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圣传奇

《贝多芬传:磨难与辉煌》(Beethoven: Anguish and Triumph), (美)扬 斯瓦福德(Jan Swafford)著,韩应潮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870页。英文原著出版于2014年。

今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拼了命在12月他的生日前(他出生于12月16还是17日)看完这本厚厚的传记。贝多芬传有很多版本,知名的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这一本应该是最新作品。全书按照时间顺序,配以不少彩页插图,书写了她的一生和主要作品(作者也是一名音乐家,书中对贝多芬主要作品的大段解读可说非常专业,也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杰作,一边看书一边听)。同时与过往神化贝多芬的传记不同,力图把贝多芬拉下神坛,还原成一个人。

贝多芬出生和成长在乱世中的音乐世家,爷爷是波恩选帝侯的宫廷乐长,隔代继承了音乐才华,熏陶在上流社会喜欢音乐的大环境中,从小被责打练琴,又曾师从海顿学习作曲,与才华横溢的莫扎特同期,见证了拿破仑的崛起、征服他的城市维也纳、衰落,生活在康德、歌德的启蒙时代,饱受狂飙突进运动的熏陶,自幼喜爱席勒的名诗后来把它配乐成《欢乐颂》(第九交响曲的终章)。因为自幼从事音乐艺术,注定一生没有固定收入,要靠赞助人和卖乐谱生存,不是贵族出身,因此终生未娶,虽然有过一些追求女子的艳史但都未如愿。所有这些,造就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作曲家,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音乐遗产。

痛苦与斗争

贝多芬耳聋前曾是当时最牛的钢琴家之一,擅长即兴演奏。能听他的现场,该是怎样有幸的体验!伟大的作曲家最好的作品竟是耳聋后写的,这是命运的讽刺,更是大自然的神谕。他终生都缺钱,而且一辈子没有怎么健康过,各种病痛一直伴随着他。书里写到,他妈妈教育他,“没有痛苦就没有斗争,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成功。”实际上他一生中,越是赞助人慷慨之时,他越是少产、迷惘。真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体现了他知天命后,“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个人感悟和反抗好斗精神。不要向困难低头!要迎难而上。“第五交响曲宣告任何人都有能力在生活的打击下保持英雄气概,所有作为个人的人类都有胜利的可能。”

万民,下跪吧

书里探讨了贝多芬“不朽的爱人”是谁(有一部电影名字就是《不朽的爱人-Immortal beloved》,Gary Oldman演贝多芬,讲的就是他的恋爱故事),当然没有给出定论。

也许他爱的是他自己。他始终都极其以自我为中心,蔑视权贵哪怕是出钱养他的大公,公开鄙视他生活的维也纳公众,经常一个曲子卖个几个出版商,经常逛窑子,可以说个人生活一塌糊涂,但这恰恰说明他极其自傲,认为自己是象拿破仑一样从平民靠自己奋斗立于达官贵族之列的天才,完全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不能对有才华的人私生活要求太多,只要他多产就好了。才华都高傲。他有足够的资本愤世嫉俗、孤芳自赏、整天出神、言行粗暴。

贝多芬的风格

他自诩“音乐诗人”,而不是作曲家,追求作品整体(所有过往,皆为序章),写的为数不多的宗教音乐异常圣洁、神圣。

贝多芬是激情、力量的象征,当然也留下了很多极其温柔的段落,总之他的音乐不一定以旋律见长,非常有生命的活力。我喜欢的贝多芬的曲子有:

第3、5钢琴协奏曲(应该都现场听过)

小提琴协奏曲(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买票去现场听的古典音乐会,2001/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Izhak Perlman演奏,去之前下载了曲子反复听了很多遍;这首曲子的歌唱感很强,我可以从头哼到尾)。

第5、6、7、9交响曲(至少第9现场听过几次,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普世情怀,这可能是人类写出来的最伟大的交响曲,估计很少人能波澜不惊地听完)

钢琴奏鸣曲月光、悲怆、热情

年轻时我也曾经是一个爱乐人,学过二胡、钢琴,小时听苏芮的歌被她的声音迷住,一心想长大后娶个她这种嗓音的女人;

后来又爱上了Andrea Bocelli,并认为如果能有他那样的天赋神嗓,瞎了也值得。

我倾心于一位女性时,曾经想为她写一首曲子,把我心里能想到的最温柔的感情表达出来。

后来看过《理想国》,受柏拉图的影响,认识到音乐是左右情绪的利器而且认同后,对音乐的热情逐渐减弱。这么看来,年轻人的誓言,多么不靠谱!

曾于2004年到过波恩贝多芬故居。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 音乐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