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皇帝的一生《宋徽宗》

《宋徽宗》(Emperor Huizong),(美)伊沛霞(Patricia Ebrey)著,韩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596页。

这本书是美国汉学家用英语写成的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的传记,原文出版于2014年,本是学术专业著作,史料翔实(书后附上了长长的注释及英语、中文、日语参考书目),不过写的清楚明白,并且力图从他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对徽宗的功过评价较为新颖,而且这个人物实在多姿多彩(我们熟知的水浒传、李师师、花石纲、蔡京、童贯、秦桧、瘦金体等等全跟宋徽宗有关系),因此虽然洋洋万言,但可读性很高。

全书分为4个部分共17章,按时间主线,讲述了徽宗的成长环境、登基、吏治与政治作为、改革措施与主要功绩、在书法、绘画、作诗方面的艺术成就、醉心道教、宫廷享乐、内忧外患、被金国俘虏直至最后死于他乡的事迹。作者力图中肯,对史料的采取有自己的主见,有些资料虽然传播甚广但根据作者自己的判断不可信的,没有被采纳。

时至今日北宋时常被批评、书中也回响的是宋朝崇文不尚武,导致了军队战斗力不行,最后屈辱灭亡。诚然,和为贵,做生意打官司也要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的昂贵代价,不到万一不要轻易挑起事端,有时受点屈辱不一定是最坏的结局,但国力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军力不强,富足只会引来外族的窥伺与侵略,外侵不说,自身都难保。作为统治者,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艺术爱好本无可厚非,但他应该想到他的本职工作是国家的富强繁荣、人民的幸福安康,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各有自己利益而又目光如炬的大臣的观察、揣度焦点,他的爱好有无数人想逢迎左右;本业干不好,玩物丧志,最后只能落个5000多人的大家族沦为奴隶、公主、嫔妃被金国兵将奸杀羞辱、自己也沦为阶下囚的下场。赵佶年轻时,哥哥被选做皇帝,为了活命、显得自己没有野心、不是皇兄的威胁,相对于治国安邦之术,他选择了追求艺术,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他发现自己在艺术方面才华横溢,培养了很多艺术爱好和敏锐的鉴赏力与情感,哥哥暴毙后,他阴差阳错当上皇帝后这个爱好收不住了,画画、书法、作诗,样样都行,甚至独创了瘦金体这个字体。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字体,太追求细枝末节,不是大人物的字,远没有康熙的字,一看就是皇帝写的。

宋徽宗的字
康熙的字

他玩物丧志,在艺术追求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丧国,自己全家也被抓去做俘虏至死。上一个也有很高艺术天赋但同样亡国的皇帝是李后主李煜。从根本上说,他是寄生虫,在国家这个环节上,时时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当然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不管是从经历的独特性,还是对艺术的极高造诣上,都跟别的皇帝不一样,被历史永远地记住了。

宋徽宗的画:瑞鹤图

书中有些点评颇有启发性。皇帝(董事长)爱用给他把事情搞定、同时让他开心的宰相(总经理),在他眼里这样的人有能力,领导力强,但从宰相的下属角度来讲,这样的领导力可能就意味着专断。

方腊起义一段,宋徽宗作为一个执政者的反应可圈可点,一听到消息立马派出最强的两批精兵强将把反叛镇压下去了。他的可取之处是他意识到作为领导人,他听到消息都是经过层层过滤的,下属都报喜不报忧,有坏事发生了总是想捂住或者把局面控制住再报告上去,坏消息传到他那里时,都是已经确认过多次的真正的坏消息,因此应该立即行动,绝不能拖延。童贯镇压起义军用重金反间、金国掳掠徽宗、钦宗一行回东北的俘虏管理手段也有高明之处。

北宋的外交也有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中国历史上的麻烦从来都来自北方,突厥、蒙古、女真、契丹,都是北方尚武民族。辽国摇摇欲坠时,北宋和崛起的金联盟。其实朝中有不少像邓洵武这样的有识之士,质疑这个决策,让徽宗自问更希望与谁为邻,是强大的女真还是衰弱的契丹?被囚禁在五国城的徽宗一定想得起这个奏折。相比之下英国的19、20世纪欧洲大陆外交政策要英明的多,永远是扶持弱者、对抗强者,保持邻国力量均衡。

虽然我们有着时间的优势可以评判历史,像徽宗在金国又见到先降宋又降金亡宋的辽将郭药师一样当事后诸葛亮,但总结的权利还是有的。除了不重视军事、不懂外交,赵佶全家被淘汰出基因池、惨获达尔文奖还有什么教训?大兵压境是一个国家最危难的时刻,是最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的时候,徽宗禅让皇位给20多岁的儿子赵构宋高宗等于临阵脱逃,直接最致命打击士气。他逃到江南后,被儿子手下一帮刻意复仇内讧的大臣叫了回去,一到都城开封就被软禁起来,也说明对人性认识不够,或者说宋徽宗太天真、善良了。他应该想到儿子不一定有主见,或者当了皇帝后的儿子不一定对自己有善意(的确,后来徽宗、钦宗被囚禁期间,赵构从来没有为哥哥钦宗附过任何赎金,虽然钦宗一直活到1161年),这个例子是“心慈不掌兵”最好的注解;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换上的人肯定要打压旧势力的;而且从治理国家来讲,外患尚在,他发展一个第二都城也有历史和战略意义。

推荐一读。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