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自传》,郭鹤年口述,Andrew Tanzer编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17年出版,340页。
这本书是马来西亚华人富豪郭鹤年的口述自传。郭氏何许人?他祖籍福州,是庞大的东南亚郭氏集团实际控制人,旗下的产业有11个上市公司,包括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嘉里物流、嘉里商业地产、北京国贸中心、上海波特曼酒店(现在改成利兹卡尔顿酒店,应该卖掉了)、南华早报、可口可乐在大陆的十几个罐装厂(貌似也卖掉了)、马来西亚80%的糖业、全球20%的糖业。他还涉足种植业、面粉金龙鱼等粮油、金融等领域。2019年福布斯杂志估计他的财富为128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04位。今年97岁;本书出版于前几年,看得出90多岁的他仍然思维活跃。
我看本书的原因是我喜欢香格里拉酒店(因为住不起更贵的),这个全球最成功的豪华酒店系列之一现在已经开了104家,遍布6大洲(加拿大两家),其中一半在大陆(因此书中绝不说中国的坏话)。我住过在新加坡的第一家香格里拉,也住过其他地方,包括台湾,出差和休假住过差不多1/4. 他们家的酒店床一般都软硬适度,餐食质量也比较高,硬件不偷工减料,软件(服务等)也较为上乘。中式的装修雍容华贵,一改中式酒店低价劣质的普遍印象。这家酒店走质量高端路线,的确不是很多见,从中可见创始人的理念。郭鹤年自己在书中说,他往年经常去欧洲,住过了大多数欧洲高端酒店,自己有过亲身经历什么好什么坏。
全书24章,作者从自己的幼年回忆起,讲述了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香港、欧洲、大陆做生意的传奇经历,不时穿插自己的思考、观察与智慧总结。笔者不才,斗胆解读一下这个人的生意经和主要观点。
生意经
郭做生意是从低买高卖以牟利的贸易生意起家的,貌似直到现在仍然从事大米、糖、面粉、食用油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一辈子做生意的他曾经历过被人拉到一个保险箱前,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把手枪。也经历过被人催眠,差点损失2、3千万美元。因此郭鹤年对生意的领悟,非一般人可企及。
他刚起步时马来西亚被日本人占领,是在日本三菱公司里当差掘了第一桶金的。可见他适应能力非常强,没有什么道德感,只要能活得更好就行。
郭认为,经商是无法从书本上学来的,只有实战才能学会。经商就是跟人打交道,多交朋友。好的商人要善于与人打成一片(在英国殖民地马来西亚长大、受教育的他,英语很好,同时会说中文这应该对他纵横亚欧政商界有很大帮助),擅长察言观色(良好的社交技能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但需要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美德),对数字敏感,动作迅速。“你必须比别人走快两三步,快一步都还不够。”
不要得罪人:他说苏哈托不喜欢被人批评。虽然别人批评他时他笑嘻嘻的,但批评者的下场就不一定了。
他说自己非常用心倾听别人说的话,对肢体语言也很用心,走进一个房间,马上就能判断出房间里的人心情如何,谁与谁关系好,能看出别人遗漏的不少细节。但他也说,从一大堆垃圾信息中,分析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是非常关键的技能,也是他多年培养的习惯。学会分辨形式和本质。
他认为智慧到处都是,能系统学习当然好,但如果愿意,随时都能萃取智慧,就像呼吸一样。不过,要做到这点,必须先提升自己的感官,听得更细心,嗅的更深入,看的更敏锐。
他喜欢观察别人,看人何时犯错,当成反面教材来告诫自己不要走别人的路。
如果投资自己不懂的行业,拉懂的人一起入股。
要擅于识别商场上贪婪凶狠的大鲨鱼和普通小鱼。
口碑很重要。他跟别人做生意时,会花时间了解对方的过去的名声。
冷酷无情,不择手段,速度和果断。
郭应该是好面子,争强好胜,非常强势的一个人,痛恨被人看不起,不过他懂得情绪是明智的大敌的道理,书中一直说他告诫下属和自己,商场上要忍让,忍让,忍让。
受骗时不要愤怒,但要牢记教训在心。
商业与政治密不可分。他与马来西亚很多政要关系很好,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经常跟他聊天,多次是印尼总统的座上宾,见过卡斯特罗,见过邓、江、胡、朱、习等国家领导人。
“看店铺,不光看它规模大小。当你走进一间办公室或店铺时,你就会有一种直觉,一种感应,知道那家公司是如何经营、前景怎样。这种感觉很抽象。你能到空气中感觉到什么吗?这家公司是充满能量呢,还是呆板、颓废甚至垂死待亡?”这句话对所有企业家和管理者都应该是一个警钟。
他认为银行家都是妓女:“银行家只奉行简单信条:把钱借给不需要钱的人。当你身无分文时,银行视你为麻风病人,避而远之。这真是世间一大讽刺。我不完全责怪银行家。我只是认为银行业时一个无情的行业。我常说:“银行家不是我的朋友。只是在我的朋友当中,碰巧有一些是银行家。”
永远不忘记自己的目标:赚钱。别人休息、玩乐时,正是构思商业大计的时候。不能懒惰。
“我从不看,也不相信图表。图表对我来说就像解剖学报告,只是事后孔明。没有图表能预测未来。这只不过是交易员用来引诱更多炮灰投入交易市场的众多武器之一。”“我的成功并不是靠科技(实际上到今天仍然科技对谈成生意的贡献仍然可以忽略)。”他更愿意相信多年商场上摸爬滚打练出来的直觉,“节奏交易”。能感觉到什么时候是最好的时机。
做生意不能光靠法律、合同,还要相互包涵,理解迁就。
万事都是事在人为。
要懂得化繁为简。不要作茧自缚,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不要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经商就要像个商人的样子。下面这段好诚实:
成功是失败之母,因为成功会让人骄傲、轻率。
中国人不团结,不守纪律。但他也知道,对人不能一概而论,要细心观察。
尊重人性(他说自己远离腐败,但也承认公关和行贿只是一线之差,我个人很难相信他不行贿。实际上,他自己的书里写着,在印尼的产业,就有苏哈托家族的股份),尊重自然。从逻辑的角度去推理。
另外,要想财富积累的多,你必须活得久,知道复利原理的,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今年97岁的郭氏,也是一个力证。
管理
虽然老郭喜欢亲力亲为,直接管理,但他看重管理人员的重要性,认为技术型人员容易找,但业务运营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好的经理来打理。
他选员工看中三点:诚实、聪明、勤奋,也就是不能笨,不能懒,不能骗。他自己说这一辈子只休过两次假,其他时间包括周末都在工作,每周7天,每天10到12个小时。
他认为只有玩自己的钱才会认真,因此旗下公司大多给员工开放股份。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在商品交易中,亏损的痛楚让人痛入心扉。相反,大额盈利所带来的狂喜就如香槟上头般兴奋。所以交易者必须投入自己的资金才会用心。”(这一段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他本性上是个赌徒,喜欢交易带来的乐趣。)
他对手下,哪怕是公司的高层,也是非常凶的,他自己说脾气不好,别人犯一点点小错误他就暴跳如雷,把别人一顿臭骂,曾经导致首席助手两度要辞职,后来甚至把61岁的他骂死了(书里也说,他年轻时把生父骂死了,他应该是一个极为自私的人)。
待人:对待酒店服务员,不光要给小费,还要尊重对方,把ta当人看,光砸钱不行。对手下也应如此吧?的确,他在香格里拉集团提倡善待员工,善待客户,善待股东。
资本主义
有关资本主义,身为大资本家的郭鹤年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好的经济制度,他最信服的母亲郑格如(他认为其母才是郭氏集团的创始人和真正大脑),虽然信仰佛教,仍然认为人的驱动力是自私的心理,以及让后代生活更好的动机(这点我不能同意更多)。
但他也承认,资本主义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终将导致它灭亡。他讨厌美国商人傲慢的态度,好像在美国不这样就无法立足,他认为对员工、客户的剥削和掠夺要适度,资本主义需要一点共产主义,一点中国元素,要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富人朱门酒肉臭的时候,也要想到路有冻死骨,分一杯羹给穷人。
他书里反省自己当年骂人骂的那么狠,总算还有点良心。他的资本主义,是带点温情的资本主义。
家庭生活
他痛恨生父因为他离开了母亲,找了个二房,后来跟二房生了几个孩子,和她住在一起。但郭鹤年自己后来也在结婚生子后,又找了个空姐宝莲,并且和她生了几个孩子,住在一起。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这个人多么自私。
他把这本自传献给母亲,应该是出自感激,因为除了养育之恩,还有她整日佛性冥想,在一些大方向上能给郭一些智慧指导,另外她的收敛、知足不贪婪、善待他人等价值观,也中和一些郭的火爆脾气。他同时也把书献给早年过世的二哥郭鹤龄,应该有补偿他之意,因为自己大富大贵,等于把英年早逝的二哥的福气全占尽了。二哥不死,可能他不会有这么荣华富贵。某种意义上,除了为自己立牌坊、树立好名声外,这本书也是郭的自我救赎。
郭读的书不多,因此本书不是什么文学杰作,但他非常爱思考,毕生都在做生意,书中往往话中有话,充满了他自己悟得的智慧,绝不能说是纸上谈兵。
值得一读。这本书大陆没有出版,电子版网上搜不到,淘宝有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