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艰难抉择背后都是多种因素的博弈

《电车难题:该不该把胖子推下桥》(The Trolley Problem or would you through the fat guy off the bridge: a philosophical conundrum),(美)Thomas Cathcart著,朱沉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164页。

这本书通过一个有名的电车思想实验和之后的审判/辩论,力图说明,看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道德问题究竟可以有多难。

这个电车难题是,急速行驶无法紧急制动的有轨电车在岔路口,一边轨道上有1个人,另外一边有5个人,司机该如何选择?

这书里提到一些哲学、心理学、宗教层面:

边沁的功利主义:5大于1,对社会最终最有利的就是好的。

康德的义务论:我们应将人当成目的,而非手段;我们只能依靠我们希望成为普世法则的规则去行事。5个人的命真的就比1个人的更重要吗?如果杀1个人可以救5个人,杀死一个健康人可以救5个病人,那该把这个健康人大卸八块以救5人之命吗?前者可能是被动的,后面这个就是有意杀人了。

托马斯 阿奎纳的(天主教)双效原则:大善不避小恶:动机必须是善的,不能主动寻求恶,善的达成,不能靠恶来实现;善必须大于恶。这里也发散到了堕胎和安乐死,可以理解美国人对堕胎的复杂情绪。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要小心对比,比较总是危险的。

心理学(或伦理学):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无非是是非判断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往往是跟人类群体的生存延续相关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功利性的。而且,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觉得道德只适用于别人而不是自己,人本性上还是自私的。

尼采的无私与自私哪个好:毫无限制的无私是自我否认,是灭绝人性,(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的)黄金定律造就了懦弱文化。强者对于属于自己的没必要谦虚。

马基雅维利的不择手段说: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候必须行恶。

看完这薄薄的小书中层层演进的分析不禁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国,我们会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判断处理?是多数人的冷漠和暴政吗?真理越辩越明,多些辩论总是好的。其实只要开放言论,就如同网上评论一样,中国人的观点也可以非常多样化的。(我有时候就喜欢在网上看各种留言和评论,说实话,有些真的令人震惊。)欢迎就此评论!

线上阅读地址:https://reader-service.fcdn.sk/?source=e6dbf7711d387010466cb30e2549fdea192156aaaaac85233d0087469c474ab0&download_location=https%3A%2F%2Fzh.singlelogin.re%2Fdl%2F11372439%2Fc2392f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