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之父回顾星巴克的中后期发展历程

《从头开始》(From the ground up),(美)霍华德 舒尔茨(Howard Schultz)著,吴果锦译,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10月出版,364页。
这本书是星巴克初期核心人物(他并不是星巴克创始人,他早期在里面打工,之后自己创立了自己的咖啡连锁,后来收购了星巴克)的自传,先是简单回顾了自己的父母、家庭、成长和创业,然后分章节记录了他在星巴克期间所做的公益事业。他是犹太人,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贫民区,自由就想出人头地,混出个人样儿,认为钱、权威、尊严和地位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自己挣来。
他说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销售,上门卖施乐复印机,3年的经历让他更会与人打交道。他的观点是第一份工作赚钱多少不重要,积累的经验更宝贵。
书里写商业运营的不多,更多的是星巴克在他领导下如何更好地为社区、国家尽一分力:雇佣退伍军人、倡导各大公司为问题青年提供就业、迎接难民、种族团结等方面的努力。
从根本上说,咖啡是含咖啡因、让人上瘾的饮料,星巴克就是一家连锁咖啡店,服务所在社区,如何更好地融入当地是成功关键,这本书也是对星巴克的宣传与推广。
星巴克当然也要让员工更有归属感;星巴克管所有员工叫伙伴,让他们有机会购买优先股,这点非常聪明,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少的公司去做。星巴克还给员工买医疗保险(在中国包括员工家人的重大疾病保险),提供住房补贴。
的确,在星巴克工作的人大部分不能算精英,更多的应该是底层人士,要求的不多,但用好了就可以得到他们的忠诚与勤奋,而他们直接为客户服务,他们的态度不同决定了用户体验。
比较讽刺的是,舒尔茨是从意大利米兰之旅,受到当地咖啡馆的体验启发,开始创业的,而且始终以咖啡文化集大成者自居,但我自己的观察(我认为至少法国人、意大利人会同意我的看法),星巴克的咖啡与意式咖啡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是对传统咖啡彻底的背叛,即使不讲浓缩Espresso的口味之香与体积之小,和星巴克那种大杯又难喝的工业化美式的千差万别,就连分量可比的Cappuccino也味道相差甚远。我的印象中星巴克是垃圾,赚钱工具,工业化产品,与中东、意大利或法国那些香浓的咖啡实在没法比。本书提到意大利咖啡馆服务员的专业,至少我在国内的星巴克里没体会过。当然,我不喝咖啡好多年,也不敢说懂,可能没有发言权。
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现在在全国近200个城市开店,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海外国家,中国不是个传统咖啡大国,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就堪称奇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书中提到了领导支持,认可他们在中国运营的方式,貌似有中国合作伙伴(不知道股权占比多少);品牌定位清晰。其他还有什么原因?
Howard Shultz还写了其他两本星巴克的书,Onward和Pour your heart into it。这本书与传统商业书籍相比写法比较新颖,每一章节几乎都是从他自身(尤其是幼年)经历写起,基本上是讲故事,甚至提到对父母的蔑视和怨恨,写作水平不错,翻译的也还行,总的来说本书值得一看。
祝各位书友假期愉快,多看好书,休息之余得到更多的营养与智慧!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