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响

《繁花》,金宇澄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出版,444页。
这是一本上海人写的发生在上海的小说,写的是三个小伙伴从60年代到90年代的生活经历。60年代的文革,90年代的改革开放,书里都有写,主人公们随着时代的命运变迁和家庭、个人经历,让人唏嘘。
全书用了很多上海方言写成,行文口语化,外地人初一读不太容易上手,但实际上故事性很强,穿插了各种饮食男女之事,用心的,也可以学一些上海话常用语。
章回单数繁体,双数简体,不知道为什么。
书中女人几位(繁花),大多没有好下场,花总有谢的时候,书里不少故事,充满面对大时代的小人物的无力感,尤其是遭受文革中打击的那些。人生本来寂寞。虽然很多弄堂故事、两性片段,但有种佛眼低垂看世间的感觉。
书中对话很多,但完全不用引号只用逗号句号。作者通过书中人物,也发表了一些对时局和人生的感悟,话语平白,但道理是深刻的。从书中可以看出,上海人一直是追求自由、较为反叛的。平铺直叙在大段大段的叙事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不响”这个词。有人统计过全书出现过1500多次“不响”。这个沉默,意义很多,代表惆怅,忧伤,更多的是代表抗议,不赞同,不高兴,不接受。其实这次上海疫情,网上还是很响的,朋友圈里各种转各种10万+,很多愤怒情绪;不响的那些,也许做好了管控一放开就移民的准备。
作者也手绘了不少地图和当年景物,本书算是对自己青春、对上海的致敬。
我1999年第一次到上海,2005年开始在上海工作,中间离开4年到北京和加拿大,现已成为新上海人。刚从北京到上海时不喜欢,冬天冷到骨头里,跟人打交道老觉得对方太势利,坐电梯只要自己上了,就恨不得赶紧把电梯门关上,不管后面多少急着上电梯的人。跟北京比起来也觉得上海没有历史积淀,150年前是个县城而已。这么多年下来,觉得上海人的确实际,讲求经济性。有钱就光鲜,就吃得开。但上海效率高。言出必行,有契约精神。不象北方,喝起酒来啥都行,酒醒了就六亲不认了。不过上海也有很多很不错的人,我有不少上海同学/同事,大多待人热情,不能因人而异。很多在上海受到的遭遇,其实未必是上海本地人。在上海的外地人中也有很多精英。书中小人物也有情。小毛的故事其实很精彩。当然陶陶的小琴仙人跳也反映出了在上海的外地人的不容易,人心可畏。上海也比较洋气(上海一开始就是外国人比较多的地方),多元化,开放,在上海能吃到比较正宗的各国菜。
衷心祝愿上海疫情早日得到控制,国泰民安,繁华依旧!
此条目发表在图书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