买买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而且跨了不少行业,每个标的企业都有它原来的文化与运营方式,用DBS一统江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不得不佩服丹纳赫集团,一开始只是搞工具、制造业的,买卖了几十个公司后,40年内转身成了一个国际生命科学与体外诊断巨头。除了清晰的战略外,成功率极高的收购与通过DBS狠抓降本增效应该居功至伟,这两点,本书全覆盖到了,可以说是值得一读的企业发展之作。

暂未找到电子版。真想学的话,几十块的书费出的起吧?

一些摘录:

丹纳赫集团并购的独特风格:细研究(市场)、慢孵育(企业)、快执行(交易)。

在人工智能最难替代的工作中,CEO排第一位,并购专家排第二位。

丹纳赫集团将主动离职率喝内部填补率(Internal Fill Rate)视为员工战略的核心价值驱动指标,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人才发展体系。

对于B2B企业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产品竞争力。

毫无羞耻地模仿丰田生产系统。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管理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