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量史

《能量与文明》(Energy and Civilization: a history),(加)瓦茨拉夫 斯米尔(Vaclav Smil)著,吴玲玲、李竹译,九州出版社2021年5月版,517页。
这本书是知名加拿大学者、思想家Smil(看名字象是东欧或俄国移民)的一部有关能量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著作。作者知识面非常惊人,阅读过很多学术文章,也引用了无数名家的观点,讲述了人类从一开始一直到2015年能量与整个人社会类发展史,不仅引经据典,配图精美,专栏饶有趣味,同时关于能量与人类未来的思考非常深刻。
全书的观点很简单,能量是工具,人类掌握能量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发展水平(用作者的话说,能量是唯一的通用货币)。当然从国家角度上来看,掌握巨大的自然资源(中东)未必说明该国发达(以色列和日本是反例),但从整个人类来说,驾驭能量的水平越高,这个社会的文明就越发达。
能量关系着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与消费、战争、文化,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详尽考察能量对人类农业、工业、饮食、照明、运输、建筑、冶金、,考察了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各种能源形式,介绍了农具、水车、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各种电器及电脑、互联网等能源使用工具,可以说是对人类使用能源的集大成者,让读者学到很多知识。
本书考察了全世界主要文明,对中国在能量控制、使用、科技等一些领域的贡献屡屡提及。然而在今天,在中国说某个人“能量巨大”往往指这个人认识大人物。我们近代被落下了。
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当然考虑到本书原著出版于2017年,也可以理解。我想知道的是,电动车是否比内燃机汽车对环境更好?象《基地》等科幻小说中提到的小型核能发动机驱动的机器,有没有可能实现?
全书饮用这样一句让人降低期待的同时激励读者结尾:
凡人终将灭亡。但即使注定灭亡,我们也应奋斗;如果徒劳无功是我们的命运,那么只要有任何收获就都算是公平的奖励。
此条目发表在历史, 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