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breath becomes air,这是我去年8月在加拿大Indigo书店买的一本书,到现在才看。作者Paul Kalanithi年纪轻轻就历经斯坦福、剑桥、耶鲁等名校的浸淫学历,即将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却发现自己得了肺癌晚期。诊断结果一出,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昨天治病救人,今天就成为来日无多的绝症病患。曾经饱读各种名著的他,面对死亡,有什么思考?他的短短的35岁的一生回忆,对生者又有什么启示?
死亡是个不可回避的沉重话题,也可能是哲学或者人类智慧的根源。关于死亡的书,我略微读过一些。《Chasing the daylight》、《西藏生死书》、《最好的告别》、《人生的意义》,还有乔布斯的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
我自己也有过几次濒死经历,在非洲开车时差点出车祸被撞死,在法国Annecy湖里游泳时因为低估了湖水的深度差点淹死。我的父母也都70多岁了,风烛残年。前几天早上打电话,我妈还因为将来不能替我带孩子,语音里充满内疚,说老了,不中用了。
对我而言,活着的意义有:1、未知生,焉知死:既然生命无常,随时都可能逝去,最重要的就是活在当下,把握住现在,而活在当下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清醒,觉知,去体验新事物但不被外界环境或自身的肉体感官、情绪控制,不断获得新智慧;2、成为独一无二的一个个体;3、留下自己的遗产,可以是孩子(基因),也可以是其他的心血创作。(本书作者在诊断出自己得了晚期癌症后,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生了个女儿,这本遗作,也是献给自己的女儿的。)
这本去年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51周之久的自传的作者本科、研究生是在斯坦福读的英语文学,因此很有文学功底,英文原版行文流畅,可读性很强。他对自己童年、求学、医院行医、自己与死亡搏斗、有关生死存亡的见闻和思考很有深度同时叙事引人入胜,故事性强又发人深省。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