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交经管智商税

《管理的真相:事实、传言与胡扯》(Hard Facts: dangerous half-truths & total nonsense),(美)Jeffrey Pfeffer/Robert Sutton著,闾佳、邓瑞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246页。
两个作者是斯坦福商学院的教授,秉承美国实用主义的传统,对一些传统企业管理认知和咨询同行鼓吹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工作和生活能截然分开吗?最好的公司拥有最好的人(人重要,还是制度重要)?激励措施跟绩效正相关吗?战略决定公司的命运?变革都是好的吗,或如何实施变革?领导无所不能吗?
这本书提倡循证管理,采用医学上的循证医学概念,鼓励管理者对各种管理理论、建议、咨询师兜售的案例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照单全收;不要照抄成功企业的做法,很多做法抄不来,标杆选择要有针对性;不要相信有别人什么神奇方法能够力挽狂澜,不要相信个人魅力、领导力,这些往往都是智商税。多搞对比、试点,总结实际经验会好很多;靠证据和逻辑做事,减少对猜测、恐惧、信仰或希望的依赖。没有天才,只要后天努力工作,努力改进就好了。制度比天才更重要。战略方面,执行比战略本身更为重要。战略会聚焦但也会制造盲点,认真倾听市场,倾听客户需求,最为关键。行业好,不意味着企业回报率必然高。有关变革,并不是所有变革都是好的。变革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要让所有人都有危机感。要自信满满(即使心里不确定也要装出自信激励手下)。方向要明确,行动要快。要能忍受不确定、模棱两可。
全书对很多盛行的管理思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融合、奖金/股权激励、变革、战略、领导力)利弊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不管作者是对是错,能发人深思,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总是好的。作者行文幽默,颇有西海岸风采,翻译的也不错。
书中金句:
很多商业决策都建立在希望或忧患的基础上,是跟着别人亦步亦趋。
我们不该照抄别人怎么做,而该模仿他们怎么想。
公司要取得成功,要做的事情跟别人不一样。
靠证据和逻辑做事,减少对猜测、恐惧、信仰或希望的依赖。
要不计一切代价,避免选中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
兜售商业知识的人,实在应该把话说清楚,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解决办法。
回忆是回想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智慧反应的是人们对待所知的态度,而不是他们知道多少。
只有当人们能够开诚布公、畅所欲言、表现自我的时候,才能发挥出创造力,而不是假装自己跟大家一样。想法越多,越不同,越融会贯通,就越能产生成功的想法。
人们不大会尊敬或追随那些对人对己不真诚的人。
你必须更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所知、所能和所欲,而不是整日核查他们表现如何。
在我看来,正确的态度就是对自己做的事情充满热情,有真正的学习和实践意愿,不是因为钱来做这件事,而是因为真正想做,真正喜欢。
实践知识,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以及人际交流技巧和社交能力,比传统智商更能预测工作表现。
乐观的销售员比悲观的销售员更成功,因为前者总认为挫折只是暂时现象,也不是自己的错。
才干取决于人的动机和经验,取决于员工如何被管理和领导。
技艺超凡之后,要想维持水准,仍然只能依靠不懈的努力。
问题出在制度上,不在人上。
成功就是倾尽全力,尽己所能。
经济激励最好用在评测方法简单、清晰、具有共识的工作环境,或是用在只着重强调绩效表现的最优化,而不在乎员工采用什么方式来达成目标的情况。
社会性比较是人性的一部分。
文化变革不一定要持续很多年,不一定每个阶段都充满艰难险阻。一切全看你怎么做。
领导者要表现出自信,但内心却不一定像表现中那么确信无疑。实现外在自信与内心自我怀疑之间的平衡,是明智领导者的一大特点。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消除不确定、容忍不确定,甚至安于不确定,都是领导者的关键技能。
对领导力的最佳诠释,就是把它视为一项构建组织制度、团队和文化的任务,为他人成功创造环境和前提。
一部分靠自律,一部分靠欺骗。
信心成了一种能预言自我实现的东西。
最好的领导者要够聪明,懂得做出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但又要够明智,不让权力冲昏头脑,太拿自己当回事。
没有失败,就没有学习。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管理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