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生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 叔本华著,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2016年出版,736页。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附录中,叔本华对康德的哲学观点展开了精彩的批判。全文100多页,可以独立成书,因为也提到了很多叔本华自己的哲学观点,所以他自己在序中建议读者在读《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前先读此附录。

不同于《附录和增补》(其中精华被整理成了一本书《人生的智慧》,前面有过几篇的专门介绍)。

叔本华的方法是极为专业的,所谓批判,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有褒有贬,首先肯定了康德的地位和贡献,其正面和积极让人仰为观止,大概最会拍马屁的人也自愧弗如 (有意思的是,叔本华对黑格尔是非常贬低的);但对他的不足也有理有据有力的进行了分析、抨击,文革期间红卫兵的本事比叔本华差远了,而且他还捎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青出于蓝胜于蓝,这尤其难能可贵。

既然是批判就要自己先搞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而叔本华的哲学功底和阅读水平在本文中一览无遗。众所周知,康德的书是非常晦涩难懂的,我虽看过《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本,也不敢说懂了皮毛(前面也有些读后感);但叔本华可以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出其中心观点,阅读本文可以对理解康德的哲学有很大帮助;而且旁征博引,把历史上知名哲学家的相关论点拿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叔本华盛名之下,的确有两把刷子。

具体来说,本文先绝对肯定了康德的哲学史地位,说明了他的主要功绩(指出我们只能通过感官了解外部世界的表象,而根本无从认识事物的真正本质,覆灭了经院哲学),接着开始历数其缺陷(概念定义不清而且前后矛盾、刻意追求结构对称等等),然后评价康德的量、质、各种判断关系、样态等哲学概念的设定,以及仔细考察了康德的几个知名的二律背反(自由、宇宙、灵魂、上帝),最后脱离三大批判,从康德的其他著作评价了他的神学、伦理学、法学、美学观点。叔本华认为因果律决定了这世界(与我一样,他也认为时间决定了因果律—我们都是时间这棵树上的虫子,从底往上爬,爬着爬着就死了);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

在谈到《实践理性批判》时,叔本华着墨批评了康德将理性与道德划等号的行径。康德在这本书最后开始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让我敬畏,一是夜空浩瀚的星空,另外就是人们心中的道德律。”叔本华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理性只是手段,而道德是直接与善恶相关的,是目的。实践理性不等于美德。理性是根据抽象的概念为行动的指引,不仅仅屈服于眼下的感受(动物是眼前事物的奴隶,有理性的人不是);而一个居心叵测的恶棍也可以非常有理性的犯罪做恶。无心的善不是真善;很多善行其实都是希望有所回报,实际上的功利主义。

什么是理性的人生呢?叔本华说:

“这些人特有的标志是一种不同于寻常的恬静心情,不管所发生的事情是令人不快还是令人欣慰(他们都不放在心上);是稳定的情绪和做出决定之后便坚持贯彻(的精神)。事实上这就是理性在这些人心中起着压倒的作用,也就是说他们偏于抽象而不近于直观的认识;由此,他们对于生活便有了借助于概念的,一般在全盘和大体上的认识。理性一劳永逸地将生活的盖子揭开了,连同眼前一时印象的虚伪性,连同一切事物的变化无常,生命的短促,享受的空虚,幸运的消长以及偶然事故对人大大小小的恶作剧都揭穿了。因此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是意外的,凡是在抽象中已知道的,如果一旦个别地成为事实而出现于他们之前,都不能不出其不意地使他们感到惊异,不能使他们他们丧失自制的能力。。。”“不要无条件的珍爱任何东西,不要看见什么就忘掉了自己,不要以为占有任何一物能够带来圆满的幸福:对于一件事物任何难以形容的欲望都只是作弄人的幻象,要摆脱这种幻象;与其靠挣来的占有,毋宁靠明白了的认识,效果是一样,但更容易的多。”

人性不可考验。远离诱惑。看破红尘,心无一物。这是不是佛教的论调?这种自制力、计划性极强的生活,有几人能真正过?

最后说一下,本书翻译的很棒,这个版本值得阅读。

此条目发表在哲学,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