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夏之年》(The Year Without Summer: 1816 ), 克林格曼著,李矫、杨占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版,260页。
这本书讲的是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大爆发,火山灰进入大气层,引起了次年全球气温降低、粮食减产、欧美主要国家饥荒、政局不稳的故事。加拿大和美国东部、南部几乎全年暴雪、暴雨、干旱成灾,农业歉收,致使大批人口饿死、迁移到西部和南部去,这一年麦迪逊总统执政最后一年,门罗被选为新总统;英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贫穷的爱尔兰受灾最深;欧洲大陆各国也饥寒交迫。然而这一年因为天气很差,文人们不能游山玩水,所以有很多时间创作,拜伦、雪莱、透纳、玛丽 雪莱都留下了他们的杰作,可见万事皆有好的一面。
1816年中国是道光年间,云南大干旱,台湾12月也降下大雪。印度暴发霍乱,并外传到各国。
时至21世纪,今天的人类物产丰富,科技大大发展,抵御这样的天灾的能力应该有所提高,至少不必因为一年农业歉收导致饿死几十万人吧?倒是人搞人的水平也日新月异,原子弹足以毁灭人类。
天灾人祸,这是不平凡的一年。本书作者是美国大学教授,从搞气象的同事那里搞到了不少史料,资料翔实,叙述各国形势有条理,本书翻译和编辑的都很赞,读起来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