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第一人的自传

《独自上场》,李娜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11月出版,435页。

上周末在乌镇的一家书店看到了这书,网上下单买来火速看完。

这本书是李娜写自己家庭/幼年/成长/打网球/参加比赛/拿冠军的自传,写到2014年截止。

生于1982年的李娜是湖北武汉人,父亲是湖北省羽毛球队成员,李娜小时也先练的羽毛球,后来才转网球,经过15年的职业生涯,成为中国网球第一人,曾夺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罗兰卡洛斯杯)女单冠军,和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这两个都是大满贯赛事。最高排名世界第二,去年入选世界网球名人堂。2014年退役。看照片上,她咀嚼肌发达,显得性格彪悍,坚韧,与我认识的湖北女性相像。

本书2018年曾被导演陈可辛改编成电影,目前还没上映,不知道跟疫情有没有关系。

除了职业生涯总共赚得1600万美元奖金外,她还曾为奔驰、三星、劳力士、哈根达斯等多个品牌代言。2014年的时候身家就已经接近10亿了,我常去的一家餐厅新元素,貌似有她的股份。目前她的广告收入应该不低于每年2000万美元,现在好像开了网球学校。她的个人生活和退役后转型都可以说是成功的。生了一男一女俩娃(她一直想要的,女孩叫Alisa,男孩叫Sapajou,不知道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入了哪国国籍),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

李娜书中提到,只有非常想赢的人,才有希望赢球。没有坚定的信心和强烈的求胜欲望,是毫无可能脱颖而出的。欧美培养孩子非常重视发展他们的体育,大公司、政府高官选人也必看体育成绩,因为这意味着候选人的竞争意识、求胜心。网球也是李娜的谋生之道。网球场上她要独自一个人战斗,从14岁她父亲离世(她父亲住院期间想自杀那一段看的让人心酸),1年后母亲改嫁,她生活中也“独自上场”了。所以李娜说网球对她来说是工作。她离开国家队自己训练(“单飞”)后有段时间入不敷出,因为每年团队都要开支700万到1000万,她是足够饥饿的。(她自己在有次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是什么支持她逆转取胜时说:奖金)。她也认为,网球只是年轻时候的事,人生更重要。她对网球又爱又恨,但总的来说,看起来网球只是她的工具,直到后来才慢慢有些喜欢。她始终认为生活是残酷的,喜欢冷色调的衣服,不喜欢大多数女性喜欢的粉色。

当然,书里也提到,她2011年拿到法网冠军之后,陷入低谷。不少网球巨星都如此,因为达到巅峰后,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再坚强的人,也有弱点,也需要归属感。她在书中多诟病奶奶和母亲,但对丈夫一家、外婆一家多溢美之词。也提到很多世态炎凉、周围不少人想利用她为自己谋利的事。成功的人,朋友比较多。利益面前,感情往往不堪一击。她多次提到丈夫姜山对她事业生活的重要性,承认自己是非常依赖姜山的。

书中当然写到了一些重要比赛的过程,但其实网球比赛很难回顾,因为打几个小时的比赛,当时种种瞬间的感受只属于那些稍纵即逝的霎那,事后很难全部想起。

我看的2019年新版本是页边带她自己手写的评注的。她的字看起来比较执着,属于不经常写字的人当中写的还可以的。她能写这本书(当然不排除有人帮忙的可能),也说明作为一个高水平运动员,她已经很优秀了。

当年她因为脾气饱受诟病。的确,公众人物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这本书虽然400多页,但都是大白话,很容易读。全球化已行将就木,看看中国人讲自己的拼搏故事、如何站到世界巅峰,看看她曾经的内心挣扎,也挺好。

“已经伤害不到我了”

书里关于心理建设的部分个人觉得最有意思。高水平竞技运动员身体是一方面,心理素质更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竞技体育,用成绩说话,运动员日复一日面临巨大的压力,上场时更甚,同等技术水平的,只有内心强大才能战胜对手。

李娜自己说她过的是刀口舔蜜,所得甚少所失甚多的生活(她的膝盖做过三次手术)。有次在澳洲比赛输球后,李娜豁出去蹦极,上去之后害怕了,犹豫了10分钟才跳下来。这显示出她强烈的求生欲,同时也在挑战自己。而她跳过以后的感想就是,不过如此。

还提到,教练跟她聊天,让她把之前的成长经历全部分享,包括那些她不愿意提的,其中一段是她在湖北省队时的教练对她非常残暴,语言暴力让她没有自信,并当自己场上表现不好时,也非常凶狠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包括她丈夫)。她不认可这种只有压迫的管理方法(我个人的看法是,能力强的人,往往自尊心也很强,不喜欢被人骂;但以结果论,这个方法是有效的,就连李娜也承认这一点)。教练劝她去找到那个老教练,跟她面对面谈了15分钟,交流后,她自己发现已经慢慢从自幼养成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成长了。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的恐惧,才可能战胜它。只有一次次把自己逼到极限,才能成长。

你的生活中,有什么能伤害到你吗?你怎么去战胜它?

孙晋芳的说服技巧

李娜曾在2002年退役过一次,去了华中科技大学上大学。期间队里不停有人让她复出,她都没有答应。后来当时的国家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前女排名将)出面跟她谈了一次,打动李娜的一句话是:“你不想为自己打球吗?”孙当然是名将遇良才,她过去的成功让李娜景仰,这次她换位思考,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孙晋芳的这个技巧用的很好。当然,后来李娜单飞成功,背后孙晋芳也做了不少推动工作,算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没有她的支持,李娜想脱离体制恐怕没那么容易。所以李娜在书中说,她对孙是非常感恩的。

耐克的生意之道

书里写到她年轻时被选送到美国耐克网球训练营10个月,此后耐克一直陪伴她成长,每年耐克中国的人都陪她聚会、吃饭,后来甚至专门给她派了个助理石玲,非常关注她的个人感受,让她感觉耐克是她的外围团队成员。人人都是感性动物,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抓住运动员的心这方面,耐克的确做的很好。书里几乎所有照片都有耐克标志。

书里一些比较喜欢的句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头锁在笼子里的猛兽,它好斗、易怒、偏激,伤痕累累,残暴无比”。(你心中的那头猛兽,现在是什么状态?是不是沉睡太久了?)

“什么可以让树茁壮成长,只有狂风暴雨。失败、苦难、挫折、挑战,如果你把它们看作是帮助你成长,让你变得更强大、更坚韧的催化剂,那么它们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这句话对马拉松长跑尤其适合:“失败的不是最后一个到达终点的人,而是中途放弃的人。” 

以此书,向所有在困难中苦苦挣扎的朋友致敬!总有一天,你也会进入属于你领域的名人堂!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