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漫谈

《你耳朵里有鱼吗?:翻译及万物的意义》(Is that a fish in your ear? – transl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英)大卫 贝洛斯(David Bellos)著,韩阳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4月版,531页。

这本书是一位在耶鲁大学教比较文学、从事翻译的英国人对翻译的思考和研究,探讨了语言和翻译的本质,就翻译的方方面面,如翻译的可能、可信性、翻译不同题材时遇到的问题、由翻译引发的知名的历史事件,对全球翻译的现状也给出了总结,包括机器(人工智能)的翻译,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包罗万象的翻译总结,受众可深可浅,可以是普罗大众也可以是专门研究语言的专业人才。书写的很高明,并不是专业著作,更像是一本科普读物。

这本书前两年在欧美非常受欢迎,曾被《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评为年度好书,在国内很遗憾不是那么火,豆瓣上评分连7分都不到,可能国内对这一块关注的不是很多,或者跟中文的翻译质量有些关系(网上颇受诟病),真可惜。

我虽不才,在一些重大场合为领导做过几次翻译,水平有高有低,到现在为止还没发生什么重大灾难,我也还活着。

这种会谈翻译是等发言人说完再翻,往往译者坐在巨大无比的一张椅子后面,完全看不见。翻译也有好处:它能让你全神贯注去听发言人在说什么,不会走神,对ta的意图了解最深刻

翻译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再创作,因为两种语言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一致的话也就不需要翻译了,所以它不可能100%忠于原文。另外毕竟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也不一样,ta对译作的评价是因人而异的。

口译上文中主要提到同声传译(同传),本书译者也是同传翻译,全球能做这个的人不多,因为非常难。目前全球最缺的翻译人才就是中文和阿拉伯语翻译。我曾经试验做过同传,结果完全做不了,当然也并没有练习很长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书中提到的,是很多人听的时候没法说,说的时候没法听,我也一样,做不到一心二用。另外书中并没有提到别人说完后再说,叫连续翻译(Traduction consecutive). 这种比同传要容易一些,但仍然很难,最忌讳的,就是受众中也有人懂原文,虽不能翻译,但喜欢指摘你的翻译不行。这个就像鲁迅举的厨师与食客的关系,不是人人都会做菜,但会吃的人不少。做好口译,需要是一个好的演员,能即兴自信有说服力地发挥。

对我个人来讲,翻译最爽的是完全以受众的接受能力,用ta的语言把意思表述出来,而且尽可能地忠于原文,这样让人觉得不着痕迹,很潇洒。

书中一些观点:

作者不推荐翻译力求保持“洋腔”原汁原味,过于做作反倒让人生厌。

《圣经》现在有2000多个语言的版本。它的翻译速度是逐渐加快的,而且对研究翻译历史非常有借鉴意义。

欧盟追求语言平等,各成员国语言的文件都是正式有效版本,每年花在翻译上的钱数额巨大。

同传始于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都是经过几次翻译、剪辑来迎合我们的,不是原汁原味的。信息倒手次数越多,失真可能性越大。

翻译的过程,是再造的过程,也是对受众的语言产生影响的过程。翻译的原语言也在对目标语言产生影响。

作者屡屡提到侯世达。他的法语很好,而且也懂不少其他语言。

虽然全球说中文的有14亿人之巨,但全球每年从中文翻译到其他语言的书籍数量少的可怜,跟瑞典语相等,而说瑞典语的人,不到说中文的1%。英文是全球第一大语言,从英文译出的书最多。基本上,会说中文、英语、法语,如果再会德语,这世界上就能行走自如了。

这种会谈翻译是等发言人说完再翻,往往译者坐在巨大无比的一张椅子后面,完全看不见。翻译也有好处:它能让你全神贯注去听发言人在说什么,不会走神,对ta的意图了解最深刻

翻译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再创作,因为两种语言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一致的话也就不需要翻译了,所以它不可能100%忠于原文。另外毕竟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也不一样,ta对译作的评价是因人而异的。

口译上文中主要提到同声传译(同传),本书译者也是同传翻译,全球能做这个的人不多,因为非常难。目前全球最缺的翻译人才就是中文和阿拉伯语翻译。我曾经试验做过同传,结果完全做不了,当然也并没有练习很长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如书中提到的,是很多人听的时候没法说,说的时候没法听,我也一样,做不到一心二用。另外书中并没有提到别人说完后再说,叫连续翻译(Traduction consecutive). 这种比同传要容易一些,但仍然很难,最忌讳的,就是受众中也有人懂原文,虽不能翻译,但喜欢指摘你的翻译不行。这个就像鲁迅举的厨师与食客的关系,不是人人都会做菜,但会吃的人不少。做好口译,需要是一个好的演员,能即兴自信有说服力地发挥。

对我个人来讲,翻译最爽的是完全以受众的接受能力,用ta的语言把意思表述出来,而且尽可能地忠于原文,这样让人觉得不着痕迹,很潇洒。

书中一些观点:

作者不推荐翻译力求保持“洋腔”原汁原味,过于做作反倒让人生厌。

《圣经》现在有2000多个语言的版本。它的翻译速度是逐渐加快的,而且对研究翻译历史非常有借鉴意义。

欧盟追求语言平等,各成员国语言的文件都是正式有效版本,每年花在翻译上的钱数额巨大。

同传始于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都是经过几次翻译、剪辑来迎合我们的,不是原汁原味的。信息倒手次数越多,失真可能性越大。

翻译的过程,是再造的过程,也是对受众的语言产生影响的过程。翻译的原语言也在对目标语言产生影响。

作者屡屡提到侯世达。他的法语很好,而且也懂不少其他语言。

虽然全球说中文的有14亿人之巨,但全球每年从中文翻译到其他语言的书籍数量少的可怜,跟瑞典语相等,而说瑞典语的人,不到说中文的1%。英文是全球第一大语言,从英文译出的书最多。基本上,会说中文、英语、法语,如果再会德语,这世界上就能行走自如了。

中国的文化输出,任重道远。中国文化本来就不是攻击性、侵略性强的文化

翻译文学作品的,往往是新手,待遇较低。

在全书最后作者力图说明,语言的存在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彼此相互的差别(所以会多少种语言就有多少种身份?),从这个角度上翻译不完美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也证明了翻译存在的意义。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